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明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于丹,自從她在《百家講壇》主講《論語》后,一炮走紅,再次創(chuàng)下《百家講壇》收視高峰。以下摘取的是一些于丹教授有關《論語》的心得。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追蜃诱且源藖碛绊懰牡茏印?/p>
★說白了,《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xiàn)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它就是這么一本語錄。我們說孔夫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這片土地上最有行動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
★一個人的自信心來自哪里?它來自內心的淡定與坦然。孔子說:“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保ā墩撜Z·憲問》)內心的強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遺憾。
★假如一個人真能做到一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真能“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就做到了約制。而能夠反省到自己的錯誤并且勇于改正,這就是儒者所倡導的真正的勇敢。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保ā墩撜Z·憲問》)也就是說,你在什么位置上,要做好本分,不要越俎代庖,跳過你的職位去做不該你做的事。這是當代社會特別應該提倡的一種職業(yè)化的工作態(tài)度。
★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小人之所以喜歡互相勾結,是因為他的心里有鬼,想通過這種勾結謀取私利和維護既得利益。所謂“結黨營私”,正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