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稼祥
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爭取奪冠的中國羽毛球男子單打選手林丹在第一輪就被淘汰。
“那天晚上,我一個人坐在窗前,腦子里一片空白,”林丹19日晚在中央電視臺“榮譽殿堂”節(jié)目里對主持人崔永元說,“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我才意識到正在進行的雅典奧運會已經(jīng)離我很遠了。”
我猜想他一直沒有接受那次失敗。那之后,雖然他獲得了很多冠軍頭銜,包括含金量很高的兩屆羽毛球世錦賽男單冠軍,但都不能填平那個叫做蘇西洛的家伙在雅典奧運會上在他心里捅下的窟窿。
今年以來,林丹狀況迭出,或許與這個窟窿有關(guān)。眾所周知的事件有,與韓國的中國籍教練公開沖突,向自己的教練吉新鵬摔拍子;不那么著名的事態(tài)是,他練球練得不如意時,就憤然折斷球拍。后來他發(fā)現(xiàn)這種發(fā)泄方式太費拍子,不如費自己的嗓子,所以改成夜里在自己宿舍里喊叫。
“我發(fā)現(xiàn)你在決賽中與李宗偉決斗時,心情平和得很,那是怎么回事?”崔永元以他招牌式的慵懶和逗弄腔調(diào)問。
林丹朝坐在他身邊的女友、北京奧運會羽毛球女子單打亞軍謝杏芳笑了笑,說:“我一個人坐在房間里在電視上看她打決賽,她雖然輸,還很從容。我突然想,即使輸了比賽也沒有什么,她一塊銀牌,我一塊銀牌,挺好的。”
這就是說,他在決賽前,已經(jīng)準備接受失敗,這就在心里把那塊比千斤還重的金牌放下了。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么怪,你越追求的東西,它跑得越快;等你覺得它沒有那么重要了,它反而來找你。金牌一旦在心里被放下,你看到的就主要是過程,不再是結(jié)果。于是,過程變得精彩。李宗偉顯然是把林丹放下的包袱背上了,這場決賽的懸殊比分并不是他們之間的實力差距,而是心理差距。
這是一個極好的案例,可以應(yīng)用于運動心理學(xué)的教學(xué)。它說明,假如一個運動員已經(jīng)在心里接受失敗,他贏得比賽的可能性會增加。在比賽前接受,有助于他贏得當前的比賽;在比賽后接受,有助于他贏得下一次比賽。美國射擊名將馬修·埃蒙斯因為他在雅典奧運會射擊比賽前太想成功,打到別人的靶子上后,又不想接受失敗,一次又一次找裁判交涉。最后他沒有找回金牌,但找到了拿自己的金牌當嫁妝的愛人——捷克射擊美女卡特琳娜。
不過,懸在雅典射擊場上的那塊他射錯了的靶子,似乎并沒有從他心里放下。那次,他也許太想證明自己;這次,他或許太想證明愛情,想拿一塊金牌當戒指送給自己的妻子。結(jié)果是給世界又一次驚奇。不過這一次他微笑著接受了,擁抱了“撿走”自己最后一槍打飛的金牌的中國選手邱健。有人說他中了魔咒,有人說他惡魔附體,其實,糾纏他的就是害怕失敗的心魔。
這一次他真的接受失敗了。他在接受中國記者采訪時幸福地說:“我感覺很好,我們一家在北京奧運會上獲得3塊獎牌。”以這種心態(tài),他有望在4年后的倫敦奧運會上對準自己最后一槍的靶心,所有準備在他身后撿金牌的人得趕緊死心了。
(周文燕摘自《中國青年報》2008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