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園高爽,習(xí)劍過后,手提三尺龍泉步上九曲橋,朝湖心亭踱去。橋上清寂無人,盈盈湖水幾與橋平。曲橋雖采用現(xiàn)代建材營造,卻極符合古代園林章法。想起陳從周《說園》里關(guān)乎曲橋的論述——曲橋一般要低于兩岸,近臨水面才有凌波之意。如此看來,此橋設(shè)計倒也貼切。
立于亭中,環(huán)水如鏡,實景虛影相映成趣。仰天極目蒼穹,纖云舒卷,高潔飄逸;俯看水中天宇,云影深潛,浮幻輕移。佇立于這高天深影兩大云蓋合握之中,渺渺如我,真有點兒人在“畫中懸”之感。
小池正在漲水。淵潭本由五水匯聚而成(現(xiàn)僅余四水),故謂之“匯龍?zhí)丁?。五水又與疁城水系連通,或經(jīng)練祁河直入長江,或聯(lián)橫瀝,接瀏河,轉(zhuǎn)注長江。而長江之水叉可謂近人東海,遠聯(lián)太平洋。如是觀之,這小池潭的水位高低竟與太平洋的潮汐消長直接相關(guān)。正是這種感應(yīng)月相的吐納呼吸保證了池水的代謝更迭,玉成了一潭活水。
事物就是這樣普遍地聯(lián)系著的,你看這匯龍?zhí)端臐q落竟然直接受命于38萬公里之上的月亮;它的周期脈動又與太平洋的潮漲潮落息息相關(guān)。有誰還敢小視這有根有脈、自與天地大通的一勺之水。僅憑這一點,它就比大觀園那些“背山山無脈,臨水水無源”的人工水系強得多。
眼下正值大潮。掛劍倚欄,湖亭閑思之際,忽然瞥見池水正悄然漫上橋面,亭基壅水已闊達一米許。我急忙捉劍跳回橋面。幸虧跳得及時,此時漲水突然加快,淹橋之水強獷四溢,勢不可擋。由于表面張力作用,漫水邊緣圓凸,如水銀瀉地,前擁后推,滾流無定。你看它忽而包抄,忽而合圍,形態(tài)莫測,瞬息萬變,很像影視動畫所演示的軍情局勢發(fā)展示意圖,煞是好看。我沉穩(wěn)若定,水進我退,憑欄作“橋上觀”。忽見一昆蟲為水勢所逼,在橋面上慌亂奔突。小蟲無翅,身長不及一公分。纖細的三對節(jié)肢高頻率地蹈動著,求生的本能使它奮起奪路,急欲突圍,免遭溺水之災(zāi)。可憐蟲眼低微,視野如寸,焉知水勢全局之嚴峻。我按劍直立,縱觀水情變化,只見小蟲前方又有一股寬水在作快速推進,正對其構(gòu)成合圍之勢。目光短淺的小蟲對此全然不知,仍在做無謂的盲目拼爭。包圍圈正在快速縮小,連小蟲都知覺到事態(tài)有點危急,更加奮力狂奔。直到圍水已是碗口大小,它才真正感到局勢的萬分險惡,如同熱鍋螞蟻般,急速地在此彈丸絕地里胡亂兜圈,妄圖做最后掙扎。一條小生命頃刻間就要遭到滅頂之災(zāi),讓我不由得憐憫起它來。無奈水面阻隔過寬,我已無力搭救。 然而就在包圍圈漸攏漸收,最后聚縮為一點的一剎那,小蟲突然躍上水面,六只細腳猶如踩在繃緊的亮綢之上,憑借著腳下的凹面張力,飛速劃走,倏忽已無可尋覓。我大為驚詫,沒想到這小東西還有這一絕招。真不愧是隱而不露的高手,自有獨家密藏之殺手锏,這等看家本領(lǐng)非到萬不得已之時決不輕易亮出。蟲兒雖小,尚知潛藏絕技在身,而且居然還懂得尋常之時留一手,專作急難之時的救命一搏,真讓人敬佩不已。細想起來,許多小動物似乎都暗藏這等保命絕活:斑蝥尾部能噴發(fā)白霧,壁虎逃生能自斷尾節(jié),烏賊遇敵能突放煙幕,螃蟹被執(zhí)能棄足掙脫,黃鼬更能屁施毒氣擺脫追敵……皆險境自救之非常手段也。
