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魚
這部電影叫《溫勃與陽光》。
所有故事只是關(guān)于一個老人作畫的過程。畫一株樹,翠綠的葉子,金黃的果實。固定作畫時雙腳的位置,時時不變。在樹前和畫布上都設(shè)立一個坐標(biāo)。每一片葉子所在的位置都會與事實相符。
繁瑣的細(xì)節(jié):有朋友來看望;遭遇來自中國的懂畫的女子;更多的是獨自在畫布前作畫。陽光日日照耀,光和影折射不同的位置。
生活一成不變或者瞬息萬變。
我不確定我所獲得的和導(dǎo)演所想表達(dá)的是否一致??墒俏蚁嘈女?dāng)觀眾都感到模糊難解時,導(dǎo)演本身的態(tài)度就是曖昧不明的。如最后老人的獨白:一個短暫而模糊的暗示。我感受到了什么,可是我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心臟里突然襲過的一道雪白閃電。時間流過,失去的什么,得到的又是什么?
我清晰地記得大一時的運動會上,陽光璀璨,同班幾個女生走過來。少女潔嫩的臉在明亮的光線中如桃花夭夭??墒俏覅s突然看到她們的臉被時光的陰影覆蓋,而她們不知。生命因為無知而變得殘酷和愚蠢,心生悲涼。
顧城的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可是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本褪枪饷鳎覀儫釔鄣?,想要與之共生死的光明,給了我們最華美的騙局。在這樣的光明里,我們不知道的,忽略的,年華流逝,生命枯萎,蒼老如影隨形,不放過任何人。
陽光暴曬,多么甜美的罪惡。
可是電影的畫面很溫暖,像一塊使用多年的棉布,散發(fā)著清香與溫柔。生活中的瑣事一點點得以呈現(xiàn),這是一部需要耐心去探索的電影。我知道我錯過了很多細(xì)節(jié),但是我從直覺上擁有了它,并將它改造成我的電影。
應(yīng)該在盛夏的午后獨自觀賞它。拉上碎花的窗簾,開著風(fēng)扇,不要空調(diào)。一個人看,可以在中途喝酒,抽煙,吃泡面,小睡,被某個細(xì)節(jié)打中掉下淚來。電影終于結(jié)束,額頭有汗,斑駁的光映在墻上,昏黃的頹唐。
畫從油畫變成素描,所有果實都掉落下來。一塊塊黑斑,腐爛。最終這是一個失敗的過程,怎么可能表現(xiàn)出陽光中事物的光影變幻!這是一個無法被觀測到的過程,蒼老的過程。
只是有朝一日,我們突然看見,自己已經(jīng)雞皮鶴發(fā)。
在電影里,一棵飽滿的樹,當(dāng)樹葉果實紛紛墜落,只剩下干枯軀體。人們稍微議論就已經(jīng)遺忘曾經(jīng)有個老人在這里天天作畫,第二年樹依然抽枝發(fā)芽。也許生命不過如此,一次次空虛輪回,不知真假,到底有何意義?
而原來所有美好的東西,都像諾言一樣不能依靠。
(責(zé)編: 林溪 linxizhi1979@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