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笛依揚
7年前申奧成功時,中國人向世界莊嚴承諾:奧運火炬接力活動將把火炬送到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如今,這個偉大的設想和承諾變?yōu)楝F(xiàn)實。2008年5月8日9時17分,奧運火炬第一次登上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攜帶圣火的十九名中國人全部登頂,并進行了圣火的傳遞。第五棒火炬手次仁旺姆手舉奧運火炬站在8844.43米高峰。圣母、圣山、圣女、圣火,次仁旺姆完成了最后一棒。珠穆朗瑪峰頂——世界之巔,中華民族以百年自強點亮奧林匹克精神。
奧運火炬珠峰傳遞選擇北坡路線
海拔8844.4 3米的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簡稱珠峰)。每年3月初至5月末,這里是風季過渡至雨季的春季,而9月初至10月末是雨季過渡至風季的秋季,在此期間,是登山的最佳季節(jié)。
北京奧運火炬接力珠峰傳遞,登山隊選定沿珠峰北坡傳統(tǒng)路線登頂珠峰。珠峰北坡傳統(tǒng)登山路線也叫“東北山脊攀登路線”。這條線路上除了海拔5200米的大本營外,還設有5800米的過渡營地、6500米的前進營地、7028米的營地(北坳),7790米的營地和8300米的突擊營地。在傳統(tǒng)路線里,從大本營到前進營地大約28公里,從前進營地到頂峰為20公里。在突擊營地,由登山運動員擔任的火炬手將向峰頂發(fā)起最后沖擊。
北坡傳統(tǒng)路線的難點之一是路線漫長,這對登山物資的運輸構成了很大的挑戰(zhàn),對于大兵團式的登山活動尤其如此。其次是,北坡傳統(tǒng)路線的高空風向來比較強烈,因此捕捉好天氣周期也對精確氣象預報構成了挑戰(zhàn)。此外,北坡傳統(tǒng)路線上還有幾處天然地理屏障,也對登山者的膽量和技能構成了挑戰(zhàn),一是相對高差達到400米的北坳冰墻;二是海拔7500米的大風口:三是到達第二臺階前,在萬丈深淵的峭壁前地橫切50多米的險途,這對所有登山者的膽量和技能都是嚴峻的考驗。而接下來攀登第二臺階,對登山者的體能也是個很大的挑戰(zhàn)。從突擊營地到越過第二臺階,以往還有一個很大的威脅就是登山者過多,可能在第二臺階形成嚴重的塞車現(xiàn)象。好在這次圣火上珠峰,北坡傳統(tǒng)路線只有一支隊伍,而且由于準備得相當充分,所以這些問題不存在了。
海拔5200米的奧運火炬珠峰傳遞的大本營(核心營地)由四個部分組成:分別是氣象保障營地、中央電視臺演播室、火炬團隊營地和珠峰火炬展示的總指揮部。在這里集中了報道、氣象等方面的專業(yè)隊伍和高科技手段與設備。前進營地(6500米)對登山者來說,才是真正的起點。奧運火炬?zhèn)鬟f登山隊也最終選擇海拔6500米高度建營。
天氣是影響登頂珠峰最重要的因素,綜合起來看,5月是攀登珠峰最好的時期。在5月里,分別有4個最好的登頂時間“窗口”:5月的第一周,10日至15日、20日至25日以及5月底至6月初。如果所有條件都很配合,登山隊大約需要4天就可以順利登頂,而最后一天的天氣狀況最為重要。
挑戰(zhàn)珠峰的奧運火炬手
