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文波
作文教學自古就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讀”、“寫”教學的終級目標,也是對語文教學的最全面的檢驗。怎樣才能搞好作文教學呢?
一、讀寫結合,以讀促寫
“讀寫結合,以讀促寫”這一點對于我們的作文教學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強調(diào)學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九年閱讀量應在400萬字以上”,所有這些都是為后面的“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做準備。通過閱讀大量的古今美文、名著時文,掌握的材料多了,學生寫作文時,才不至于生硬干巴、了無生機。同時,背誦一些好句好詞,學習一些布局謀篇的方法,對于初學作文的學生無疑是有很大的幫助的。這一點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的第一至第四學段中都有論述?!暗谝粚W段”中要求“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第二學段中要求“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第四學段更是提出要“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這些積累大都是在閱讀中實現(xiàn)的,它們能夠內(nèi)化成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為寫作儲備充足的“養(yǎng)料”,而良好的表達能力又無疑是語文素養(yǎng)的最直接的體現(xiàn)。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作文成績好的同學一般都有很好的閱讀習慣,并且一定有較大的閱讀量和較廣的閱讀面。正是因為這些閱讀積累,他們的文章才文采飛揚,生動活潑。
二、穩(wěn)打基礎,循序漸進
“循序漸進”的原則是符合學生的習作規(guī)律的,是很有實效的做法。教學生作文不能一開始就讓其長篇大論,應該從簡單的句子教起。這一點在新課標中關于寫作的各個學段的表述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來。例如,在第一學段中叫“寫話”,第二學段和第三學段叫“習作”,第四學段才叫“寫作”。從“寫話”到“習作”再到“寫作”,這也正是作文教學遵循循序漸進原則的具體體現(xiàn)。在“寫話”階段,學生要“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這一階段,是作文打基礎的階段。在“習作”階段,學生則“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然后再慢慢學習關于表達方式的知識,以及布局謀篇的方法。這一階段我們也可以看作是“脫胎”的過程。而到了“寫作”階段,則規(guī)定“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根據(jù)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shù)谋磉_方式”以及提出了寫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日常應用文的一些基本要求。
三、重視修改,改中進步
修改這一步對于一篇好的文章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修改的目的在于深入揣摩,一方面可以更加牢固地掌握語言文字的運用方法,另一方面也可以養(yǎng)成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寫作態(tài)度和習慣。我們大家都熟悉的賈島“推敲”的故事、王安石改定“春風又綠江南岸”詩句的故事,都說明了這個道理。能夠真正行云流水、文不加點、倚馬可待的文章是很少的。
所以,文章寫好之后認真修改,是很自然的,也是必須的?!爱斊涓ψ骶蜁r,疵病亦不能自已,惟過數(shù)月始能知之?!敃r能確見,當改則改之,不然且置之,俟遲數(shù)月,取出一觀,妍媸了然于心,改之自易。”(唐彪《讀書作文譜》)這段話說得很明白:文章剛剛完成時,作者都覺得非常興奮,讀一遍覺得好,再讀一遍還是覺得很好。這種情況下,是找不出文章的缺點的。只有待冷靜下來之后,再看,才能客觀準確地看待自己的文章。
現(xiàn)在很多老師都說作文教學是塊難啃的硬骨頭。確實,當下的很多學生都是在應付老師布置的作文題目,認為寫完了就完成任務了,根本就不想修改。作為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修改文章,不僅完成之時應確保其文通字順,而且在冷靜一段時間后還應該讓學生再重新修改。修改的方式也應該多樣化,如自批、互批、教師先批學生再批、學生先批教師再批等等。
(作者地址:山東曲阜師大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