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世坪
在經濟全球化和區(qū)域經濟一體化趨勢加快發(fā)展的形勢下,兩岸必須思考深化經濟合作,增強兩岸資本市場的互動和流通,以共同抵御潛在的經濟風險。
臺灣過去能偏安中國東南一隅多年,主要拜國際局勢與美國支持為主。而美國的支持不外乎于安全保護與經濟發(fā)展。但隨著中國崛起與美國國力的相對弱化,美國對于東亞局勢的外交合縱連橫也開始向大陸傾斜,因此臺灣對于自身安全與經濟發(fā)展的依托也自然需要向大陸靠攏。
馬英九上臺后,解下民進黨為臺獨而設的貞操帶,為的就是安全與經濟。但是中國臺灣的門打開了,中國大陸是否有能力及意愿藉此將影響力伸向臺灣,仍未可知。
馬英九趕上國際經濟危機
如果說國際局勢是兩岸和解的基本盤,那馬英九上臺遇到的國際經濟危機就是兩岸開放的加速器。
當前世界經濟因美國次級房貸危機、油價高、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影響,正處于激烈動蕩中,無論是大陸還是臺灣的股市都應聲下挫,兩岸均面臨巨大壓力。在經濟全球化和區(qū)域經濟一體化趨勢加快發(fā)展的形勢下,兩岸必須思考深化經濟合作,增強兩岸資本市場的互動和流通,以共同抵御潛在的經濟風險。
本來國民黨接手的臺灣島內政府就已經是混亂脫序、財政凋敝。而馬上臺之后,又遇到國際油價飆漲,連帶使得物價與民眾痛苦指數(shù)上升。經濟的發(fā)展不是一朝可期的,但是百姓生計的壓力卻是立即而明顯的,因此對馬英九的滿意度由70%掉到20%多。
馬政府其實很焦慮,開始了一連串的開放政策。但是法令修改要時間、產業(yè)轉型更要多方配合,只有大陸與外商的資金才是救急的及時雨,只是馬英九的祈雨壇上要放哪些牲禮?這一點馬政府要快點想好,才能化解臺灣民眾的不滿。
臺“行政院”7月17日通過“大陸投資金額上限松綁及審查便捷化方案”,非中小企業(yè)赴大陸投資上限由凈值或合并凈值的40%放寬為60%、個人赴大陸投資上限從現(xiàn)行8000萬元新臺幣放寬為每年500萬美元等松綁方案,自8月1日起施行。馬英九也希望大陸資金能入臺,投資資本市場和“愛臺十二項建設”。臺經濟部門已初擬“大陸地區(qū)居民入臺投資許可辦法”草案。
島內政局與臺海關系影響
從馬英九8月4日訪視臺灣“外交部”并闡述“活路外交”的理念與策略致辭中分析,未來4年兩岸是和平善意并且加速交流的。而這樣的結果能否持續(xù),馬英九能否讓國民黨內支持與讓臺灣島內人民滿意,說穿了只有“經濟利益”4個字。
馬的“活路外交”希望能夠脫離過去的困境,總體目標仍是鞏固擴大友誼,參與國際空間,同時也相信如此可以使臺灣的國際環(huán)境變得更好,“外交部”預算的使用效率更高。與過去李登輝的“務實外交”,在精神上是前后一貫的,都是以務實主義為原則。
“活路外交”成功的基本要素,就是兩岸之間已經建立一定程度的共識,雙方愿意改善兩岸關系,如果雙方能擱置爭議、建立互信并且求同存異的話,就不會浪費資源來互相挖角。
從3月22日選舉結束,3月26日美國總統(tǒng)與胡錦濤總書記透過電話熱線確認了“九二共識”,到4月12日蕭萬長以當選人的身分,到博鰲與胡錦濤達成16字的共識。4月29日國民黨前主席連戰(zhàn)到大陸去,也與胡主席有了16個字的共識。5月26日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到大陸,也有16字箴言。6月份,?;鶗づc海協(xié)會簽署有關周末包機直航與開放大陸觀光客來臺的協(xié)議。這一連串的活動,最重要的特色就是雙方開始愿意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經貿協(xié)商,對有迫切性的問題開始著手解決,互信明顯增加。
如果兩岸都認為雙方應該“擱置爭議、求同存異、正視現(xiàn)實、共創(chuàng)雙贏”的話,在國際場域就應該有機會也達成某些共識。這樣的話,兩岸都會覺得松一口氣。
臺灣經濟轉型的困境
過去8年民進黨專注于意識形態(tài)爭斗,忽略經濟基礎建設,不僅加劇了兩岸貿易與投資之間明顯的不平衡性(臺灣對大陸的“出口”與投資遠多于大陸對臺灣的“出口”與投資),還造成島內經濟需求不振,產業(yè)資金嚴重失血。島內社會對兩岸經貿中的資金單邊流動、企業(yè)外移后的產業(yè)空洞、轉型后的結構性失業(yè)等問題,短時間其實并沒有特效藥。
而近幾年來,經濟表現(xiàn)相對欠佳的原因有:投資及消費信心喪失、民間投資卻步、政府投資萎縮、民間消費低迷。政經情勢的擾攘難安、政府政策的錯誤,都打擊了企業(yè)的投資信心,導致民間及島外投資人意愿低落。
馬蕭競選政策中提到,臺灣經濟新藍圖打造“活力經濟”,就是要把民進黨造成的一潭死水重新活起來,讓臺灣的人民有活路,讓企業(yè)的經營有活水,產業(yè)再造以產業(yè)創(chuàng)新、新興產業(yè)、政策松綁為三大主軸。
