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加的夫語法的若干問題探索

        2008-04-30 04:13:56廖楚燕

        廖楚燕

        〔摘要〕作為系統(tǒng)功能語法的組成部分,加的夫語法與悉尼語法的根本原則和理論是一致的,但在某些具體問題上兩種模式各有自己不同的觀點和特點。文章簡單介紹了加的夫語法的核心理論,并簡要探討了其中幾個問題,旨在使更多的學者了解這一語法的主要觀點以及它與悉尼語法的關(guān)系和異同。

        〔關(guān)鍵詞〕系統(tǒng)功能語法;悉尼語法;加的夫語法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2689(2008)01-0101-07

        一、引言:加的夫語法的發(fā)展和性質(zhì)

        系統(tǒng)功能語法中為大多數(shù)人所熟知和研究的是悉尼語法,它以韓禮德(M.A.K. Halliday)為代表,始于上世紀六十年代,是系統(tǒng)功能語法學派的主流,也是一般系統(tǒng)功能語法教科書中所介紹的理論。系統(tǒng)功能語法的另外一個分支是加的夫語法,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早期。當時,加的夫語法的代表人物福塞特(Robin P. Fawcett)在英國倫敦大學韓禮德和哈德森(Richard Hudson)兩位導師的指導下完成其博士階段的學習和研究。這標志著加的夫語法作為系統(tǒng)功能語法一個新分支的產(chǎn)生。后來福塞特到加的夫大學任教和研究,因此一般將該分支語法稱為“加的夫語法”。 塔克(Gordon Tucker)、譚慈(Paul Tench)等學者隨后亦追隨這方面的研究,進一步將該語法進行擴展和應(yīng)用。

        幾年前在中國就開始有人關(guān)注和研究加的夫語法(參見[1][2]),但為數(shù)不多,對之進行深入研究的學者更少,因此在系統(tǒng)功能語法在國內(nèi)盛行的近幾年間,加的夫語法在中國仍未能得到充分的研究和發(fā)展。福塞特本人一直關(guān)心著中國的語言學研究,并親自來中國講學,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參與到英語問題的研究中來。福塞特關(guān)于系統(tǒng)功能句法研究的最新文章可參閱他不久前在中國發(fā)表的有關(guān)英語“種類意義”(typicity)的兩篇文章(參見[3][4])。

        福塞特的研究深受其導師韓禮德的描述性語法和喬姆斯基(Norm Chomsky)的轉(zhuǎn)換生成語法的共同影響。英語語法的加的夫模式毫無疑問是屬于系統(tǒng)功能語法學派,因此具有傳統(tǒng)描述性語法的特點。它為英語句法分析提供了很強的原則性,且在每個語法點上都作了明確的分析。同時,隨著它在計算機模型中成功地實現(xiàn)言語的生成,該語法也被認為是一種生成語法[5]。韓禮德[6](F38)稱它為目前以計算形式存在的最大的語法之一。

        在國內(nèi),最早關(guān)于加的夫語法的簡介見于黃國文和馮捷蘊[2](189-196),他們總結(jié)了加的夫語法的四個特點。一、以語義為中心:它是在系統(tǒng)網(wǎng)絡(luò)的語義特征上建立起來的。二、概率的使用:它使用概率對這些特征進行描述并解釋句子是否符合語法。三、生成性:它旨在根據(jù)特定的體現(xiàn)規(guī)則生成語法結(jié)構(gòu)和語義特征。四、簡易性:它簡化了韓禮德理論中的某些觀點,使其更為容易理解,如小句復合體和小句的語義分析。加的夫語法和悉尼語法的根本原則是一致的,但在許多具體的觀點上仍有明顯的差異。然而,任何理論都是在眾多分歧產(chǎn)生和不斷討論修正的過程中得以發(fā)展和完善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亦如此。

        二、加的夫語法的核心理論

        (一)語義、形式與概念系統(tǒng)

