對于男人而言,美女是巨大的誘惑力量,作為擁有權力的人,在這方面有所逾越,往往被視為人之常情。但是,當魏征提出異議之后,李世民立刻改正。這是因為國家的信譽而放棄個人的意愿。這種事情,就是常人也難以辦到,而擁有最高權力的人卻能做到,所以令人感嘆
歸還美人
貞觀之初的某一天,唐太宗很高興,散朝之后請了門下省的副長官王珪等幾個大臣喝酒。王珪是前太子李建成手下的大臣,玄武門事變后,他也跟魏征一樣,接受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招安,成為貞觀時代著名的大臣。
唐太宗今天請客,有美人在座,幫助皇帝里外張羅。王珪等人一看就能明白,這是皇帝的女人??墒?,大家怎么就不認識眼前這一位???
看著大家疑惑的眼神,唐太宗就主動給大家介紹:“她啊,是廬江王李瑗的夫人?!?br/> 廬江王是李建成的人。在唐高祖的時候,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爭奪未來皇權,拉幫結伙,不遺余力。李建成安排他當了幽州(今北京)都督,當?shù)刈罡叩能娬L官。玄武門事變,李建成被殺。掌權的李世民派人通知幽州都督李瑗到長安報到。李瑗沒了主意,找自己的手下王君廓商量。王君廓說:“你去長安兇多吉少。再說,哪有手中擁有三萬兵馬而任人宰割的呢?”于是,在王君廓的忽悠下,李瑗決定起兵反抗李世民。他還沒準備好,王君廓就領人把他干掉了。于是王君廓立功,成了幽州都督。李瑗成了王君廓升官的一個臺階。而李瑗的夫人,根據法令規(guī)定,只好到長安,作為罪犯家屬,沒入掖庭。那是專門給宮廷服務的一個部門,宮廷的粗活都由她們完成。
李世民接著給大家介紹廬江王的夫人的來歷。原來,這位美人,在廬江王之前曾經嫁過人。廬江王到幽州任都督后,發(fā)現(xiàn)了這個美人,于是殺夫奪妻。李世民很有感觸地跟大家說:“廬江不道,賊殺其夫而納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
美人的來歷清楚了。但是皇帝陛下跟這位美人,是一種什么關系呢?很顯然,是一種不正當?shù)哪信P系。這位美人,用唐代的概念描述,她就是唐太宗的“別宅婦”。所謂“別宅婦”,就是男人婚外的同居情人,現(xiàn)在通俗的說法就是“二奶”。唐朝至少玄宗在位的時候,專門發(fā)過文件,大官養(yǎng)“別宅婦”,是要受到貶官處分的。
看見皇帝美滋滋的樣子,在座大臣有點發(fā)暈:面對皇帝的不道德,大臣怎么辦?說還是不說?
王珪決定發(fā)表意見。他正襟危坐地問唐太宗:“陛下以為廬江王做的是對呢,還是不對呢?”
太宗曰:“殺其人而取其妻,卿乃問朕是非,什么意思?”
王珪于是引證古代齊桓公的例證,說明有一種情況是“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就是說,知道什么是對的,但是不采用,知道什么是錯的,但是不能改掉。王珪說:“今此婦人尚在左右,臣竊以為圣心是之,陛下若以為非,所謂知惡而不去也?!蓖醌暤囊馑际钦f:如果皇上知道廬江王做得不對,就應該改正??墒乾F(xiàn)zkE4peFY44ekGvOdaY7uKA==在美人在側,說明皇上心里是肯定廬江王的。
如果唐太宗辯護,不是沒有可能。因為畢竟唐太宗沒有殺人奪妻。按照法律規(guī)定,罪人的家屬沒入掖庭,廬江王的夫人也成為罪人,喪失了平民資格。李世民把她安排在自己身邊,從美人個人角度來講,還是一種解放。在皇帝身邊伺候皇上,當然比在掖庭勞動好多了。
可是,聽了王珪的話,李世民沒有自我辯護,而是“稱為至善,遽令以美人還其親族”。唐太宗稱贊了王珪,立刻把美人歸還給了她的家族。這件事情,幾乎就是皇帝的隱私。王珪作為一個臣下,去干涉皇帝的私生活,是不是有一點過分?但是,奇怪的是王珪就是敢于諫議,而皇帝呢,不但沒有勃然大怒,反而立刻改正。這是為什么?
