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 語
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傳統(tǒng)藝術之一,是享譽世界的文化遺產。如今的剪紙品種繁多,制作方式各異,但最為原生態(tài)的剪紙方式還是一把剪刀,一張紙,不用畫稿的“脫稿剪紙”。
“脫稿剪紙”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學習和掌握,尤其是對沒有任何剪紙基礎的老年人來說,不僅簡單易學,而且剪紙練腦、練眼、練手。
剪紙所需的工具
剪紙的工具主要是剪刀、刻刀、紙張、蠟盤、磨石、粉袋、磚。對于初學者來說,只要前三種工具即可學習。
1.剪刀:需選擇剪尖整齊鋒利的剪刀,大小約與巴掌相等即可。太大或太小的剪刀用起來手容易疲勞,若剪尖粗鈍則無法剪細部,而且容易損壞剪紙。
2.刻刀:有三種形狀:斜尖、正尖、錐尖,均可用細鋼絲或廢舊鐘表發(fā)條自制。如今各文具店出售的現(xiàn)成刻紙刀也可作為代用品。但刀條較寬,不如自制刻刀用起來得心應手。
3.紙張:民間剪紙多用普通的大紅紙制作,其紙色彩飽滿鮮艷,紙質綿韌,耐折易剪,最適合剪各種掛箋、團花、窗花、壽、喜字等。
剪紙的制作步驟
對于初學的人來說,了解一下剪紙的制作步驟是非常有益的。
1.起稿:構思確定后,起稿布局,對畫面進行具體的描繪,畫出黑白效果。修改部分可用白粉。對初學者來說,稿子越細,刻起來越省事。若刻對稱的稿子,畫一半即可。
2.剪、刻:如用刀子刻,須將畫面和紙用訂書機訂好,將四角固定在蠟盤上,為了保證形象的準確,人物先刻五官部分,花鳥先刻細部或緊要處,再由中心慢慢向四周刻,刀的順序如同寫字一樣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小到大,由細到粗,由局部到整體。盡量避免重復刀,不要的部位必須刻斷,不能用手來撕,否則,剪紙會帶毛邊而
影響美觀。
3.揭離:剪刻完畢后需要把剪紙一張張揭開,電光紙、絨面紙,因紙面光滑,比較容易揭開,單宣紙和粉連紙,因紙質輕薄,又經悶潮和上色,容易互相粘連,較難揭開,所以在揭離之前,必須先將刻好的紙板輕輕揉動,使紙張互相脫離,然后先將第一張紙角輕輕揭起,一邊揭一邊用嘴吹,幫助揭開。
4.粘貼:揭離完畢后還需把成品粘貼起來,便于保存。方法有兩種,第一是把剪紙平放在托紙上,用毛筆或細木條蘸漿糊由里向外一點點粘??;第二是把剪紙反過來平放在紙上,然后用排筆蘸調稀了的漿糊,輕輕地平刷在要托的紙上,注意不要把紙刷皺起來,刷子上的漿糊一定要少,然后很快地把刷好漿糊的這一面扣合在剪紙的背面,用手輕輕壓平,使剪紙全部平粘在托紙上。輕輕揭起晾干夾平保存。
5.成品修改:在剪刻時有時會走刀剪壞,特別是刻紙。如果屬大面積刻壞,就不易修好,如小面積刻壞,可把局部刻去,補上一塊重新刻。彩色剪紙染錯了是不能覆蓋的,所以也只好將染壞部位刻去,重新補上一塊再染。修改時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后再下刀。
剪紙作品的保存
1.黑白剪紙的保存:如果作品篇幅不大,比較簡單的方法是將剪紙放在書本雜志中平放保存即可。假如是需要經常翻看的剪紙作品,最好從文具商店里買一本相冊來保存,以免因經常翻動而損壞剪紙作品。如果你買的是帶粘膠的相冊,但你又不愿意將剪紙粘死,可以用透明的玻璃紙將剪紙同粘膠分離。
2.彩色剪紙的保存:彩色剪紙的保存主要是考慮防止褪色的問題。所以用來保存彩色剪紙的材料不宜選用吸水性強的紙張。最好是用繪圖用的拷貝紙或硫酸紙,這種紙吸水性極差,因此彩色剪紙的顏色一般不會被吸取。由于它又具有較好的透明度,用來保存剪紙也比較美觀。
3.大幅剪紙的保存:對于一些篇幅比較大的剪紙作品不宜采用卷筒式,否則剪紙的一些邊角容易折疊損壞,也影響美觀,理想的辦法是用瓦楞紙版夾住平放,這樣重新打開后剪紙作品平整無缺。比較長時間的保存還需注意防蟲蛀。所以在存放剪紙的地方要放一些衛(wèi)生球,以防蟲害。另外注意經常翻動,以利通風。在潮濕地區(qū),梅雨季節(jié)還須加強防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