火炬設計的考慮只是珠峰火炬登頂?shù)囊徊糠郑鹁娴琼?,最大的挑?zhàn)其實來自于登山運動員本身。因為從2008年5月1日開始,珠峰就大雪不止,直到5月5日。在此期間,珠峰7000米處曾出現(xiàn)速度達64米/秒的大風。中國登山協(xié)會新聞發(fā)言人張志堅說,如果這種情況延續(xù)下去,將會給登山隊員帶來極大的挑戰(zhàn):“在15米/秒的風速中前行,已經(jīng)很困難,更何況是64米/秒的風速,能把人給吹起來?!睘榱藴蚀_檢測珠峰氣象,從3月開始,珠峰大本營就對珠峰的氣候、風速、降水、溫度做全天候的檢測。在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里,有一個30多平方米的空間是專門為氣候監(jiān)測設立的,這里有12臺電腦,其中兩臺是“全天空可見光成像儀”,每隔一分鐘,珠峰氣候監(jiān)測團隊就能得到一張珠峰和天空拍照的成像。在5月8日登頂沖刺的當天,海拔8800米的風速是16.7米/秒,而在峰頂是18.1米/秒。這個數(shù)值,雖然人體還可以適應,但并不是完全沒有壓力,因為這樣的風速相當于8級大風。
正是基于以往對珠峰氣候的分析,5月成了奧運火炬珠峰登頂?shù)淖罴堰x擇。按照登山運動員把五月劃分的4個登頂“窗口”期,北京奧運火炬珠峰登頂選擇了5月的第一周。不僅日期是經(jīng)過選擇的,火炬手和路線也是經(jīng)過選擇的。登頂路線選擇了從北側出發(fā)的傳統(tǒng)路線,而且從原來的50名待命的火炬手中確定31名作為最終火炬接力的人選。最終參與峰頂火炬?zhèn)鬟f的只有5個人。
2008年5月8日早晨的珠峰地區(qū)為少云天氣,可見度不錯。另外,珠峰之巔的風速也很適合登頂,大約14米/秒(七級風),這是影響圣火登頂珠峰活動成敗的重要因素??傊笓]部在對氣象和其他條件做慎重研究后,毅然決定選擇8日作為登頂?shù)娜掌?。凌?點,火炬手在得到?jīng)_鋒的命令后,從北坡傳統(tǒng)路線的突擊營地(海拔8300米)迅速向峰頂發(fā)動沖擊,在距離峰頂30米處,火炬手進行了火炬接力傳遞。藏族女登山家吉吉成為第一棒火炬手,9點10分,她在點燃珠峰火炬后向全世界展示;漢族登山家王勇峰接過第二棒,在完成自己的傳遞距離后將圣火交給藏族登山家尼瑪次仁;第四棒是漢族大學生黃春貴;9點17分,藏族姑娘次仁旺姆在珠峰之巔點燃第五棒,通過電視直播鏡頭向全世界人民展示。歷時4天,準備了7年的奧運火炬珠峰傳遞最終如愿成功。
珠峰奧運火炬登山隊隊長王勇峰總結了四個保證珠峰圣火傳遞成功的因素:第一豐富的攀登珠峰經(jīng)驗是我國能在珠峰上傳遞奧運圣火的首要條件。第二,對于珠峰氣候和登頂最佳時間的判斷至關重要。第三,先進的科技裝備對圣火傳遞者能夠起到很好的保護和支持作用。第四,暢通的通訊設備和全球定位儀器,能夠讓補給及時跟進,避免了危險,保證火炬?zhèn)鬟f手的安全。
藏族登山女英雄吉吉帶著丈夫的遺愿,在珠峰之巔舉起了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珠峰傳遞的首棒火炬。雖然有兩次登頂珠峰的經(jīng)歷,但這次顯得格外與眾不同。在和丈夫仁那一起登上珠峰,繼之以中日女子聯(lián)合登山隊隊長的身份登上珠峰后,久經(jīng)沙場的吉吉這次竟然激動得有些緊張。在海拔8300米的營地,38歲的她被告知將光榮地成為首棒火炬手。手中的火炬被點燃后,吉吉回味那一刻說:“我特別緊張,一定要把路走好,一定要把火炬舉好?!痹诩男哪恐?,女兒是比登山重要的,為了不讓女兒擔心,她決定不再攀登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這次她卻離開女兒幾個月,在珠峰為圣火的傳遞而備戰(zhàn),顯然在她的心目中,祖國高于一切。
已經(jīng)45歲的王勇峰在中國登山界不算年輕,在回到珠峰大本營后,這位大胡子登山隊長鬢角又多了幾絲白發(fā)。他計劃在珠峰之巔接過第二棒的時候高喊奧運圣火傳遞