目前看,所謂經濟松綁就是臺灣“經濟部”正研議,要松綁陸資來臺投資生產事業(yè)、基礎建設項目,短期內就會提出具體內容。馬政府有信心在松綁后,島外的資金及人才回流,臺灣經濟一定可以恢復活力。
產業(yè)創(chuàng)新的部分,劉兆玄“院長”曾舉例,日前鴻海集團總裁郭臺銘已經宣布,將鴻海原計劃在海外申請上市或已在海外掛牌公司,回臺申請第一或第二上市,在臺灣,還會興建可容納24萬人的“數(shù)字環(huán)??萍肌毙率墟?zhèn)。這其實就是拜托郭臺銘到高雄投資,建立一個以環(huán)保、能源與材料為主產業(yè)的新工業(yè)園區(qū),去帶動新產業(yè)的建立。但是這對于舊有產業(yè)的升級與臺商回流的幫助有限。擴大內需不如引資投入
臺灣“行政院”8月7日宣布,現(xiàn)階段政府“施政”策略與工作重點是“松綁與重建”,明年起松綁的重大財經項目有23項,兩岸經貿占了7項;即日起到年底,要松綁的兩岸經貿高達46項。
政府推動的“經濟解嚴”,兩岸經貿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如赴大陸投資產業(yè)業(yè)別限制松綁、直航路線規(guī)畫(劃設新航路)等。“政務委員”朱云鵬的“財經法規(guī)松綁與賦稅改革”報告指出,雖然稅改結論尚未出來,但減稅方向已確定,并證實“行政院”已經成立兩岸工作小組,由朱云鵬、陳添枝、蔡勛雄、高思博等4位“政務委員”負責。
朱云鵬表示,年底前的兩岸經貿松綁項目,主要有亞太資產管理中心吸引島外(含臺商)財富回流方案、證券期貨及投資業(yè)赴大陸發(fā)展相關法規(guī)修正、開放陸資來臺投資生產事業(yè)、基礎建設及服務業(yè)項目、陸資來臺直接投資相關人員往來限制等46項。
明年起要松綁的財經項目,包括開放島內銀行在大陸地區(qū)設立分行、子銀行及直接投資大陸地區(qū)銀行;另外開放外資與陸資銀行投資臺灣銀行;開放保險輔助人赴大陸設立分支機構,放寬各級學校與大陸地區(qū)學校締結聯(lián)盟等。
臺灣“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同日表示,“金管會”在8月15日之前,將整套的亞太金融中心計劃方案送交“行政院”,將成立“建立亞太金融中心協(xié)調委員會”“跨部會”小組,
屆時將啟動200項具體方案與行動措施。
亞太金融中心將分成籌資中心、資產管理中心與金融服務中心。所謂金融服務中心,就是希望利用臺灣信息科技、地理位置上的優(yōu)勢,吸引外國金融機構來臺設立營運總部,把臺灣發(fā)展成為后臺、結算交割、信息處理、研發(fā)訓練中心。籌資中心、資產管理中心,將依照國際指標來評比臺灣的表現(xiàn),例如資產管理中心,將以臺灣金融機構所管理資產的金額作國際排名。
“金管會”還全力推動海外企業(yè)、大陸臺商與陸資企業(yè)來臺上市,預定未來4年內,掛牌家數(shù)將達200家,2016年時一舉突破300家大關。臺“行政院”也通過“海外企業(yè)來臺上市松綁及適度開放陸資投資臺灣股市方案”,除放寬海外企業(yè)來臺上市資格及籌資限制,并適度開放大陸機構投資人來臺投資證券期貨,相關開放措施包括,放寬海外企業(yè)來臺上市資格限制及籌資用途限制,開放大陸合格境內機構投資人(QDII)來臺投資臺灣證券期貨等。
開放大陸QDH來臺,臺灣雖尚未與大陸簽訂協(xié)議,但本次開放后,依照大陸QDII規(guī)定為其凈值3%計算,目前可投資臺灣最大額度可達11.25億美元(約新臺幣337.5億元)。為進一步提高大陸QDII對臺灣市場投資,將透過兩岸協(xié)商機制納入?yún)f(xié)商議程。
以上的一切措施,一言歸納就是要引進外部資本,沒有外部資本活水,救不了臺灣島內經濟。
?;鶗麻L江丙坤,2008年7月21日在臺灣“總統(tǒng)府”月會中,以“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為題作專題報告。江引述馬英九入選美國《時代》雜志2008年全球百大影響力人物,原因是,“有機會重新改寫整個區(qū)域的命運”。江丙坤說,大陸已成為臺灣最大貿易對象、產品銷售市場。WT0也已指出,中國大陸已成為臺灣的“出口平臺”。
兩岸經貿關系正?;唧w操作還要依賴兩岸領導人的睿智、決心、魄力及領導力,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化解對立,并透過兩岸民間智庫舉辦“和平論壇”、“經濟論壇”,凝聚共識,研擬有關議題的基本框架草案,供政府部門參采。時機成熟時,還可考慮設立“綜合性經濟合作協(xié)議”與“兩岸和平協(xié)議”兩個項目小組負責推動。
最后,追由溯本,馬英九在這歷史的十字路口,已經選擇打開了中國臺灣的大門,而接著就是等大陸的決策體系,是否愿意響應民族的歷史機遇,讓大陸影響力深入臺灣。只要兩岸百姓生活好,何愁統(tǒng)一無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