        在加的夫語法中福塞特堅持形式是意義的體現(xiàn),對語義層、形式層和邏輯概念系統(tǒng)進行了明確的區(qū)分,并指出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語言體現(xiàn)邏輯概念,而在語言內(nèi)部,形式則體現(xiàn)意義。一般而言,概念系統(tǒng)中的事件(event)與語義層面的情形(situation)相對應(yīng),體現(xiàn)在句法層面則為小句;小句用以表達情形,其子網(wǎng)絡(luò)還包括從屬網(wǎng)絡(luò)、及物性網(wǎng)絡(luò)、時間地點說明網(wǎng)絡(luò)和情形并列網(wǎng)絡(luò)[5](142),整個意義的系統(tǒng)網(wǎng)絡(luò)是通過這些子網(wǎng)絡(luò)中相關(guān)的語義特征建立起來的,“正是語義特征的系統(tǒng)形成一種語言的意義潛勢”[7](298)。而概念系統(tǒng)中的物體(object)與語義層面的事物(thing)相對應(yīng),體現(xiàn)在句法層面則為名詞詞組。但是,概念系統(tǒng)中的邏輯形式并不總是與語言的語義層呈一一對應(yīng)關(guān)系。事件可以最終體現(xiàn)在句法層的名詞詞組上,如名物化the casts brilliant acting;而物體也可以通過小句來體現(xiàn),如what he had for breakfast。這種交叉的體現(xiàn)形式為非一致式(incongruence),重新建構(gòu)了人類的經(jīng)驗,帶有隱喻色彩。福塞特把語義、句法等語言層與語言外的邏輯概念系統(tǒng)聯(lián)系起來,更好地解釋了語言表現(xiàn)人類經(jīng)驗的非一致形式。

        福塞特[7](210)通過下圖對語義系統(tǒng)與邏輯概念和句法之間的關(guān)系進行了說明:

        (二) 對句法類別的劃分

        加的夫語法中的三種基本句法類別包括單位(unit)、成分(element)和形式項(item)。其句法描述中沒有運用悉尼語法的級階一說,而取而代之的是“填充概率”這一概念。與韓禮德理論中的級階不同的是,加的夫語法中只有三級單位,而詞和詞素已不再作為單位,而是屬于形式項。兩種分支語法的共同點在于,小句都被認為是英語句法中的最高單位。

        加的夫語法的三級單位如下圖所示(見[5](148))

        clause 小句

        group詞組

        cluster字符串

        圖示2:加的夫語法的三級單位

        句法單位“小句”對應(yīng)“情形”這一語義單位,同時也對應(yīng)概念系統(tǒng)中的“事件”這一單位。加的夫語法中沒有“動詞詞組”這一單位,悉尼語法中“動詞詞組”的各成分在加的夫語法中被看作小句的直接成分,而英語小句的中心成分是主要動詞(Main Verb)。

        悉尼語法中的單位由其自身在級階中上一單位里的角色來確定,但加的夫語法則根據(jù)其內(nèi)部結(jié)構(gòu)來辨別不同的單位,即依靠這些單位結(jié)構(gòu)中的成分來辨別。其他語法學家如赫德爾斯頓(Huddleston, R.D.)和哈德森亦未采用韓禮德通過單位在級階中上一單位里的角色這一判斷標準。單位“詞組”中又可以細分為四種。圖示3為句法單位“小句”和“詞組”的簡介以及它們對應(yīng)的語義單位和來自概念系統(tǒng)中的概念單位。