因為皇帝的形象就是國家的形象,皇帝的作用就是榜樣的作用。王珪明白這個道理,皇帝也明白這個道理。君臣之間有這個共識,所以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fā)生。
不論是皇帝還是國家,犯錯都不要緊,關鍵是能夠知錯就改。如果能夠在事情發(fā)生之前注意到問題所在,盡早避免錯誤,當然更有利于國家的形象,更有助于國家的威信。
取消婚姻
貞觀八年,唐太宗要娶一位新的夫人,是鄭仁基的女兒。大約十六、七歲,容貌出眾,無人能比。長孫皇后長期身體不好,而皇帝的后宮還有這么一個空額。于是,在長孫皇后的積極努力下,與鄭家準備結婚。太宗當然也高興。詔書已出,策使未發(fā)。策使就是奉皇帝命令到鄭家正式宣布的使節(jié),一般都要宰相等充任?;蕦m也已經打掃干凈,皇帝要結婚,當然一派喜氣洋洋。正在這個時候,魏征聽到一種傳聞,說鄭氏女已經許配給陸爽,趕快向皇帝報告。魏征說:“陛下為人父母,撫愛百姓,當憂其所憂,樂其所樂。自古有道之主,以百姓之心為心……。此人主之常道也。今鄭氏之女,久已許人,陛下取之不疑,無所顧問,播之四海,豈為民父母之道乎?臣傳聞雖或未的,然恐虧損圣德,情不敢隱。君舉必書,所愿特留神慮?!碧诼劼?,大吃一驚,立刻下令停止,策使也不派發(fā)了,乃令女還舊夫。
皇帝結婚這樣的大事,哪能說停就停呢?于是眾位大臣紛紛出面表示反對。左仆射房玄齡、中書令溫彥博、御史大夫韋挺等云:“鄭氏女嫁給陸氏,證據并不明顯,皇帝的結婚大禮已經進行,不可中止?!蹦莻€陸爽也上表說:“父親在世的時候,確實與鄭家有往來,也有贈送資財?shù)氖虑?,沒有涉及婚姻的事,外人不知,妄有此說?!庇辛水斒氯岁懰膹娮C,大臣們于是紛紛勸進。太宗現(xiàn)在疑惑了,問魏征:“群臣或順旨,陸氏為什么要這么說呢?”魏征說:“以臣度之,其意可識,將以陛下同于太上皇。”太宗曰:“何也?”魏征說:“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處儉婦,稍蒙寵遇。處儉時為太子舍人,太上皇聞之不悅,遂令出東宮為萬年縣,每懷戰(zhàn)懼,常恐不全首領。陸爽以為陛下今雖容之,恐后陰加譴謫,所以反復自陳,意在于此,不足為怪?!碧谛υ唬骸巴馊艘庖姡虍斎绱?。然朕之所言,未能使人必信?!蹦顺鲭吩唬骸敖衤勦嵤现纫咽苋硕Y聘,前出文書之日,事不詳審,此乃朕之不是,亦為有司之過。授充華者宜停?!睍r莫不稱嘆!
從皇帝的本意看,他是希望這場婚姻的,而且為這次婚姻,朝廷已經有了不少人力物力投入。大臣們多數(shù)的意見,也是繼續(xù)婚姻。按照李世民的說法,大臣們或許有順旨的動機,順旨,當然就是順從皇帝意愿。他們會認為沒有太大的危害,所以堅持婚禮繼續(xù)。但是,魏征覺得此事會虧損圣德,所以希望皇帝謹慎。所謂有虧圣德,就是這個事情讓皇帝在道德上站不住腳。既然如此,就不能繼續(xù),因為這同樣涉及國家形象,涉及國家信譽。
對于男人而言,美女是巨大的誘惑力量,作為擁有權力的人,在這方面有所逾越,往往被視為人之常情。在制度上,為了保證皇帝子嗣繁衍,所以規(guī)定皇帝擁有比較多的嬪妃,這在當時被認為是合情合法的事情。但是,當魏征提出異議之后,李世民立刻改正。這是因為國家的信譽而放棄個人的意愿。這種事情,就是常人也難以辦到,而擁有最高權力的人卻能做到,所以令人感嘆。
皇帝代表國家,皇帝的形象其實就是國家的形象??鬃诱f,民無信不立,意思是說國家的信譽對于民眾支持國家最重要。這樣的事情,不如有些具體事情那樣容易進行量化判斷,但是無形的信譽,對于國家的意義當然無比重大。(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