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理法在構筑法學理論體系時具有重要作用。這是因為,與其它方法相比,公理法能實現法學理論的綜合,能使法學理論體系更加嚴密,增強法學理論說服力;還能加快法學理論知識的發(fā)展速度。歷史上,一些法學論著和法典都曾采用公理法構筑理論體系。在運用公理法創(chuàng)建法學理論或制定法典時,還需注意一些問題,如公理的數量越少越好;選擇的法學公理在直觀上應是有道理的,真理性不證自明;等等。
關鍵詞:公理法;法學理論體系;方法
中圖分類號:DF08
文獻標識碼:Aオ
一、公理法在構筑法學理論體系時表現出來的優(yōu)點
公理法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公理化方法,一是公理體系。我們知道,公理化方法是從初始概念和初始命題(公理)出發(fā),按一定的邏輯規(guī)則,推演出其它有關命題(定理)的一種演繹方法。而公理體系則是由初始概念、公理、定義、推理規(guī)則和定理等構成的演繹體系。公理化方法是公理法的第一組成部分,公理體系則是公理法的第二組成部分。公理體系是由公理化方法得到的理論體系,所以,公理體系是建筑在公理化方法的基礎之上。公理化方法是一種演繹方法,公理體系是一種演繹體系。所以,公理法是建立在演繹方法和演繹體系的基礎之上,它所采用的是演繹推理。公理體系中的所有命題都是由初始命題演繹出來的。
公理法是在古希臘初步形成的,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一書中,已有較為完整的記載。在《理想圖》中,蘇格拉底說:“我想你知道,研究幾何學、算學以及這一類學問的人,首先要假定偶數與奇數、各種圖形、三種角以及其它諸如此類的東西。他們把這些東西看成已知的,看成絕對假設,他們假定關于這些東西是不需要對他們自己或別人作任何說明的,這些東西是任何人都明白的。他們就從這些假設出發(fā),通過首尾一貫的推理最后達到他們所追求的結論?!?sup>[1]從柏拉圖借蘇格拉底之口說出的這段話中,我們知道公理法在當時的數學中已得到了運用。所以,公理法絕不是亞里斯多德創(chuàng)立的。正確的說法應當是:亞里斯多德使公理法在邏輯中得到了成功的應用,從而創(chuàng)立了三段論推理。當然,亞里斯多德在運用公理法的過程中,也發(fā)展并完善了公理法。美國學者莫里斯?克萊因說:“柏拉圖是第一個把嚴密推理法則加以系統(tǒng)化的人,而大家認為他的門人按邏輯次序整理了定理?!还馨乩瓐D派有否根據明確的公理真正用演繹法整理過數學,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即至少從柏拉圖時代起,數學上要求根據一些公認的原理作出演繹證明。由于堅持要有這種形式的證明,希臘人得以把此前幾千年來數學里的所有法則、步驟和事實全部拋棄?!?sup>[2]
亞里斯多德三段論邏輯的創(chuàng)立是對公理法的一次成功的運用,對公理法的應用和傳播都起到了極大地促進作用。但是,對公理法發(fā)展和傳播起到更大作用的是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該書講述的465個定理全部是從5個公理和5個公設、23個定義推導出來的。《幾何原本》中的公理、公設的選擇很有水平,基本概念的提煉也恰到好處,所以,公理法在《幾何原本》中得到了最成功、最經典的運用。
公理法最早產生于數學領域,但是,當公理法形成后,由于它的優(yōu)點極為顯著,所以,這種方法很快就越出數學領域,成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眾多學科爭相借鑒的方法。
那么,與其它方法相比公理法在構筑法學理論體系時有什么優(yōu)點呢?