        悉尼語法中韓禮德[6](180)認為詞組是擴展的詞,而短語是濃縮的小句,兩者不可混淆,因而既存在介詞短語又存在介詞詞組。值得注意的是,在加的夫語法中福塞特并未采用“短語”這一術(shù)語,因為他認為所謂的“介詞短語”實際上并不總是小句的濃縮形式[7](205)。例如,小句Do not cram the cage with leaves是符合語法的 ,但我們并未能把其中的介詞短語with leaves獨立擴展成為一個小句。因此,任何詞組都應(yīng)該由其自身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及其表達意義的功能所確定,加的夫語法中堅持“介詞詞組”這一說法,與“名詞詞組”、“性質(zhì)詞組”和“數(shù)量詞組”并列。該語法還提出名詞詞組中的兩類次要單位,即屬格串和人類專有名詞字符串,這兩類字符串不能成為小句的直接成分。

        直接構(gòu)成單位的成分稱為“結(jié)構(gòu)成分”,如構(gòu)成小句的主語、主要動詞和補語,或構(gòu)成名詞詞組的指示詞、表述詞、種類詞、中心名詞和限定詞等。“形式項”指在形式層面上語音和書寫特征的具體體現(xiàn)。加的夫語法的句法分析樹形圖中的最底層結(jié)構(gòu)成分是由形式項直接體現(xiàn)的。另一句法類別“位置”指的是一個成分在某個單位中的位置,該位置用符號@加上數(shù)字標記,如S@35表示主語處于第35的位置。它說明了成分在小句中的各種排列順序。

        (三)體現(xiàn)規(guī)則

        體現(xiàn)規(guī)則在加的夫語法中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其中包括組合規(guī)則(componence)、重合規(guī)則(conflation)、填充規(guī)則(filling)和說明規(guī)則(exponence)。組合規(guī)則說明成分與它們所構(gòu)成的單位之間的關(guān)系,即多個成分“組合”成單位并通過位置排序。重合規(guī)則是關(guān)于成分與成分之間的重合問題。如操作詞(Operator)與助動詞(Auxiliary Verb)重合,則標記為“O/X”。填充規(guī)則是指一個成分與其之下的單位之間的關(guān)系,即單位又“填充”成分;這種規(guī)則也稱為單位插入規(guī)則(unit insertion),因為它等同于插入一個單位以填充成分。小句中的某些成分由詞組填充,而這些詞組又可能由字符串填充。加的夫語法中沒有悉尼語法中所說的“構(gòu)成”(consisting-of)關(guān)系。取而代之的是,單位由某些成分組合而成,而這些成分又由其他的單位來填充。說明規(guī)則表明抽象句法中的成分是由某個具有語音和書寫特征的形式項來體現(xiàn)的,如“h

        (四)小句分析樹形圖

        韓禮德在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一書及其他著作中采用的是框形的小句分析圖,即以表格式的圖型來分析小句結(jié)構(gòu)。其他絕大多數(shù)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家也采用了同樣的分析圖(參見[9][10][11])。他們將小句的幾個系統(tǒng)分成幾個平行的結(jié)構(gòu),包括及物性、語氣、主位、信息、銜接等,這些結(jié)構(gòu)在分析圖中同時存在,而每個結(jié)構(gòu)又各包括一行或多行分析,如語氣結(jié)構(gòu)下就包括“語氣+剩余成分”一層,而“語氣”之下又包括了“主語+操作詞”這第二層。這種多重結(jié)構(gòu)并列存在,形成一個多層次的框形分析圖,處在分析圖最上邊一行的是進行分析的小句,它是多重結(jié)構(gòu)最后合并成一個單一結(jié)構(gòu)的體現(xiàn)(可參考[6](368-391)的具體分析實踐)。而另一方面,韓禮德[6](179)明確指出概念、人際和語篇意義三者其實不是由多個獨立的結(jié)構(gòu)來表示的,它們只是一個單一結(jié)構(gòu)上的各個組成部分,也就是說,這些結(jié)構(gòu)最終是彼此重合構(gòu)成小句并體現(xiàn)小句意義的。然而,他從未解釋過這些結(jié)構(gòu)重合是如何發(fā)生的,其他系統(tǒng)功能語法家也曾嘗試過去解釋這個問題,但都未能成功。因此,采用這種框形小句分析圖容易引起讀者的誤解,使讀者以為小句中存在三個或三個以上獨立的結(jié)構(gòu);同時這樣的小句結(jié)構(gòu)分析須增加多個分析行,使分析復雜化,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煩。

