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家莊市第四十二中學
教師導言:
從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到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長嘆,從“阿波羅”登月到“嫦娥一號”飛天探月,寄托了古今中外人們對月亮無盡的向往。因此,人們賦予了它絕美的意象和美妙的傳說,正所謂“明月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才競折腰”。今天的我們也不免為之傾倒,下面就請同學們八仙過?!黠@神通,把通過各種方式找到的有關月球的資料說出來,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揭開月球神秘的面紗吧!
美麗的月亮到底是什么樣的?有多大?上面是不是瓊樓玉宇,猶如仙境?
快嘴焦杰紅:“我知道,月球是離我們最近的天體,還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wèi)星。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大約為384401千米,平均直徑大約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徑的1/4稍大些,所以,比我們地球小多了!”
“我補充,月球的表面積有3800萬千米,還不如我們亞洲的面積大。月球的質量約7350億億噸,相當于地球質量的1/81,月面重力則差不多相當于地球重力的1/6,所以,人在月球上是不能正常站立的?!崩罹_雪搶答道。
“小博士”顏智培站起來神秘地說:“告訴你們吧,月球本身根本就不發(fā)光,哪兒來的什么月宮仙境!那都是人們想象出來的。它的美麗皎潔都是反射的太陽光,它的亮度隨日月間角距離和地月間距離的改變而變化,所以才使我們看起來變幻多姿!”
師:看來月球的秘密還真不少,那誰還知道月亮是從哪里來的?
崔邵暉:“月亮是地球的‘俘虜,淘氣的月亮偶然闖入地球引力場,便被鎖定在目前的軌道上,這在科學上被稱為‘俘獲說?!?/p>
李佳琛推了推眼鏡鄭重地說:“‘同源說認為月球是和地球一起,在46億年以前,從一團宇宙塵埃中生成的。而地球“分裂說”則認為月球是地球的“孩子”,是從太平洋地區(qū)“摳”出去的。目前這三種說法在科學界有很大的影響力?!?/p>
師:如此說法不一,那月球到底多大歲數(shù)了?和地球比誰大?
張鵬浩站起來說:“有科學資料顯示,從月球帶回的巖石標本,經(jīng)分析發(fā)現(xiàn)其中99%的年齡要比地球上90%年齡最大的巖石更加年長。阿姆斯特朗在‘寂靜海降落后撿起的第一塊巖石的年齡是36億歲,其他一些巖石的年齡為43億歲、46億歲和45億歲,它幾乎和地球及太陽系本身的年齡一樣大,地球上最古老的巖石是37億歲。1973年,世界月球研討會上曾測定一塊年齡為53億歲的月球巖石。更令人不解的是,這些古老的巖石都采自科學家認為是月球上最年輕的區(qū)域。根據(jù)這些證據(jù),有些科學家提出,月球在地球形成之前很久很久便已在星際空間形成了。各位如果再有新發(fā)現(xiàn)別忘了通知本人?!?/p>
師:月球上有沒有空氣和水?人類能不能在那里生存?
董懷樂環(huán)視四周,一副傲視群雄的樣子:“月球上沒有供人類呼吸的空氣,而且由于月球上沒有大氣,再加上月面物質的熱容量和導熱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晝夜的溫差很大,所以人類根本不能生存。但是可能有供飲用的水。最近在月球陰面的一個很深的隕石坑底發(fā)現(xiàn)了冰??茖W家們認為這些冰可能是某次與月球相撞的彗星帶來的彗星上的冰,因為月球的背陰面溫度非常低才沒有融化。一切皆有可能,我準備研究研究月球,到時候邀請大家一起到月球上散步!”此話一出,惹得眾人嘩然,大嗓門的李芮立刻叫陣:“我可聽說月球上有‘山峰和‘海洋,你可要負責我們大家的安全哪!”
李雅婷白了李芮一眼:“我的大組長,什么山峰、海洋的,那是特種名稱好不好。比如說月海,就是月面上的廣闊平原,也就是肉眼所見月面上的陰暗部分,由于歷史上的原因,這個名不副實的名稱保留到了現(xiàn)在。目前已確定的月海有22個,其中最大的月海是“風暴洋”,面積約五百萬平方公里,差不多是九個法國的面積總和。再比如環(huán)形山,它就是一種碗狀凹坑結構,這個名字還是伽利略起的呢。它是月面的顯著特征,幾乎布滿了整個月面。最大的環(huán)形山是南極附近的貝利環(huán)形山,直徑295千米,比海南島還大一點兒。小的環(huán)行山甚至可能是一個幾十厘米的坑洞。直徑不小于1000米的大約有33000個,占月面表面積的 7/10。再比如……”旁邊迫不及待的李芮搶話說:“月球是由平原、山峰和山谷組成的荒漠。還有許多由于太空物體高速撞擊月球表面而形成的隕石坑。月面的地形主要有:環(huán)形山、月海、月陸、山脈、月面輻射紋、月谷(月隙)。月面上山嶺起伏,還有洋、海、灣、湖等各種特種名稱?!?/p>
師:在天體觀測方面你有哪些了解?
李芮接著說:“天文儀器有天文望遠鏡、射電望遠鏡、地動儀等。天文臺建在山上是因為地勢高、視線好、便于觀察。而建成圓的是因為這樣觀察面廣,便于確定位置。而我國天體觀測歷史上,早在戰(zhàn)國時代就有甘德和石申所著《甘石星經(jīng)》問世。書中詳細記錄了120顆恒星的方位,還發(fā)現(xiàn)了金、木、水、火、土五顆行星的運行規(guī)律。唐朝僧一行主持測定子午線長度,祖沖之編定的《大名歷》中把一年定為365天,郭守敬編定的《授時歷》是我國古代最精確的歷法?!?/p>
教師小結:楊利偉是我國飛天第一人,他圓了中國人千百年來的飛天夢。費俊龍、聶海勝用探索的腳步證明了中國人的勇氣。“嫦娥探月工程”則更讓億萬中國人歡欣鼓舞,繞月的軌跡真實地證明了我們中國人宇宙探索的能力。親愛的同學們,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會用我們的智慧和勇氣在宇宙中畫出新的宏偉藍圖,去揭開更多的宇宙奧秘,為祖國增光添彩!
(記錄整理 王書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