首先,公理法能把法學的眾多零碎成果整理成有條理的理論體系,實現理論的綜合。公理法可以探索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中蘊涵的內在規(guī)律,發(fā)現原先不了解或沒料到的自然現象或社會現象之間的關系。魏爾說:“公理方法常常揭示表面上相差很遠的領域之間的內在關系,并使它們的方法能夠統(tǒng)一化?!?sup>[3]在歐幾里得之前,希臘數學家已發(fā)現了許多數學定理,但這些數學定理相互之間并沒有多少聯系,歐幾里得采用公理法,把這些定理組織成有條理的理論體系。所以,一門學科若采用了公理法則標志著這門學科理論體系的成熟。在法學理論的建構中,我們應盡量采用公理法整理那些零碎的法學知識,使之成為系統(tǒng)的、有條理的理論體系。
其次,公理法能使法學理論體系無懈可擊,增強說服力。公理法的出發(fā)點是公理、假設,如果對公理、假設無異議,那對以公理、假設為出發(fā)點而演繹出的結論則應無異議。采用公理法所建構的法學理論體系邏輯嚴密,環(huán)環(huán)相扣。盡管經過了多次演繹推理,但結論仍具有必然性。在這里,承認前提則必須承認結論,結論是前提必然推導出的結果。
再次,公理法能提高法學理論的抽象化程度。由于公理法是一種數學方法,而數學遠離對象的具體內容,形式化程度最高。法學屬于經驗科學,在進行法學研究時必須對社會現象進行觀察,對觀察到的事實進行歸納,在歸納的基礎上得到假設。假設是經驗科學建構的起點之一。殷海光說:“我們對于可觀察的世界發(fā)問。發(fā)問以后,接著就試著提出解答。這一嘗試的解答,就是假設。”[4]推理是在假設的基礎上進行的。假設能夠推論?!耙粋€假設不應只限于說明已經觀察的一組基料(data),而且應能說明尚未觀察的基料。這就涵有推廣的作用(Generalization)。在這種情形之下,假設能夠推演出一串相關的結論。”[4]273由于推理過程遵循的是形式化規(guī)則,忽視內容,這樣,理論的抽象化程度自然就會高,而抽象化程度高的理論解釋的社會現象范圍則會更廣。
第四,公理法可以彌補對法律現象觀察的不足。無論是自然現象還是社會現象,都需要大量的觀察。但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有許多現象無法得到觀察或無從觀察,在這種情況下,公理法就可彌補觀察的不足。例如,在近代,牛頓運用公理法把伽利略、開普勒等科學家發(fā)現的許多力學定律加以體系化,創(chuàng)立了牛頓力學體系。該體系能用數學的思維,邏輯地、定量地演繹出范圍很廣的現象,且能與經驗相符合,這對天文學的發(fā)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正是有了牛頓力學體系,天體的位置、形狀、大小、運行軌道等問題才迎刃而解,能準確地計算出來,這就彌補了觀察的不足。試想,海王星、冥王星這些星體,很遙遠、很暗,在無方位的情況下,在偌大的天空中想捕捉住它談何容易?但利用牛頓力學體系卻能準確地計算出它的方位、大小、重量、運行軌道。天文學家按照這些計算數據,只要舉起望遠鏡就可發(fā)現。這是何等神奇的事情!法律現象也不是都能得到觀察的,這就需要公理法彌補其不足。
第五,公理法能加快法學理論知識的發(fā)展速度。除了數學、邏輯學科以外,其他學科的理論都是從經驗材料中獲得的,法學也不例外。有些法學經驗知識的獲得不容易,甚至不可能(如對黑社會組織的某些觀察),所以,當從法律經驗中獲得的知識達到一定程度,就要考慮采用演繹推理,應用公理法。演繹推理能夠保證從少量真實的前提獲得大量新的、帶有必然性的知識。歷史證明,從演繹推理中獲得的知識往往是從經驗中無法獲得的。而且,由于演繹推理是純粹思維的產物,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比從經驗中獲取要節(jié)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適時地采用演繹推理能加快法學理論知識的發(fā)展速度。