        任何小句都只有一種結(jié)構(gòu),根據(jù)加的夫語法的體現(xiàn)規(guī)則,它是由不同的成分同時組成的,這些成分又由其他單位進行填充,而這些其他單位最后又由具體的形式項來體現(xiàn)。福塞特認為,最好的小句分析表示方法是采用樹形圖。圖中只有意義/元功能層面上的一個分析行,如下圖對I want some hot chocolate一句的分析:

        這種表示法可以清楚地體現(xiàn)出成分與單位、成分與成分之間的關(guān)系。其中不存在結(jié)構(gòu)重合,只有在同一行結(jié)構(gòu)中的成分重合(“/”表示成分的重合),韓禮德難以解釋的結(jié)構(gòu)重合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從另一角度看,這更符合英語小句的實際情況,一個小句最終只有一個結(jié)構(gòu),而這個結(jié)構(gòu)是對多個系統(tǒng)進行選擇的結(jié)果,這是聚合關(guān)系和組合關(guān)系在小句中的體現(xiàn)。采用“及物性系統(tǒng)”、“語氣系統(tǒng)”和“主位系統(tǒng)”等說法而不用“結(jié)構(gòu)”一詞,也可以避免讀者的誤解。

        三、加的夫語法與悉尼語法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一)兩者的聯(lián)系

        加的夫語法與悉尼語法兩者都認同系統(tǒng)功能語法的根本原則和理論。作為韓禮德詞匯語法(lexicogrammar)的進一步發(fā)展,加的夫語法也是基于語義的語法,并通過研究英語句法以用于篇章描述和言語生成。這兩個分支在語言研究尤其是句法研究上具有互補性,共同建立起關(guān)于語言的全面分析。正如福塞特[7](275)所言,悉尼語法與加的夫語法從整體上說是語言的兩種交互模式。據(jù)黃國文[12](6)回憶,福塞特幾乎每次講解他的加的夫語法之前都會首先聲明他自己是一個徹底的韓禮德派語言學家。

        韓禮德把系統(tǒng)功能語法比作一種“語言”,而系統(tǒng)功能語法的各種模式則像是它不同的“方言”,根據(jù)各自的研究基地,有悉尼方言、加的夫方言、諾丁漢方言和馬德里方言等。加的夫語法和悉尼語法都從屬于系統(tǒng)功能語法學派,它們與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之間不是并列的關(guān)系,而是整體與部分的關(guān)系。韓禮德[6](F38)在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一書前言中提到,加的夫語法模式與悉尼語法模式是緊密相聯(lián)的,兩者都建立在同一種系統(tǒng)功能語法理論之上。

        (二)兩者的區(qū)別

        這里我們將討論的重點放在加的夫語法和悉尼語法的區(qū)別上,主要以主要動詞、“位置”概念、英語疑問句的分類及語調(diào)與標點符號這四個方面為例,但要說明的一點是,兩者的區(qū)別不限于此。

        1 主要動詞等為小句的直接成分

        加的夫語法將悉尼語法中構(gòu)成動詞詞組的所有成分都視為小句的直接成分,如主要動詞、助動詞和情態(tài)動詞。在悉尼語法中,主要動詞、助動詞和情態(tài)動詞充當動詞詞組中的成分,而整個動詞詞組又轉(zhuǎn)而充當小句的謂體,謂體則為小句的直接成分;換言之,韓禮德并未把這些動詞作為小句的直接成分,而是小句在級階上的下一級單位謂體的成分。此處以主要動詞和助動詞為例,借助操作詞這一概念來探討。

