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設計蘇丹文朱冬熳攝影孫翔宇
在上期雜志中,我們?yōu)樽x者介紹了蘇丹在北京郊外的第二居所,這次,我們?yōu)榇蠹規(guī)淼氖撬诒本┦袇^(qū)內的家,郊外的家開放舒展,與周邊的自然景觀相融;而市區(qū)內的家卻與周圍的世界相隔離,人仿佛住在盒子里,有著堡壘般的安全感,是一個可以安心入夢的地方。
中國人的骨子里有點兒高門大院的情節(jié),喜歡門寬庭闊,需要住宅有個體面的入口,但凡事都會有例外。進入蘇丹家之前,我們沿著這座方方正正的建筑前后繞了一圈,方才確認,原來車庫旁那個看起來像后門的白色小門,就是這個家的正門。
門不大,走進去卻別有一番清幽味道。一方種植了瘦竹與睡蓮的小庭院成為塵世與居室之間的過渡。在幾步之間便蕩滌了心境。踱入室內,腳下那些凹凸有致的青石板,泛著潤潤的光,散發(fā)出歲月的味道;高達七米的起居室氣氛古拙質樸,完全看不到昂貴的家具。沙發(fā)與茶幾都是跟隨了主人多年的舊家具;友人繪制的10尺高的水墨畫高高懸掛,苦梅——苦沒也,寓意了生活美滿。小庭院也透過大面積的落地窗成為室內的景色,為生活帶來豐富的自然情趣。
在起居室的一側拾階而下,是一處寬敞的多功能空間,小酒吧、乒乓球臺、大面積的書架和舒適的聊天區(qū)都在其中。這里其實是半地下室,但蘇丹將窗外的地面向下挖了50厘米。所以在視覺上讓這里與一樓無異。窗外是一個不大的菜園。坐在沙發(fā)上時,人的目光恰好與園子里種的蔬菜在同一高度,愜意又充滿田園氣息。乒乓球臺是主人專門為正在學習乒乓球的小兒子準備的,平時鋪著漂亮的桌布,也可以兼作工作臺或會議桌。聊天區(qū)的紅沙發(fā)同樣是從前家里的舊物,其近旁的地上和墻上則是主人多年來的精心收藏:地上的樟木箱是清末的鏢箱,結實,堅硬無比;墻上的景泰藍裝飾畫“喜娃”,是清華美院環(huán)藝系馬怡西教授的作品,由工藝美術大師張同祿親手制作;沙發(fā)后的墻面上所懸掛的作品,是蘇丹的學生創(chuàng)作的作品“對弈”,該作品曾獲得上海雙年展學生作品優(yōu)秀獎。
大量的藏品遍布在家里的各個角落。二層餐廳的側壁上掛著來自皖南的木雕精品,與深色的家具相得益彰。突出了安靜溫馨的氣氛;挑出的鋼結構夾層,是家庭生活中的休閑空間,明快而現(xiàn)代,墻面上也懸掛了同樣現(xiàn)代感十足的來自中央美院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版畫作品。
孩子的主要活動區(qū)域在三層。蘇丹特意為三層的陽光房增加了一個木質大平臺,鋪上從南非帶回的斑馬皮,為兒子玩耍游戲提供了舒適的空間。通過將地面抬起來一部分,讓窗的位置顯得更加合適,也模糊了地面的功能。除了作為游戲室,這個平臺還可以在客人多時做為睡榻,這時也可以拉上大面積的活動百葉門,隔成一間大客房。
在通向主臥室的樓梯邊加建了一個小陽臺,怒放的杜鵑能為主人帶來每一天的好心情。主臥室家具以紅木和紫檀家具為主,地面上鋪有克什米爾手工羊絨織毯。床的右側擺放著一對紫檀圈椅,是當代中國傳統(tǒng)家具制造業(yè)的極品,工藝精良,造型優(yōu)美,出自南通永琦紫檀制作。而擁有條形天窗的主衛(wèi)生間,則使用了簡單樸素的馬賽克,旨在突出建筑感。
在一個內容如此豐富的家中,生活才是空間中的主體,于是,蘇丹將“裝修”的痕跡盡量減弱,更多地保留了建筑本身作為生活背景的魅力,住宅的建筑設計,是由西班牙的建筑師埃利亞斯完成的,而蘇丹也正是因為建筑設計的特色而選擇了這里。埃利亞斯的設計雖然在某些地方與中國人的傳統(tǒng)生活習慣并不一致,但卻非常契合蘇丹的生活方式。建筑的進深達16米,沒有太多多余的細節(jié),人被規(guī)范到格子里,并通過標高的變化,呈現(xiàn)出不同的庭院變化。除了一層前后兩個庭院之外,從二層還可以通向車庫上方的景觀平臺,而三層與四層之間又有一個頗大的休閑平臺,景觀構成非常豐富。但所有院子又都是被擋起來的,形成了一種城市中的隔絕,讓人仿佛住在盒子里,享受著自己的世界。正是這種堡壘般的安全感,使這里已成為一個可以安心入夢的地方,一個安放著身體與心靈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