的口號“Light the Passion Share the Dream”,卻沒有喊成。據(jù)稱,體能嚴重透支的王勇峰最后一個撤到前進營地。王勇峰的老戰(zhàn)友,中國登山協(xié)會常務副主席李致新在迎接返回大本營的隊員們時說,他充滿了信心,王勇峰帶傷上珠峰,表現(xiàn)得像一個兄長。
作為西藏登山學校的校長,40歲的尼瑪次仁可謂桃李滿天下。在8日登珠峰的當天,有19名突擊隊員登上珠峰,另外還有8名協(xié)作人員也登頂。據(jù)尼瑪校長稱,在這27人中,有16位來自他們學校,占據(jù)了半壁江山。在5位火炬手中,次仁旺姆就是他的得意弟子。尼瑪次仁愛山,尤其愛珠峰。在攀登珠峰的過程中,他因為走得過快,被山下三番五次地要求“瑪兒啊,你慢些走”。在傳遞第三棒時,他不忘摘下氧氣罩,擎起“祥云”高呼“one world one dream”。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2歲的漢族學生黃春貴,在珠峰火炬手選拔中脫穎而出,獲得了王勇峰和尼瑪次仁等領導的青睞,最終成為第四棒火炬手。他舉起尼瑪次仁點燃的珠峰火炬,健步?jīng)_向珠峰之巔,將圣火傳遞給女登山隊員次仁旺姆。他振奮了全國大學生的心,成為眾多人心目中的英雄。黃春貴出生在云南一個有4個孩子的貧困家庭,讀中學時,他就熱愛中長跑,吃苦耐勞的他很快就表現(xiàn)出良好的耐力素質。4年前考上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后,他加入學校的登山社(后改名峰云社),并有出色表現(xiàn)。2006年,得知中國登山隊招募火炬手且不需要花錢就可以登山后,他決定報名參加。后來經(jīng)過連續(xù)一周、每天10個小時的測試后,他才得以入選。談及未來,黃春貴表示燃眉之急是趕快回到學校,準備好畢業(yè)的事情。在被問及是否會像眾多體育明星一樣,被破格錄取為研究生時,他說現(xiàn)在時間已過,畢業(yè)找工作才是當務之急。
能夠成為最后一棒火炬手,次仁旺姆在回到珠峰大本營時仍感到非常興奮。她透露,在珠峰舉起奧運圣火時,她的心里特別緊張。這時,她的弟弟次仁旦達作為高山攝像也登上了峰頂,這讓她感到格外的溫暖。次仁旺姆是第二次登上珠峰,此前她創(chuàng)造了登頂珠峰最年輕女子的紀錄。尼瑪次仁曾這樣評價愛徒次仁旺姆:“她的性格開朗大方,身體和心理素質好,高山適應能力強,這使她成為了北京奧運會攀登珠峰主火炬手的優(yōu)秀人選?!敝袊巧疥犼犻L王勇峰說,珠峰又被稱為“圣母峰”。因此首棒選擇吉吉,最后一棒選擇次仁旺姆兩個登山女星,是非常合適的。
中國人用“信”字感動世界
“仁義禮智信”,僅一個“信”字,就讓中國人克服困難,匯聚各方力量、團結一心地把火炬送上地球之巔。
應該說,中國人的坦誠執(zhí)著與信義終于讓世界有所感動,所以,某些戴著有色眼鏡的海外媒體記者,在火炬成功登頂珠峰之后深有同感。英國BBC記者彼特看完登頂畫面后連聲說:“太了不起了,太了不起了!”日本共同社記者澤野林太郎很感慨地說:“看到隊員們登頂時擁在一起,我都哭了。他們那么團結,那樣講集體主義,這在日本是做不到的?!甭吠干缬浾唏R克如此評價圣火登頂珠峰:“這確實是一個很經(jīng)典的壯舉,這不僅是屬于中國人的,它代表了人類挑戰(zhàn)極限的精神?!盋NN的記者托馬斯,埃茨勒則不斷重復:“他們有堅定的信念,登頂之后,他們很激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