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孟莎美
我認識的中國同學和朋友,常常討論一個話題:移民。移民的目的地通常是美國、加拿大、西歐和澳洲,原因在于這些國家“空氣好”、“福利好”、“對子女成長好”、年老之后有社會保障。
這些想法都是沒錯的,印度每年也有大量的人移民到西方發(fā)達國家生活,我估計基數(shù)龐大的中國人和印度人多半是西方國家移民的最大來源。
不過,我想在這里說的是,在世界格局悄然變化的背景下,中國有許多優(yōu)點可能被身處其中的中國人忽視了。首先,中國很安全。在上海,女孩子深夜“泡吧”之后可以放心地走在大街上,出租車也十分規(guī)范,這是西方許多發(fā)達城市,比如紐約,所難以比擬的。我去年曾在西班牙馬德里機場遭遇過一場突如其來的搶劫事件。在機場門口,我剛剛走下汽車,就被一群歹徒在一眨眼的工夫搶走了裝有錢包和護照的筆記本電腦包。想想,那是在西班牙!我不知道他們當時是否攜帶了武器,但每次回想起這件事我都不寒而栗。
在英國,每到圣誕新年等重要節(jié)日,次日的報紙上都會有新聞公布酗酒、打架、斗毆等暴力事件的發(fā)生數(shù)量。我在人頭攢動的上海經(jīng)歷過春節(jié),感受到的是熱鬧的民俗活動、永遠爆滿的餐館、永遠忙碌的ATM,但夜晚卻是非常安寧的、沒有暴力。一位英國朋友也對此非常驚奇。
當然就更不用說印度了。新德里一直到2006年才最終開通了一條地鐵線,此前因為擔心“恐怖活動”而擱置了地鐵計劃。直到現(xiàn)在,乘地鐵也仍然要經(jīng)過嚴格的安檢,每天如此。
其次,中國是一個愿意跟著變化的世界而改變的國家,或者說,對世界不持成見。這種實用主義的態(tài)度對于一個面積如此龐大、又有著五千年文明的古老文化來說尤為可貴。
在歐洲,如果你在咖啡館跟人閑聊,過不了多久,他們多半會抱怨說,美國如何自大,布什如何無知,環(huán)境變得如何糟糕,只有過去才好。
但在中國,我感受到的完全是另外一種狀態(tài)和情緒。聚會上,不時有年輕的女孩子過來跟我用并不完美但相當流利的英文聊天——她們不放過任何一個小的可以練習英文的機會。派對上、電視里、電話中,人們都在熱烈討論股票的走勢,MBA的排名,下一個的創(chuàng)業(yè)機會。不管你是美國人、中東人還是日本人,中國人都可以成為他們良好的商業(yè)伙伴,沒有太多種族和宗教的藩籬。也許你會說這是機會主義的表現(xiàn),但是,這種對于未來充滿預期和樂觀,并且肯為之努力奮斗的精神狀態(tài)是非常值得珍惜的,也是中國發(fā)展的助推力之一。19世紀末的紐約,大概也是這樣一種狀態(tài)吧!
從印度人的角度來看,中國還有一大優(yōu)勢就是改變的決心之堅定、行動之統(tǒng)一和速度之快。一位在上海的印度公司工作的朋友曾開玩笑地說:如果你對上海的交通有怨言,那么去印度看看吧。上海在2010年世博會前要開通十多條地鐵線,這在印度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因為在我們的制度下,一切細節(jié)要經(jīng)過各方辯論,有時甚至可能要上法庭,修一條地鐵線、一條公路都要花比中國多數(shù)倍的時間。
中國還不是個完美的國家,但已經(jīng)是個快速走在拋物線上升峰段的國家。中國人在爬坡的過程中呈現(xiàn)出的樂觀的精神、開放的心態(tài)和謹慎的態(tài)度都讓我們羨慕,也特別值得中國人珍惜。更重要的是,了解發(fā)達文明是必要的,但沒必要把跑在前面的人當成偶像膜拜。很可能,中國就是那“下一個”。中國要找的是自己的路。
(圖圖摘自《瞭望東方周刊》2008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