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軍
熱身區(qū)
滑板運動被稱為最酷的運動。這項運動可謂是極限運動的鼻祖了,許多極限運動項目都是由滑板運動延伸而來的。而滑板運動卻是由沖浪運動演變而來的。20世紀50年代初,當時美國西海岸是弄潮兒們大試身手的地方,人們用木制的沖浪板在風口浪尖上尋找樂趣。為了能夠在陸地上安全地練習沖浪,有人在木板下安裝上了鐵輪子,這個簡樸的運動器械竟然也能帶給人沖浪時的激情,而且不受季節(jié)、氣候的影響。其潛在的更大的自由度引發(fā)了人們的興趣,滑板運動由此得以蓬勃發(fā)展,并逐漸與沖浪運動分離,成為了一項個性鮮明的獨立運動。
滑板主要由板面、輪滑轉向橋和塑料輪子等組成,板頭、板尾都是翹起的。現(xiàn)代的滑板寬為15~30厘米之間,長為50~80厘米不等。板面采用上等的木材多層板膠合而成,具有高強度沖擊韌性及良好的彈性,當在一定高度跳上滑板時,踏板也不會受到損壞。輪子是用聚氨酯做成的,具有良好的彈性、耐磨性,能保證輪子對路面有足夠的摩擦力。一般來說,小的輪子啟動快,但受到來自地面的阻力大,后勁不足,適合做技巧動作,大的輪子則可以比較容易地在不太平坦的地面上滑行。
滑板運動方式大概有以下三種:
1. 馬路式。馬路式是滑板運動的最基本方式,人行道、臺階、護欄是最好的場地。馬路式的特點在于隨機性大,觀賞性強,可以充分利用地形,無所不往,無障不越。滑手陶醉在無拘無束的自我表現(xiàn)里,觀者則會沉浸在極大的感官刺激中。
2. 下坡式。在盤山公路或其他有坡度的地形上,可進行類似高山滑雪的活動。
3. 半管式。又稱U形池式,因場地像半個龐大的管子而得名。由于運動中的高位能和滑板的低阻力,滑板者可以獲得足夠的高度,做出空翻、轉體、倒立等技術動作。
滑板運動以滑行為特色,崇尚自由運動,讓滑板者創(chuàng)造和體驗超重力的感受,給他們帶來創(chuàng)造和成功的喜悅?;暹\動富有超越身心極限的自我挑戰(zhàn)性、觀賞刺激性、高科技滲透性。人在運動中回歸自然,在回歸自然中完善人性。
滑板運動是一項比較安全的運動。據(jù)調查,滑板運動的傷害度排在釣魚之后!這大多是因為滑板者通常戴上各種防護設備,比如頭盔、護膝、護肘、護掌等。平時練習時,大家千萬要注意防護噢!
練功區(qū)
滑板的技巧主要包括:AerialL(在滑桿上)、Invert(在U臺上)、Ollie(帶板起跳),這些是除了翻板之外最重要的滑板動作。
帶板起跳(Ollie)是由入門進入自由滑行階段的門檻。帶板起跳前首先要保證一定的滑行速度,并注意雙腳的站立位置,前腳在板的中部附近,后腳掌輕輕踏住板尾,腳踝放松內收;下蹲后雙腳用力稍微向前起跳,前腳跟將要離板時,后腳踝關節(jié)發(fā)力點板,前腳借起跳之勢上收并有粘住板頭的感覺。
注意,這部分的各個動作的力量配合和時機配合非常重要,點板力量時機和收腳力量時機的配合決定了能否將板成功帶起!
當前腳與板頭升到最高點時,前腳下壓或順板頭下落之勢踏下,同時后腳順板尾上升之勢上收。當后腳順板尾上收到一定高度,兩腳都要有粘板的感覺,此時已經(jīng)騰空,然后只需下落后緩沖即可。
做好Ollie才能跨越障礙,或跳上滑桿在桿上滑行,也才能在U形池中跳越翻飛。
過招區(qū)
1. 帶板起跳前,若人與滑板一起滑行的速度為6m/s,落板后跨越的距離為3m。試求帶板起跳的最大高度。若后腳點板時對板做功為3J,求前腳靠靜摩擦對板做的功。設滑板總質量為2kg,g取9.8m/s2。
2. 右圖所示為滑板“翻滾過山”項目。運動員由高處A點滑下,從最低點進入豎直圓形軌道,滑一圈后再滑出圓軌道,上到另一側的C點。已知圓軌道半徑是某運動員身高的1.5倍,假設人直立時重心高度為身高的1/2,下蹲時重心高度為身高的1/4。若某運動員從A點滑下到達圓軌道最高點B時直立身體,滑板對軌道的壓力是他體重的1/2。請問若該運動員由于害怕而蹲縮身子,他還能不掉落軌道而完美地做好整個動作嗎?
答案
1. 帶板起跳后前行的速度不變,由此可求得運動員在空中作拋物線運動的時間是t = s/v0 = 0.5s,則上升和下降的時間分別是0.25s,所以上升高度為h = gt2/2 = 31cm,起跳時豎直向上升起的初速度為v = gt = 2.45m/s,則前腳對板的做功為W = mv2/2 - 3 = 3J。
2. 設人下蹲時重心高度為h,則直立時重心高度為2h,人的身高則為4h,圓軌道半徑為6h。由于直立過B點時滑板對軌道向上的壓力是人體重mg的一半,人作圓周運動的半徑即人重心到圓心的距離為r = 4h ,由向心力公式可得mg + mg/2 = mv12/4h,此時人的動能為Ek1= mv12/2 = 3mgh。設人運動到B點處重心離腳底的距離為x時剛好脫離軌道,即滑板對軌道壓力恰好為零,此時人重心離圓心的距離即人作圓周運動的半徑為R = 6h - x,再由向心力公式得mg = mv22/(6h - x),此時人的動能為Ek2= mv22/2 = (3h - x/2)mg。由于人蹲縮而重心高度升高,重力勢能增大而動能減少,勢能增加量應等于動能減少量,所以Ek1 - Ek2 = mg(R - r),可解得x = 4h/3,而人蹲縮后重心離軌道只有h,重心作圓周運動的半徑更大,所以人就會脫離圓軌道而掉落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