然而我們這些最為聰明的人類又身藏何種獨門秘笈、避險絕招呢?當(dāng)我們荒山曠野遭遇狼群,或是深海沉船身陷鯊群之時,當(dāng)我們跌入冰川數(shù)丈深淵,或是困于草原荒火之際,我們又將憑借何種應(yīng)急潛能絕處逢生呢?吾不敢知也??蓱z人類,手執(zhí)器械威猛如龍,手無寸鐵不如一蟲!堂堂超級聰慧物種離開身外之物竟是如此無用無能,束手無策,坐以待斃。
或許上蒼也留給我們一些急難求生的活路,但一向居安而不思危的人類,不僅平日里缺乏啟用這種潛能的憂患意識,及到危難臨頭,慌亂之心更是昏然智障,不知該如何利用它們,從而辜負蒼天善意,自喪生機。
想起幾年前的一次夏日晨泳,燈光映照的泳池里,驚見一老者仰躺水中,四肢松弛,僅臉部露出水面,如醉如眠,悠然自得,令我大為驚訝。趕忙下池悉心求教,老者微胖,朗聲說道:“這其實非常容易,一分鐘就可學(xué)會。人體的平均密度本來就比水略低,只要知曉門道,完全可以自行浮起——你只要身子站定,大吸一口氣,讓身體慢慢后仰,渾身肌肉完全松弛,自然就會浮起,想要浮多長時間就能浮多長時間,是一種極好的休息方式?!蔽易鹄险咚裕o定自己,一吸、一仰、一松,果然漂浮自如,極為愜意。你可以享受到一種如同宇航員在外太空飛船里那樣的失重感受,悠哉游哉,不亦悅乎。有道是,魚潛水中其重為零,樂水之人居然連自身體重都可以擺脫,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怡然仰浮之時,我忽然又得一悟——此等漂浮之舉理當(dāng)是人們對“胎兒”狀態(tài)的返本回歸!我們每個人出生前都是漂懸在母親子宮“羊水池”中的,只不過是像潛水員那般有根“管子”和母體相連。人就是在這種失重狀態(tài)下發(fā)育成形的,與水幾乎相同的密度使胎體重壓得以在全子宮均勻散布,這既保證了胎兒免受運動之顛簸又不讓母親有重錘沉墜之感?!捌 北驹撌侨藗兣c生俱來的本事,怎么出了“宮門”就全忘記了呢。如此技巧正可作為落水求生之訣竅,而且一經(jīng)點化真的可以立時學(xué)會。我國江河湖泊多為靜水,每年不知新添多少枉歿溺水冤魂。倘若都能依此小技鎮(zhèn)定仰浮,不亂方寸,又會有多少人能幸免于難啊。一只小蟲尚且能利用水的表面張力踩水逃逸,萬牲之王的人類為什么反而不知利用水的浮力鎮(zhèn)靜逃生呢?人比水輕,造物主給人的這點自然屬性沒準就是讓你落水活命的,為什么竟有如此之多的聰明人到頭來都昏了頭,不去利用這天賜本征?
遐思之際水已開始浸漫前方橋面,對我退路已然構(gòu)成威脅。我適時地從容跳過條條阻水,沿曲橋斗折前行。啊呀!沒想到臨近橋頭湖水已將石岸阻隔開兩米多遠,幸好中間尚余一孔干地,急以此為中際踏點,做兩級跳躍,安然站定岸上?;厥淄?,缺孔已然彌合,來路一片亮水,只有欄桿勾勒出一抹九曲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