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亦紅
在這個人人遇事都要衡量性價比、計較付出與收獲的年代,也許已經(jīng)很少有人能理解某些“花錢買罪受”的行為放著柔軟的床鋪不睡,偏要去野地宿營,地不平還有可能硌腰,放著溫暖的房間不呆,偏要去山巔任憑寒風刺骨;放著平坦的公路不走,偏要把車開到沙地中去豁車,回來更換一堆零件……戶外人就是這樣以苦為樂,用身體的艱辛換來內(nèi)心的寧靜。
本期昆侖山專題中的作者何旭東和他的車友們穿越四大無人區(qū),在阿爾金自然保護區(qū)頭道河,與從金礦撤下來的工人們閑聊,他們問何旭東搞這種探險活動能拿多少工資,當聽說他們是完全自費的時候,對他們花這么多錢來如此荒涼惡劣的地方探險,感到實在不可理解,因為在礦上每年都會死幾個人,而且他們?nèi)サ牡胤揭鹊V上海拔高很多,氣候更加寒冷。
烏市登協(xié)一行九人的隊伍冬季前往昆侖山火山口徒步探險,在徒步起點普魯村,當村民得知他們這伙人是從烏魯木齊專程來看火山的,都不可思議地搖頭,甚至有人問他們:“公家每天給你們多少錢?”所有的人都認為這個季節(jié)他們不可能到達火山。
在普通人眼里,這些地方是倒給錢都不愿去的,更別提還要自己花錢去。戶外與探險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手段,人類的進步就是不斷探索和嘗試的一個過程,只有在探索和嘗試時,我們才能突破一些未知的東西。而在此過程中,必然要付出一定的艱辛。
Explore web網(wǎng)站年度最佳探險的評選我們連續(xù)幾年都進行了報道,今年的結(jié)果已經(jīng)評出,意大利人Silvio MondInelli歷時14年追求無氧攀登14座8000米高峰、斯洛文尼亞人Tomaz Humar獨攀安娜普爾納、波蘭人Dodo Kopold四個月登頂三座8000米高峰、Jason Lewis的三年環(huán)球無動力之旅……這些堅強的人們無不是以超強的毅力,以一種深刻的自信和執(zhí)著的抗爭,忍受著磨難。
中國戶外金犀牛獎提名已經(jīng)全部出爐了,在月底將角逐出最終的獎項。這是雜志第三年舉辦該獎項的評選,藉此全面評價過去一年中國戶外運動的發(fā)展狀況,推介最具影響力和先鋒精神的戶外事件和人物。就活動提交情況來看,戶外愛好者參與的踴躍程度較前兩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本屆評委陣容也更加壯大,評選結(jié)果將更加客觀公正。頒獎儀式將于2月24日在ispa展會期間舉行,我們期待通過該獎項的評選,繼續(xù)推動民間戶外探險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