二、法學論著、法典采用公理法構筑體系的范例
由于公理法在構筑法學理論體系時具有以上的優(yōu)點,所以,在歷史上,許多法學家在構筑理論體系或制定法典時都曾采用過公理法。
我們知道,亞里斯多德是歷史上第一個成功運用公理法的人,他成功地把公理法運用于學術研究中,創(chuàng)立了三段論體系,宣布了邏輯學的創(chuàng)立。
當然,在歷史上,運用公理法最成功的人當屬古希臘人歐幾里得,他的名著《幾何原本》就是采用公理法撰寫的?!稁缀卧尽返挠祪H次于《圣經》,對確立理性的權威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盡管《幾何原本》不屬于法學論著,但由于它是采用公理法撰寫的最經典的著作,所以,在此有必要詳加介紹,以使許多不懂公理法的法學界人士能對公理法有較深入的了解。
《幾何原本》中的公理體系由三部分組成,即23個定義、5個公設和5個公理。定義回答的是某物究竟是什么的問題,亞里斯多德把它列為出發(fā)命題。
《幾何原本》對定義是這么下的:點是沒有部分的;線只有長度而沒有寬度;面只有長度和寬度;一線的兩端是點;面的邊緣是線;直線是它上面的點一樣的平放著的線;平面是它上面的線一樣的平放著的面;邊界是物體的邊緣;圖形是被一個邊界或幾個邊界所圍成的;大于直角的角叫做鈍角;小于直角的角叫做銳角;當一條直線和另一條直線交成的鄰角彼此相等時,這些角的每一個叫做直角,而且稱一條直線垂直于另一條直線;等等。
《幾何原本》中的5個公設是:由任意一點到任意一點可作直線;一條有限直線可以繼續(xù)延長;以任意點為中心及任意的距離可以畫圓;凡直角都相等;同平面內一條直線和另一條直線相交,若在某一側的兩個內交的和小于二直角,則這二直線經無限延長后在這一側相交。
《幾何原本》中的5個公理是:等于同量的量彼此相等;等量加等量,其和仍相等;等量減等量,其差仍相等;彼此能重合的物體是全等的;整體大于部分。
全部《幾何原本》共講述了465個定理,這些定理都是在上述的公設和公理基礎上推論出來的。而且定理的編排順序也是很有講究的,前面的定理構成后面定理的基礎,沒有前面定理的證明,后面定理就無法得到證明。前面定理沒有證明的東西,后面定理就不能加以引用。如第一卷中的命題5(即在等腰三角形中,兩底角彼此相等)的內容很簡單,證明也不難,通過做頂角的平分線就可以看得出來。但歐幾里得在《幾何原本》第一卷中命題9才講到作角的平分線,因此在命題5的證明過程中是不允許采用它的。
亞里斯多德采用公理法創(chuàng)立了三段論邏輯,歐幾里得采用公理法創(chuàng)立了歐氏幾何。由于亞里斯多德三段論邏輯和歐氏幾何(尤其是后者)的巨大成功,公理法像長上了翅膀,在各個學科中飛翔,西方許多學者在著書立說時都加以采用,從而使西方學者創(chuàng)立的理論體系非常嚴密。
阿基米德的數學著作和物理著作都是采用公理法撰寫出來的。牛頓的名著《自然科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也是采用公理法撰寫出來的。哲學家笛卡兒的整個哲學體系就是運用公理法建構的[5]。
霍布斯是著名的法學家,他的傳世名作《利維坦》在寫作過程中也采用了公理法。
霍布斯認為“政治基于心理,心理基于物理,物理基于幾何”[6]。他對數學方法特別看重。據說,霍布斯40多歲才發(fā)現了數學的奧妙,并對之產生了興趣?!霸谝晃幌壬奈堇?,霍布斯發(fā)現桌子上有一本歐幾里得的《幾何原理》。當他讀到‘定理47時,他說:‘這不可能!于是他開始看對這個定理的證明。這個證明又引他去看前面的定理。最后,他被折服了。這使他愛上了幾何學。”幾何學對霍布斯哲學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在霍布斯看來,“自然科學必須采用幾何證明的形式。必須有清晰的定義,公理必須被明白地規(guī)定出來,然后從中得出結論。只有這樣,科學才是確定的、合乎邏輯的、必然的?!?sup>[7]霍布斯是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他在自己的研究中借鑒了幾何學方法。