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華
中國的飯局吃飯事小,設(shè)局事大。所以菜不一定豐盛,但一定有個主題。所謂人脈,所謂圈子,所謂社會關(guān)系,所謂資源,所謂一個人的能量,所謂友誼,所謂生意和交易,最后通通繞不開飯局。酒肉雖然穿腸過,交情自在心中留。
一個完美的中國式飯局,設(shè)局人、入局人、局托兒、陪客眾角色一個都不能少。有組織,有派系,有結(jié)交,有承諾,有陰謀。
透過飯局里的中國人,我們看到的卻是飲食之道里的政治利益、社會關(guān)系、人際規(guī)則和文化滋味。所謂飯局之妙,不在“飯”而盡在“局”也——飯局千古事,得失寸唇知。
老子在《道德經(jīng)》里說:治大國如烹小鮮,說的就是當權(quán)治國,就像一個星級大廚,將各種食物配料和烹調(diào),從而達到政通人和的佳境。
中國的飲食之道,也是人情融合之道。一場飯局,既能是親朋故交之間的溝通交流,也是生意對手問的交鋒談判。在這一點上,與西方人自居一隅,各自分餐有著文化根源上的區(qū)別。易中天說,中國人喜歡請客吃飯,并不是中國人好吃,而是中國文化的思想內(nèi)核——群體意識使然。所以,看一個人經(jīng)?;燠E于何類飯局,幾乎便可以洞悉其興趣、愛好、財富、身份、地位。飯局在中國,也是一個人的社會身份認同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