        操作詞是指小句中助于表達時態(tài)、極性(polarity)(歸一性)和情態(tài)意義以明確命題的有效性的那些成分,當小句為一般現(xiàn)在時或一般過去時、主動語態(tài)、正極性(肯定)并表達中等情態(tài)意義時,如He went to school,該小句中不存在任何助動詞,而是通過主要動詞來協(xié)助傳遞命題的有效性,因此這種情況下根據(jù)不同成分之間的重合規(guī)則,主要動詞與操作詞發(fā)生了重合。而不管在悉尼語法還是在加的夫語法中,韓禮德和福塞特都把操作詞視為小句的直接成分。因此,在主要動詞與操作詞會發(fā)生重合的情況下,既然操作詞是小句的直接成分,那么主要動詞也應(yīng)該視為小句的直接成分。同樣地,一個小句中可以存在一個以上的助動詞,其中第一個助動詞則與小句的操作詞重合,如What did he do?中的did一詞,即為助動詞與操作詞的重合體。既然操作詞為小句的直接成分,我們也應(yīng)將助動詞視為小句的直接成分,這樣才可以避免小句分析中各種成分發(fā)生混淆并導致層次不清問題的出現(xiàn)。這也是加的夫語法中不存在“動詞詞組”這一術(shù)語的原因。

        2 “位置”概念的提出及其作用

        加的夫語法提出了“位置”(place)這一新概念。成分是單位的組成部分,成分出現(xiàn)在單位之中的某個位置上,即用“位置”來表示,如S@35表示主語處于小句中第35的位置上[7](220)?!拔恢谩边@一概念在語篇生成過程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當某些成分的領(lǐng)頭詞未出現(xiàn)或不在其一貫的位置上出現(xiàn)時,我們?nèi)钥梢酝ㄟ^一串按順序排列的數(shù)字標識來辨認各成分的排列順序并描述這些成分的位置。各成分可能以多種不同的順序出現(xiàn)在小句中,以小句的中心成分——主要動詞為例,它可能出現(xiàn)在小句中不同的位置上。如在陳述句He is famous及其相對應(yīng)的是非疑問句Is he famous?中,主要動詞is的位置就有差異,前者在主語后,后者在主語前。相反,我們也可以通過它與主語的位置關(guān)系判斷出這是一個陳述句還是疑問句。

        對生成語法而言,在小句分析中引進“位置”這一概念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即使小句中各成分的順序發(fā)生各種各樣的變化,我們?nèi)阅軌蛲ㄟ^利用“位置”輕易地說明各成分的排列方式。舉個例子,“位置”的重要性及其作用可具體體現(xiàn)在它可用于解釋小句中的一種不連續(xù)現(xiàn)象(discontinuity),即小句成分的提升(raising phenomenon)。如在小句Who did you speak to?中,原為介詞詞組“to whom”中的介詞賓語(completive)“to”被提升到介詞詞組之上的位置,其位置明顯發(fā)生了變化??醄13](283)曾用“轉(zhuǎn)移”(movement)來解釋特殊疑問句中的這種現(xiàn)象,而雷德福[14](267-299)則用語言的經(jīng)濟原則加以解釋。在加的夫語法中,如果一個單位中的成分根據(jù)就近關(guān)系原則以正常順序出現(xiàn),則稱為一個連續(xù)的單位;相反,如果單位中各成分分裂開來,即各成分的位置由于某種原因被打斷, 則是一種不連續(xù)現(xiàn)象,其中可能發(fā)生于名詞詞組、性質(zhì)詞組、數(shù)量詞組和介詞詞組中。