在1655年出版的《論公民》一書中,霍布斯就采用了公理法。在《利維坦》一書中,霍布斯從人性觀和自然法學說兩個出發(fā)點推導出他的全部政治法律理論?;舨妓拐J為人類在本質上是自私自利、富于侵略性的;自我保存是支配人類行為的根本原則。在國家產生前,人類處于自然狀態(tài)下,雖說那時人人平等、人人自由,但人人為了自己的保全,導致相互的爭斗,人與人像狼一樣,充滿了仇恨和互不信任,使自然狀態(tài)成為了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zhàn)爭狀態(tài)。由于造物主的公平,自然使人在身心兩個方面的能力十分相等,縱使個別人體力和智力強一些,但弱者運用密謀或聯合起來,就會殺死強者。所以,在自然狀態(tài)下,人人都生活在暴力死亡的恐懼中,人的生活孤獨、貧困、殘忍、短壽。在自然狀態(tài)下,假若人人都用完全自由的手段保全自己,其結果是人人都無法自我保全。為了自身利益,人們便需放棄自己的權力,組織國家,用公共權力保全自己,從而擺脫不堪回首的自然狀態(tài)。不難看出,國家是由契約產生的,是人們相互之間為了擺脫自然狀態(tài)所作的共同約定。通過這種約定,個人的全部權力都交給一個人或一些人,據此而設定的主權權力稱為“利維坦”(Leviathan)或“人間的上帝”(MortalGod),用“利維坦” 或“人間的上帝”可以保障人們的和平與安全。為使國家有足夠的強力制止內亂,維護和平,主權者便應當是至高無上的、不受法律約束的?!独S坦》一書被稱為“現代人的《圣經》”,“因為沒有哪一部他的或者他的同時代人的作品能如此有力、如此雄辯、如此全面地表達了現代思想的精神”[7]265。而這部“如此有力、如此雄辯、如此全面”的著作,倘若不采用公理法,就很難達到這個效果。
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一書也采用了公理法。
凡是讀過《論法的精神》的人都知道,孟德斯鳩在書中引用了大量資料,以經驗為基礎對社會和政治制度進行大規(guī)模的研究。其觀點似乎是從廣泛的材料中引申出來的,但事實卻并非如此。孟德斯鳩說:“我的原則不是從我的成見,而是從事物的性質推演出來的。”[8]美國學者薩拜因認為,孟德斯鳩所歸納出來的假設完全受預先的設想支配,對先入之見,并不尋求經驗證明[9]。孟德斯鳩是個理性主義者,深受笛卡兒哲學的影響,認為理性是一切知識的最后裁決標準,反對神人同形論,主張科學與神學分開,上帝與人分開?!墩摲ǖ木瘛芬粫械睦碚擉w系的出發(fā)點是自然法,即理性,因為那時的人認為自然法是理性的法?!墩摲ǖ木瘛芬粫牡谝痪湓捑褪牵骸皬淖顝V泛的意義來說,法是由事物的性質產生出來的必然關系?!庇捎诜ㄊ怯墒挛锏男再|產生的必然聯系,所以,孟德斯鳩必然會從中推導出“一切存在物都有它們的法”的結論。由于一切存在物都有它們的法,即上帝、物質、高于人類的“智靈們”、獸類、人類都有它們的法,而這些智能的存在物是不可能由盲目命運所產生,所以,孟德斯鳩推導出的結論是:世間有一個根本理性存在著,而法就是這個根本理性和各種存在物之間的關系,同時也是存在物彼此之間的關系。《論法的精神》一書講的就是法與各種存在物之間以及存在物彼此之間的關系,從邏輯上講,體系是非常嚴密的,而這種體系就是公理法體系。
近現代制定的法典,也多采用公理法。
我們知道,理論有三個層次,分別是理論原則、自然律(包括社會規(guī)律)和假設。理論原則是自然秩序和社會秩序理想的體現。理論原則是一個理論的基本原則,貫穿整個科學理論,構成一個科學理論的“公理”。理論原則、定律都可作為公理;假設雖然作為定律的身份尚未確定,但也可作為公理,作為理論的出發(fā)點,在公理法中起著與理論原則和定律相同的作用。在理論原則、自然律、社會規(guī)律和假設中,理論原則是自然律、社會規(guī)律和假設的基礎,自然律、社會規(guī)律、假設中出現的概念和意義依賴于理論原則。所以,有許多學科,都有基本的理論原則,全部學科體系就是從這些基本的理論原則推導出來的。在經濟學中,即使是最復雜的經濟分析也是用這些基本的理論原則建構起來的。
