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樂興 周國寶
古雅、寧謐和純樸,是牛津留給人最初印象,但歷史悠久的牛津大學在英語國家的地位卻非常高——
牛津大學是英語世界最古老的大學,這里的路不寬,靜靜地向四處延伸著。路兩邊那些陳舊的甚至有些斑駁的古老建筑,形形色色……你可能在不經(jīng)意間錯過這所滄桑的學校,可是800多年種下的輝煌是誰也抹不掉的偉績,誰也不敢小覷的學術地位。
古雅、寧謐和純樸,是牛津留給人的最初印象。牛津大學城在倫敦西北方向,路程約96公里。牛津大學是國際間備受尊崇的教學與研究中心,它的悠久歷史和崇高地位,輝映在那些雄視著牛津市的古典和優(yōu)雅的建筑中。
英國最古老的大學
牛津是中古世紀時期,泰晤士河上的重要渡口。所謂津者,渡口之意也,小城因此而得名。牛津地理位置又居于南英格蘭的中心。
如今,雖然渡口已不復存在,但當時的老渡口遺址,仍然經(jīng)常徘徊著訪古者。河上蕩泛的游舫,雙雙對對撐船的男女,加上堤岸上擁擠的游客,更能勾勒出一幅當年渡口的繁榮景象。
英國最古老的大學——牛津大學,就位于這個古老的小城。迄今為止,牛津大學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公元1167年,英王亨利二世禁止英國學生入讀巴黎大學。隨后,一批學識淵博的學者遷居牛津,并把這里發(fā)展成為英國經(jīng)院哲學教學和研究的中心。最初的科系設置有神學、法律、醫(yī)學和藝術,還有一些自然哲學、倫理學等方面的課程。
牛津最早成立了3個學院。當時歐洲的另外兩個學術中心分別是法國的巴黎大學和意大利的波洛尼亞大學,這些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yǎng)機構的建立,對當時古希臘、羅馬文明的重新發(fā)現(xiàn)和系統(tǒng)整理、研究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新學院附近還保留著一段牛津古城堡的城墻。13世紀初,發(fā)生在學生和小鎮(zhèn)居民間的沖突引發(fā)了一場嚴重的騷亂,一部分教師和學生遠赴劍橋,與在當?shù)刂v學的教士們一起重組了另外一個大學,這個依照牛津模式建的大學就是今天著名的劍橋大學。
享譽全球的歷史名校
牛津大學是一個自治的法人團體,英國政府撥給3/4的教育經(jīng)費,但并不干涉大學的事務。作為英國思想和學術中心,牛津大學在英國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8世紀末,由工業(yè)革命引發(fā)的教育革命使牛津、劍橋兩校在非宗教化、非貴族化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牛津各學科的研究領域有所拓展,一些新興的自然科學開始受到重視。大學的教學重點經(jīng)歷了經(jīng)院哲學、古典學和現(xiàn)代知識三大階段。牛津大學的面貌因此煥然一新,現(xiàn)已發(fā)展成為擁有39所學院,1萬多名在校生的綜合性大學。
牛津大學有輝煌的歷史記錄,擁有諾貝爾獎得主40多人,費爾茲數(shù)學獎3人,畢業(yè)生中有5位國王和25位英國首相。名人中有培根、哈雷、亞當·斯密等。
牛津與劍橋二校享譽全球,其地位之特殊除淵源于英國上層社會,還在于歷史悠久與獨特的學制,在英國社會里牛橋(Oxbridge)一詞即代表二校的簡稱。
著名的導師制
牛津吸引了世界各地許多優(yōu)秀的學生去留學。大概有30%是美國人,30%是歐洲人,差不多也有30%的亞洲人,也有一些來自澳洲和南美,而這些學生也十分喜歡這種混合文化。
牛津?qū)W生課業(yè)進行主要經(jīng)由兩種方式:一是課堂講授的安排,而各學院則提供導師人選。當然若干學院的師資,也同時受聘為大學教授,針對某個專題開課,供各個學院的學生來選讀。學生申請入學時,一般是由各學院相關學科的教授,審查申請文件。而其中的一位教授,則成為日后學生專修科目的導師。此為英國教育上最著稱的導師制度(tutorial)。
導師是學生所選科目的學者,他負責指導學生的學業(yè)和品行,協(xié)助學生安排學習計劃,指導他們?nèi)绾芜M行深入學習。導師制相傳是15世紀初創(chuàng)辦“新學院”的溫徹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所首創(chuàng),新學院是牛津?qū)嵭袑熤频牡谝粋€學院。
導師每周和學生見面一次,每次上課,學生必須針對導師所開書目,或指定問題,準備一篇研究心得或短文。在師生研討過程中,首先由學生宣讀,而后由導師,或另一名參與討論的學生,就文章論點,進行辨論及討論。
導師制的精神,在訓練學生邏輯思考及臨場反應能力。同時對于密集學期制的牛津?qū)W生而言,導師可以隨時清晰地了解學生研習的情況。
牛津的大學教育注重訓練學生搜尋和消化信息、進行獨立思考,建立自己的觀點并為之辯護。導師制教學促使學生對所學科目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是牛津教學體系中最值得稱道的地方。
牛津的辦學思想是探測、挖掘和開發(fā)學生的潛在能力,提倡獨立思考和個人創(chuàng)造精神的發(fā)揮。牛津人把思想的創(chuàng)見看得更為重要。托馬斯·摩爾的《烏托邦》,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艾略特的《荒原》和湯因比的《歷史研究》等學術史上的經(jīng)典著作都是在這里完成的。
多學科交叉別具特色
牛津大學的課程設置有著別具特色的專業(yè)體系和多樣化的課程體系。牛津大學的學生一入學就要選定專業(yè),該?,F(xiàn)設50種專業(yè),有些專業(yè)是單學科的,有些則是跨學科的綜合性專業(yè)。由于專業(yè)性質(zhì)、學科范圍、修業(yè)年限不同,各個專業(yè)的課程計劃有很大的差異。
以頗受歡迎的哲學、政治與經(jīng)濟專業(yè)為例,該專業(yè)學制3年,第一年哲學、政治、經(jīng)濟三個學科并重,主要學習導論課,使學生掌握每個學科的基本工具、方法,發(fā)展自己的興趣,為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
在第2年和第3年,學生仍可以三個學科齊頭并進,也可以集中學習其中兩個學科甚至以一個學科為主,但無論怎樣選擇,都必須修完核心課程。在核心課程之外,導師會指導學生選修一些課程。核心課程和選修課加起來必須達到8門。若是三個學科并進者則修習三個領域的5門核心課程和3門選修課。
近年來,牛津在學科設置和教學科研方面充分體現(xiàn)了信息時代學術領域多角度、多邊緣、資源共享的潮流和特征。
牛津大學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聲名遠播,在閱讀、實驗、導師輔導等多種方法結合,尊重學習規(guī)律,調(diào)動學生學習熱情,培養(yǎng)出了一代代堪稱天之驕子的牛津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