        介詞賓語緊跟介詞后而構(gòu)成介詞詞組,這是連續(xù)現(xiàn)象,即介詞賓語出現(xiàn)在正常的、無標記性的位置上。但當它與介詞分裂開來,被單獨置于疑問句句首時,它如主要動詞一樣處于小句中的同一高度,所處的單位比原來正常位置要高。位置發(fā)生了變化的介詞賓語看起來似乎像小句中的主要動詞、操作詞和助動詞一樣充當了小句的直接成分,但其實它仍然是與介詞一起構(gòu)成介詞詞組的成分,介詞賓語的角色沒有改變。這說明,位置的提升并未能改變這個成分在小句中的角色,它只是占了一個有標記性的、比原來高的位置,在例句中“who”成為了小句的起始點,也充當了小句的主位。

        加的夫語法中使用“位置”這一概念,為英語疑問句等小句中的不連續(xù)現(xiàn)象作出了科學合理的解釋,它和“單位”、“成分”等概念一起,為一些復雜的句法問題提供了基于理論的并具有原則性的解釋方法。

        3 從疑問句分類看加的夫語法的功能性

        傳統(tǒng)語法認為英語疑問句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為是非疑問句(yes/no question),另一類為特殊疑問句(wh-question)。前者要求回答者確定是非,后者則一般以特殊疑問詞如what、who、how等統(tǒng)領(lǐng)整個小句(疑問句傳統(tǒng)分類詳見[15] (480-481)[16](385)[17](203-210)[18](865-917))。關(guān)于疑問句的稱法主要有兩類,分別是interrogative和question,前者是句法上的術(shù)語,而后者則是語義上的稱呼。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認為提問是語言的主要言語功能之一,通過表達人際功能的語氣來實現(xiàn),一般用于尋求信息或服務(wù)。有些系統(tǒng)功能語法家(如[19](181-185))對疑問句的分類和命名與傳統(tǒng)語法相近。

        在加的夫語法中,福塞特從語言功能的角度出發(fā),賦予各種疑問句新的名稱。他認為,任何事件中的交際角色都包括行為者(Performer)和行為對象(Addressee)。根據(jù)不同的交際媒介,行為者可能是說話者或作者,而行為對象相對應(yīng)則是聽話者或讀者。行為者處于提供信息的位置,而行為對象則擔任信息接收者的角色。福塞特把交際事件中的行為者和事件本身都認為是信息的提供者[8](13)。排除某些特殊情況,根據(jù)小句結(jié)構(gòu)中主語和操作詞這兩個成分的先后排列順序,可將小句分為信息給予句和信息尋求句,分別對應(yīng)句法上的陳述句和疑問句。他又按照一個疑問句所尋求的信息類別,將英語疑問句分為極性尋求句(polarity seeker)、新內(nèi)容尋求句(new content seeker)和內(nèi)容選擇尋求句(choice of alternative content seeker),即分別取代傳統(tǒng)分類中的一般疑問句、特殊疑問句和選擇疑問句[8](46)。如“尋求句”(seeker)一詞所示,所有這些信息尋求句都是根據(jù)其不同功能進行分類和命名的。使用“seeker”避免了“interrogative”和“question”之間的混亂不清,更清楚地揭示了疑問句的功能。加的夫語法對英語疑問句的重新命名進一步體現(xiàn)了該語法的功能性,也再次證明了它和悉尼語法一樣都屬于系統(tǒng)功能語法的范疇,它們的關(guān)注點都在于語言單位的功能性,都是從語言的功能角度出發(fā)來考慮和分析問題的。

        4 語調(diào)與標點符號——形式的表現(xiàn)方式

        “形式”的范圍在加的夫語法中的范圍比在悉尼語法中要更為廣泛。加的夫語法認為口頭語篇中的語調(diào)和書面語篇中的標點符號也是意義的體現(xiàn)形式,主張系統(tǒng)功能語法除了句法分析之外,還應(yīng)把語調(diào)和標點符號納入其研究范圍。語調(diào)和標點符號如句法和形式項一樣,直接體現(xiàn)小句的意義,因此也是不同類型的體現(xiàn)形式。以英語疑問句為例,語調(diào)和標點符號的研究將有助于我們了解小句如何表達人際意義。目前從系統(tǒng)功能語法角度研究語調(diào)和標點符號的著作不多,讀者可參考的文獻有譚慈[20]的The Intonation Systems of English。因此,相對于悉尼語法,加的夫語法的研究范圍要更為廣闊一些,考慮到了小句的更多方面。