現代憲政國家遵守的基本的理論原則是自由、民主、法治。參見[美]曼昆著:《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分冊》,梁小民,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1章?,F代憲政國家制定的憲法典盡管內容不盡相同,但基本內容都是在自由原則、民主原則和法治原則的框架內建構起來的,所以,自由、民主、法治原則可以說是公理,全部憲法條文都是從其中通過公理法推導出來的。
1804年制定的《拿破侖法典》是建立在自由和平等原則、所有權原則、契約自由原則和公序良俗原則的基礎之上。這四條基本原則構成《拿破侖法典》的公理,其它法律條文就是在這幾條公理的基礎上制定的。《拿破侖法典》第1134條規(guī)定:“依法成立的契約,在締結契約的當事人間有相當于法律的效力。”由于法典如此強調契約的作用,所以,法典后面有關契約的規(guī)定可以說都是從第1134條通過公理法推導出來的。
在青少年犯罪問題研究中,有學者也用公理法構筑青少年犯罪理論。設置兩個命題作為公理:一是“每個人都需要物質享受”,一是“有錢人比窮人容易合法獲得物質享受”。由此推導出一系列結論。比如,“貧窮青少年比富裕青少年的犯罪率高”就是推導出的結論之一[10]。
三、需要注意的幾點
在運用公理法創(chuàng)建法學理論或制定法典時,需要注意的幾點是:
(一)公理的數量越少越好。假若由一條公理能推導出整個法學理論,那再好不過。但這樣的例子是非常少的。馬克思《資本論》的基本理論觀點是從作為資本主義經濟細胞的商品及其價值推導出來的。所以,“商品是價值與使用價值的統(tǒng)一”便是一個基本命題,構成《資本論》惟一的公理?!顿Y本論》全書一至三卷是通過從抽象到具體依次闡述的五大經濟范疇來揭示資本主義經濟形態(tài)的經濟關系和社會矛盾的。這五大經濟范疇是商品、貨幣、資本、資本主義土地所有制和總收益或總產品,它們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后者是在前者基礎上形成的。商品關系是資本主義經濟形態(tài)中最簡單、最表面的關系。貨幣關系是在商品關系中生成的。資本關系是在商品、貨幣關系中生成的。資本主義土地所有制關系又是在資本關系形成發(fā)展的前提下生成的。最后,總收益范疇包含了前面所有的經濟關系,它體現了由資本主義所有制關系決定的資本主義的基本分配關系?!顿Y本論》雖然卷帙浩繁(1-3卷漢字180萬字,加上第4卷共300萬字),但采用的公理卻只有一個,足以表現出馬克思的聰明才智,也使馬克思的經濟學說變得更加科學,氣勢恢弘、更加具有說服力。(參見:何干強.《資本論》的基本思想與闡論邏輯[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71-72.)。馬爾薩斯的《人口原理》一書的全部理論是由兩條公理推導出來的:一是“食物為人類生存所必需”;二是“兩性間的情欲是必然的,且?guī)缀鯐3脂F狀” 。(參見:馬爾薩斯.人口原理[M].朱泱,胡企林,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6.)。
(二)嚴格忠實遵守公理法就是要求法學論著或法典中的每一個命題都能從至少一個公理中推導出來。凡不能從公理中推導出的理論則須舍棄,否則就影響了法學理論或法典的嚴密性。當然,那些不能從公理中推導出的重要問題則是不能舍棄的,但這無疑使法學理論或法典的嚴密性受損。其實,我國的法學理論在構建時,大多數都沒采用公理法,這一方面是由于許多法學研究者對公理法不夠熟悉,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法學中的許多概念和命題的表述不夠精確。采用公理法構建法學理論的前提是:所用概念必須有精確的定義;概念之間的關系能得到精確陳述使其成為命題;對所有潛在的外在變量能進行控制(這些變量常表現在大小、程度、強度、密度、速度、總量等方面)。有些法學理論現在看來不能采用公理法建構,但隨著人們對一些法學命題之間的內在關系有了新的認識,就可采用公理法。
