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我其誰的霸氣,無堅不摧的殺氣,天縱之才的靈氣,造就了完美的唯美的它——馬。它們馳騁于草原,沐浴日月的光輝;它們穿行于草原,博采天地的靈韻。
馬在自身不斷成長的同時,也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和人分擔著疆場的痛苦,同享著戰(zhàn)斗的光榮。它和主人一樣,具有無畏的精神。危急當前,它慷慨以赴;刀劍相加,它挺身而出。它善良、勇敢、忠誠。馬,確實令我們可親又可敬。
但,時至今日,馬,作為一個時代的見證,已逐漸淡出人類的歷史舞臺,在我們的視線里漸行漸遠,甚至已成為都市里的傳奇(偶爾來個馬戲團,總有很多人爭相睹之,并愿出錢在其背上享受一下顛簸之樂)。故寫“馬”,一定要“與馬共舞”,即走進馬的世界,認識馬,了解馬,并領(lǐng)悟馬。在搜索各種與馬有關(guān)知識的基礎(chǔ)上,利用各種信息,讓馬的形象、性格、品質(zhì)逐漸在我們的心里豐滿起來。由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思考:
一、由馬的忠誠、負重、堅忍、寬容、謙和等特點去寫。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可以類推到我們的父母、老師等身上?;蚩砂盐覀兗俣槭且恍┎豢爸刎摰男●R駒,針對當下中學生繁重、僵化、枯燥、高壓的學習特點,現(xiàn)身說法地寫親身經(jīng)歷和感受。(此類文章宜寫成記敘文或散文隨筆類)
二、也可轉(zhuǎn)化視角。假定我就是那匹忠誠的馬(如是項羽的座騎烏騅),賦予這些特點以一定的時代背景,借助特定的場景,跨越時空來寫,在刀光劍影中體現(xiàn)真正的俠骨柔情、赤膽忠誠。(此類文章宜寫成小說類)
三、可由韓愈的《馬說》中關(guān)于“千里馬與人才觀”的闡述,結(jié)合當代社會的人才現(xiàn)象,可針對發(fā)現(xiàn)人才、挖掘人才、用才、納才、養(yǎng)才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引經(jīng)據(jù)典,旁征博引,進行古今中外的對比,闡述觀點。(此類文章宜寫成議論文)
當然也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對馬的形體特征、生活習性、歷史功用等,通過對比的形式來把它寫成說明文也未嘗不可。
同學們,畫馬名家徐悲鴻大師的筆下馬有千種神韻,那么,我們眼中的馬亦當有萬種風情。請讓我們“存馬之心于高遠,取馬之志于凌云,習馬之性而涉險”,在馬的世界里盡情地翱翔吧!
如馬人生
朱曉迪
陽光投灑在蒙古包上,燦爛得一地金黃。一家牧馬人正為降生的寶寶慶祝。帳篷外拴著幾匹老馬和一只小馬,也許是因著孩子的降生,這些馬今兒個嘶鳴著歡騰了好一陣子。
孩子稍大些,常常被小馬馱著走,孩子總笑得很純真,小馬跑得很快樂。大草原上留下了他們美好的回憶。
那年冬天,一家人賣了所有的馬,只剩下那匹小馬,因為它太瘦了,一時還找不到要它的人。一家人要放棄游牧生活,到城里去了(聽說城里掙錢更多)。孩子執(zhí)意要把馬帶走,父親只得同意。
那年,有人相中了那匹馬,于是父親終于還是把它賣了出去。新主人為它套上新的漂亮的韁繩,喂它上好的草料,開始訓練它成為優(yōu)秀的跑馬。馬兒越來越壯,也越來越符合主人的要求。不久,馬便成了賽場上的新寵。
轉(zhuǎn)眼,孩子到上學的年齡了,大家歡天喜地地張羅著給孩子買書包、買文具。看著大家的高興勁兒,孩子懵懂的心感覺自己正要做一件偉大的事,他背上了書包,踏上求學路。
美好時光總是太短暫。馬兒漸漸感覺力不從心,當鞭子狠狠地抽下,它感覺不到主人對自己的愛護,它明白了主人給它吃好料,只是為了給他賺取足夠的利潤。而它如此賣命,不過是為了完成主人永不滿足的貪念。
孩子哆哆嗦嗦拿著試卷讓父親簽名,正如他想象的一樣,父親暴跳如雷,而他自然沒有好果子吃。過后,還有母親一番語重心長的勸導??伤吘怪皇呛⒆佣?,他不知道為什么要被束縛在大人們的期望里,他想念大草原,向往無拘無束的大草原,在那兒,他可以騎著馬兒縱情狂奔,而不必陷入分數(shù)的泥沼中。
競爭越來越激烈,馬兒陸續(xù)參加了很多次賽馬。它竭盡全力,卻總追不上對手,馬場上的歡呼聲成了它的噩夢,它沒有選擇,只能向前跑,因為對手,因為鞭子。
孩子也長大了,而學業(yè)依然壓在他肩頭。馬上面臨畢業(yè)考試,所有人都繃緊了弦,自修課上,沒有人再偷偷看小說了。而他也不得不把自己埋沒在書海里。他想過逃,可他能去哪兒呢?所有的路都是渺茫的,就連他現(xiàn)在走的這條路,他也沒有信心將它走好。所有人都在暗暗較勁,他們沒有時間,沒有退路去想其他的,無論愿不愿意,他必須這么做。因為這個社會的游戲規(guī)則就是如此,只有想方設(shè)法得高分,才能體現(xiàn)出自己的人生價值來。盡管他很不愿意認同這點,但現(xiàn)實就是這樣殘酷。
輸了,它還是輸了,它倒在了賽場上。它的腿在抽搐著,而它的主人卻只給了它一個冷冷的眼神。馬兒閉上眼睛,它又看到了那片草原,上面有雄鷹飛翔,只是,它再也回不去了……
高考,他落榜了。那一夜,他沒有回家,在路燈下,他漫無目的地游蕩。此刻,他已經(jīng)被這個世界磨礪得不會哭了,原來,絕望是這種滋味?;杌璩脸?,他好像又看到了那片草原,那片純凈的綠,那片快要被遺忘的藍天。一輛大卡車上丟下一樣什么東西,然后絕塵而去。他走近,聽到粗重的喘息,他打開袋子,頓時他的手如觸電般彈開。他和它,在幾度浮沉后相遇,此刻,它嘴邊的白沫預示著這一悲慘的相遇,他輕撫它額頭的白毛,無語:那一刻,他和它的淚水交織在一起,釀成最苦的泉。
草原上,有一個老人,總愛講這樣一個故事,每講一遍,就用淚水澆灌一次他愛的土地。
馬不是人,但具有人的情感;人不是馬,但人卻與馬有同樣的負累。文章假如僅僅以馬寫馬或就事論事,就少了點內(nèi)涵。此文的小作者成功之處就在于能以馬寫人,由馬及人,明暗兩線交錯并行?!叭珩R人生”故事中似有許多虛幻和過多的巧合,但讀來不禁讓人感慨萬千:我們現(xiàn)在的孩子不正如一只負重的馬嗎?花樣的年華,如馬的人生,帶給我們的會是怎樣的思索……
(王春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