        四、加的夫語法的不足

        加的夫語法在許多語言問題上對悉尼語法作了補充和簡化,但它也存在不足之處,這主要表現(xiàn)在它對某些問題的分析過于絕對和簡化,此處以其對主位/述位層次的簡化為例。

        小句中成分與成分之間有時會發(fā)生重合,加的夫語法在樹形分析圖中在兩成分間用斜線“/”來表示它們之間發(fā)生了重合。當同一小句中的兩個成分出現(xiàn)重合時,兩個成分融合到一起作為一個成分來表達意義。加的夫語法與悉尼語法的另一個不同點在于,加的夫語法并沒有對小句結(jié)構(gòu)中主語的主位功能和其他成分的述位功能作出清楚標識。而悉尼語法在分析小句的語篇意義時則對主位和述位做了明顯的標記。福塞特認為,在小句分析中標明主位為多此一舉,因為除了在增強型經(jīng)驗主位結(jié)構(gòu),如It was John who kissed Mary結(jié)構(gòu)中,其他情況下與主語重合的任何參與者成分自然成為“主語主位”,他認為這一點是可以推斷出來的,沒必要增加主位和述位這一層。

        經(jīng)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福塞特的這一觀點僅適用于陳述句中的無標記主位,但對于陳述句中的標記性主位和疑問句的主位卻不一定成立。如Finally we were there, 該陳述句中的主語為we,we同時又是小句的參與者成分,但它卻不是小句的主位,因為在它之前有一個環(huán)境成分finally取代了主語成為小句主位。又如What have you brought?,該小句的主語為you,you同時也是小句的參與者成分,但該小句的主位卻是同為參與者成分的賓語what,這是特殊疑問句中的無標記主位。因此,并非所有與主語重合的參與者成分都會自然地成為小句的“主語主位”。主語不一定是主位。所以我們?nèi)匀粓猿猪n禮德的做法,即認為有必要分辨小句的主位與述位并對其進行標識。

        另外,福塞特認為并不是所有的小句中都存在操作詞(Operator),這一說法也值得商榷。這里則不再詳述。這些個別現(xiàn)象表明,加的夫語法在處理一些語言問題上有點過于簡化,從而影響了整個分析,我們?nèi)詧猿挚茖W合理的做法。

        五、結(jié)語

        加的夫語法是系統(tǒng)功能語法的一個分支,是對韓禮德悉尼語法的一種擴展和簡化。它以語義為基礎(chǔ),強調(diào)功能,針對某些語言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獨特見解,同時將言語生成作為主要的研究目的之一,更專注于計算機模型中的言語生成。本文通過介紹加的夫語法的發(fā)展和性質(zhì),包括語義系統(tǒng)、句法類別、體現(xiàn)規(guī)則和小句分析樹形圖在內(nèi)的核心理論,以及主要動詞、“位置”概念、疑問句的分類等具體問題,探討了它與悉尼語法之間的異同,目的在于使更多的中國學者更好地了解這一語法的主要觀點,以及它與悉尼語法的關(guān)系,關(guān)注系統(tǒng)功能語法派別中除悉尼語法之外的其他派別的思想。加的夫語法和悉尼語法這兩個派別是同祖同宗的,在研究中把它們有效地結(jié)合起來,將有助于整個系統(tǒng)功能語法的進一步發(fā)展和應(yīng)用。

        〔參考文獻〕

        [1]馮捷蘊. 加的夫語法在中國[A]. 黃國文, 楊炳鈞. 語篇·語言功能·語言教學[C]. 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2:206-218.