(三)選擇的法學公理在直觀上應是有道理的,真理性不證自明。當然,在自然科學中,真理的認定標準相對比較確定,而在社會科學中,真理的認定標準往往因時因地不同。但不管怎樣,至少大多數人要有共識,即大多數人認為是正確的道理。否則,盡管采用了公理法,得出的結論認可度卻很低,這就影響了理論的說服力、解釋力和預測力。
(四)法學公理較為抽象,而從法學公理中推導出來的命題則較為具體。當然,在自然科學中,公理較為抽象,推導出的命題較為具體的特點非常明顯,而包括法學在內的社會科學這一特點有時并不明顯,但大致上還是存在這一特點的。
(五)法學公理是相對的。一個法學命題在這本書里可以作為公理,而在別的書里則不一定作為公理;是否作為公理全憑構建法學理論體系的需要。
(六)法學不像自然科學中數學、物理等學科那樣,采用的是嚴密的公理化形式,而是形式語言、學科符號描述和定性解析相結合的演繹理論形式。這是一種不嚴密的公理化形式的演繹型理論。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法學所采用的公理、基本概念客觀性程度差,夾雜著更多的個人情感、意志。另外,社會現象比自然現象更復雜,更難以直觀地把握。
總之,研究法律,創(chuàng)建法學理論,如果不懂公理法,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影響法學理論的系統(tǒng)性、條理性和連續(xù)性;當然也會影響法學理論內涵的發(fā)掘。所以,為了法學理論體系能夠更加系統(tǒng)性、條理性和連續(xù)性,可能的話,不妨采用公理法構筑法學理論體系。當然,由于法學不屬于“硬科學”,學科的整個理論體系不可能都由公理法推導出來??赡艿脑挘扔霉矸ㄔ诜▽W的某一領域內進行嘗試,或用公理法撰寫體系嚴密的法學專著。①
參考文獻:
[1]柏拉圖.理想國[M].郭斌和,張竹明,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269.
[2]莫里斯?克萊因.古今數學思想(第一冊)[M].張理京等,譯.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2:52.
[3]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數學史組,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數學史組.數學史譯文集續(xù)集[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5:93.
[4]殷海光.邏輯新引:怎樣判別是非[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4:269.
[5]何柏生.數學精神與法律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77-78.
[6]黃仁宇.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214.
[7]A?P?馬蒂尼奇.霍布斯傳[M].陳玉明,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99-100.
[8]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上)[M].張雁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37.
[9]喬治?霍蘭?薩拜因.政治學說史[M].托馬斯?蘭敦?索爾森修訂,劉山,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618.
[10]艾爾?巴比.社會研究方法[M].10版.邱澤奇,譯.華夏出版社,2005: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