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青
在宋代,凡是用面粉做成的食品,都可叫餅??局贫傻慕袩灒傻姆Q為湯餅,籠中蒸成的饅頭叫籠餅?!端疂G傳》中的武大郎叫賣的“炊餅”指的就是饅頭。
宋代餅業(yè)競爭很激烈,東京的賣餅者在街頭用五花八門的叫賣聲招徠顧客。一位賣環(huán)餅的小販,為別出心裁,在街頭兜售時竟喊出“吃虧的便是我呀”。他的叫賣引起開封府的懷疑,于是將其抓捕審訊。審后得知他這樣做只是為了推銷環(huán)餅,便將他打了100棍放了出來。此事之后他的生意反而較以前好了。
北宋鄭文寶的書法與詩文在當(dāng)時頗負(fù)盛名,他創(chuàng)制的云英面也極受時人歡迎。后被收入宋代食譜,其制作方法是將藕、菱、芋、雞頭、荸薺、慈菇與百合混在一起,再配以瘦肉、四川的糖和蜜蒸熟。
士人與美食的掌故,最為有名的還是蘇軾與“東坡肉”。蘇軾在黃岡作團練副使時,曾將當(dāng)時城市流行的一道豬肉菜寫成打油詩:“黃州好豬肉,價賤等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碑?dāng)時富貴人家瞧不上眼,而只有中下層人士才樂此不疲,故有“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之說。有了東坡的詩作宣傳,這道菜很快便在宋代市民中廣為傳播,并被稱為“東坡肉”。
宋代士人吃河豚也是一種時尚。河豚有劇毒,需要祛毒后才能烹調(diào),亦有人因食河豚而喪命,但誰也擋不住這股時尚之風(fēng)。名士梅圣俞就很喜歡邀朋呼友來家里吃河豚,他的《河豚魚》云:“春洲生獲芽,春岸飛揚花。河豚于此時,貴不數(shù)魚蝦?!?/p>
除了河豚之外,魚類食品在宋代市民中也風(fēng)靡一時。東京名商號東華門何、吳兩家的魚切成十?dāng)?shù)小片以“把”出售,由于味道鮮美,成為當(dāng)時的一道名菜,以至流傳有“誰人不識把”的說法。
就像我們今天早晨習(xí)慣喝牛奶、豆?jié){一樣,宋代市民早晨喝的是一種叫“煎點湯茶藥”的茶。煎點湯茶藥由茶葉和綠豆、麝香等原料加工而成,好似煎藥。在五更的早市上,煎點湯茶藥的叫賣聲此起彼伏,蔚為壯觀。元代畫家趙孟頫的《斗漿圖》,畫的就是市井販賣煎點湯茶藥的情形。
宋代市民對水果的需求量非常大,就餐時,一般是先上正食,然后再上水果,也包括干果子、香藥果子等。子夜時分,在東京熱鬧繁華的夜市上還能夠聽到水果販子的叫賣聲。作為京城,東京的市民比其他小城市的市民有口福,可以吃到許多新的品種,如江西的金橘本為南方水果,后來由于溫成皇后的鐘愛,江西金橘便在東京流行起來,并走入了尋常百姓之家。
在宋代的食品市場上,清涼飲料也頗受市民的歡迎,主要有甘豆湯、鹿梨漿、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雪泡縮皮飲、五苓大順散、椰子酒等等。這些保健飲料,有的還具有藥物的成分,冷飲可解煩,亦可熱或溫飲,這些清涼飲料在夏季上市時非常受歡迎。
編輯劉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