        [2]黃國文, 馮捷蘊. “加的夫語法”簡介[A]. 黃國文, 楊炳鈞. 語篇·語言功能·語言教學[C]. 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2:187-205.

        [3]Fawcett, R.P. Establishing the grammar of “typicity” in English: an exercise in scientific inquiry Part 1 [J]. Educational Research on Foreign Languages and Art. Guangzhou: 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Art, 2006a, (2):71-91.

        [4]Fawcett, R.P. Establishing the grammar of “typicity” in English: an exercise in scientific inquiry Part 2 [J]. Educational Research on Foreign Languages and Art. Guangzhou: 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Art, 2006b, (3):3-34.

        [5]黃國文. Enhanced Theme in English: Its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M].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

        [6]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n.) [M]. London: Arnold/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4/2000.

        [7]Fawcett, R.P. A Theory of Syntax for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M]. Amsterdam: Benjamins, 2000.

        [8]Fawcett, R.P. Invitation to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he Cardiff Grammar as an Extension and Simplification of Hallidays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n.) [M]. Cardiff: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Unit, Cardiff University, 2005.

        [9]Downing, A. ,& Locke, P. A. University Course in English Grammar [M]. New York: Prentice Hall/London: Routledge, 1992/2002.

        [10]Thompson, G.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1]Bloor, T., & Bloor, M. The Functional Analysis of English: A Hallidayan Approach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12]黃國文. 功能語言學與應(yīng)用語言學 [J]. 外語藝術(shù)教育研究(“功能語言學與應(yīng)用語言學”專號), 2006, (2):3-10.

        [13]Carnie, A. Syntax: A Generative Introduction [M]. Oxford: Blackwell, 2002.

        [14]Radford, A. Syntactic Theory and the Structure of English: a Minimalist Approach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15]Jespersen, O. A Modern English Grammar on Historical Principles [M]. Copenhagen: Ejnar Munksgaard;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1949.

        [16]Quirk, R.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M]. London: Longman, 1972.

        [17]Biber, D. et al.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M]. New York: Longman, 1999.

        [18]Huddleston, R.D., & Pullum, G.K. The Cambridg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Cambridg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19]Lock, G. Functional English Grammar: An Introduction for Second Language Teacher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20]Tench, P. The Intonation Systems of English [M]. London: Cassell, 1996.

        (責任編輯:何偉)

        Notes on the Cardiff Grammar

        LIAO Chu-ya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Business Studies,

        Guangzhou 510320,China)

        Abstract: As a branch of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the Cardiff Grammar shares the same basic principles and theories as the Sydney Grammar, although it has different opinions upon certain issues.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core theory of the Cardiff Grammar and discusses some issues concerning this grammatical model, hoping to give the reade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ajor ideas of this grammar as well as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Sydney Grammar.

        Key words: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the Sydney Grammar; the Cardiff Grammar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丰满| 与最丰满美女老师爱爱视频 | 91色老久久偷偷精品蜜臀懂色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婷婷五月国产色综合|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又色| 亚洲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偷拍一区二区三区黄片| 国产麻花豆剧传媒精品mv在线| 无套内射无矿码免费看黄|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午夜少妇高潮免费视频|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区| 欧美老妇交乱视频在线观看| 9 9久热re在线精品视频| 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免费看污|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女同| 国产又湿又爽又猛的视频| 免费a级毛片无码a∨蜜芽试看| 少妇高潮潮喷到猛进猛出小说| 屁屁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神马不卡一区二区三级| 日韩有码在线免费视频| 成年人观看视频在线播放| 西西大胆午夜人体视频| 欧美成人a在线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人成综合网站| 亚洲欧美乱综合图片区小说区| 欧美mv日韩mv国产网站| 九九久久精品大片| 一本之道日本熟妇人妻|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最新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亚洲区一区二区三区四| 激情综合婷婷色五月蜜桃| 精品国内自产拍在线观看| 99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久久| 精品人妻久久一日二个|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