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辰琦
秦朝時,趙高曾當過宦官。秦始皇出巡時,突然發(fā)病而死,當時旁邊只有趙高和丞相李斯等幾個人知道。趙高和李斯為了自身利益,便假造了一道詔書,逼迫秦始皇的大兒子扶蘇自殺,而立二兒子胡亥為皇帝。
秦二世胡亥非常信任趙高,可趙高的野心很大,他一直想篡奪王位。于是,他先設計屠殺了皇子公主,又誣陷李斯想割地稱王,將其腰斬于咸陽,并滅其三族。此時,二世又任命他為丞相,按說,他的權(quán)勢已經(jīng)很大了,可朝中大臣究竟有多少人能夠俯首聽命于他,又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于是,他便想了一個辦法測試一下。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只鹿,笑瞇瞇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把這匹好馬獻給您?!倍酪豢矗@哪里是馬呀,分明是一只鹿嘛!便大聲笑道:“丞相弄錯了,怎么把鹿當成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好馬呀!”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將信將疑地說:“真是馬嗎?奇怪了,馬的頭上怎么會長角呢?”趙高猛一轉(zhuǎn)身,兩只眼珠骨碌碌地轉(zhuǎn),輪流盯著眾大臣,用手一指,高聲問道:“你們說到底是鹿還是馬?”這一下可把大臣們震住了,那些想巴結(jié)趙高的人立刻表示擁護他的說法,對皇上說:“陛下,這的確是一匹馬,是一匹千里挑一的好馬!”那些畏懼趙高權(quán)勢的人也附和著說是一匹馬。那些雖膽小但富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了頭——說假話吧,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吧,又怕自己日后被趙高所害,只好不說話。但也有少數(shù)特別正直的人堅持說是鹿。事后,趙高通過各種手段,將那些不順從自己的大臣一個個治罪,甚至滿門抄斬。從此,朝中人人自危,沒有人敢說趙高有錯。
后來人們便用“指鹿為馬”這一成語比喻有意混淆是非,顛倒黑白。
(指導教師 王 敏)
【簡評】
此文在成語典故“指鹿為馬”的基礎(chǔ)上做了加工,開頭加進了一些必要的背景介紹的文字,使文章不顯得突兀,結(jié)尾添加了趙高對說真話的人的處罰,使故事情節(jié)更加完整。正文部分對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都很細致,能夠體現(xiàn)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趙高陰險狠毒、盛氣凌人;秦二世懦弱,沒有主見;大臣們有的見風使舵,有的膽小怕事,有的堅持正義。整個故事敘述完整,內(nèi)容詳盡,語言通順流暢,描寫細膩傳神。
(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