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fā)生里氏8.0級地震。剎那間,蒼生泣血,草木同悲,山河變色!\"汶川\",\"5·12\",一個之前不為眾人熟知的地名,和一個表明日期的平常數(shù)字,瞬間成為所有人,尤其是華夏子孫的錐心之痛。
大難興邦。此時此刻,人們心里沒有省份和地域界限,只有一個共同的稱呼——中國人!此時此刻,人們心里沒有性別和行業(yè)的區(qū)別,只有一個共同的信念——抗震救災,眾志成城!
連日來,距離災區(qū)2000多公里的北京,上至白發(fā)蒼蒼的老者,下到蹣跚學步的孩童,每個人都在努力以自己的方式救助災區(qū)人民。有人作為志愿者親赴災區(qū),有人籌集救災物資,有人捐款捐物……聽說災區(qū)需要血液,每個獻血站前面都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僅僅一天,北京血液中心就傳來消息:庫存已滿……
面對災難,中華兒女以愛、以勇氣、以堅強、以令世界震驚的凝聚力,共同譜寫了一首充滿人性之美的偉大樂章。這之中,也有北京市教育系統(tǒng)傾心的詠唱。
以吾行寄吾情——放飛祝愿祈福川災
“映秀中學整棟教學樓只剩下了一根旗桿;
映秀小學,400名學生加上47名老師,活著走出來的只有100多人;
北川中學,已有360名幸存學生獲救,但仍有700多名學生被掩埋……”
震區(qū)校園和校園中的孩子,成為此次災難中牽動人心的最痛,也成為北京市各中小學師生心中的最痛!消息傳來,廣大師生袒露心懷,抒發(fā)心聲,祈福災區(qū)人民。
北京市朝陽實驗小學一年級的李思潼抱著自己心愛的存錢罐,一邊將平時一分一元攢起來的零用錢放進捐款箱,一邊說:“震區(qū)的小朋友一定受了好多苦,希望這些零用錢能夠幫助他們?!?/p>
北京市密云縣太師屯鎮(zhèn)中心小學的一個一年級小學生說:“看完電視,老師和我們都哭了。我想讓他們到我們這里來上學,就住在我們家……” 北京市東城區(qū)和平里一小的學生們利用美術課的時間,在第一時間,用最快的速度創(chuàng)作作品,表達心系災區(qū)的感受和支持抗震救災的決心。東交民巷小學的學生們用紅領巾拼出了一顆顆紅心,在櫥窗周圍掛滿了折疊的紙鶴,以表達自己對災區(qū)同胞的祝福。
北京市財經(jīng)學校5月15日晚上召開的網(wǎng)絡校會——“寄情災區(qū),讓愛傳遞”,原定于21點結束,在師生的強烈要求下,一再延長時間,最終在師生們的淚水中持續(xù)到了23點。
北京市西城區(qū)護國寺小學二(2)班的楊子昕同學,在捐錢的信封外面用水彩筆畫了一顆長著翅膀的心。她說:“這是我的心,我要讓它也飛過去,跟災區(qū)的小朋友在一起?!?/p>
北京市海淀區(qū)羊坊店第五小學的孩子們用承載著對災區(qū)人民祝福的愛心卡,制作了一面愛心墻,上面有象征勃勃生機的太陽,有代表著祝福和平安的千紙鶴……
北京市蘋果園中學的白雯老師滿懷深情地寫下了一首《生命之愛》的詩,向災區(qū)教師同行致以最崇高的敬禮!
2008年5月19日14時28分,全市中小學降半旗,為四川地震遇難者默哀。北京二中學生親手制作花籃,以寄托對震災死難者的哀思。
盡綿薄力,鑄眾志城——師生一心捐款救助
自5月12日至5月19日,北京市各區(qū)縣中小學校共捐款約3100萬元,至截稿日捐款活動仍在繼續(xù)。
在這次捐款中,無論是學校還是個人,很多都突破了數(shù)年來捐款數(shù)目的最高額。另外,其參與人員之廣、積極主動性之高,前所未見。期間,涌現(xiàn)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北京市密云縣第二小學收到了很多1分、2分、5分、1角、5角的硬幣,其中有孩子們砸開存錢罐取出來的,還有家庭生活非常困難的學生平時舍不得花、一點一點積攢起來的。像肖靜同學,本身就是一個希望工程的受助者,根據(jù)她的情況,老師不讓她捐了,她說:“不,我有困難,是好心的范阿姨幫助了我,這回汶川地震了,災區(qū)的小朋友在受苦,我一定要獻上我的一點心意?!比?)班的王一佳和王佳一是這個班家庭最貧困的學生,她倆非常愛學習,可是因為沒有錢,什么課外班都上不了,也從來沒買過零食吃,但每人也都捐出了自己省吃儉用攢下來的5元錢。
北京市大興區(qū)青云店第一中心小學李家奇同學的父母都是聾啞人,他用手語與父母進行交流,要了10元錢,又加上自己平時攢的90元,合在一起捐給了災區(qū)。方波老家在河南,跟爸爸、媽媽在北京靠收售舊物謀生,回家跟爸爸、媽媽說這件事的時候,媽媽說:“捐吧,咱多捐點兒,災區(qū)就能早點蓋上新房?!?/p>
北京市西城區(qū)第四十一中學81歲高齡的退休老教師易家菊老人,雖然身住敬老院,還特意讓女兒送來2000元捐款;85歲高齡的老教師劉正儀老人,在行動不便的情況下,還親自到學校捐款1000元;第二一四中學80多歲的離休孤老田培渝老師,也拿出了2000元捐給災區(qū)人民。
北京市東城區(qū)五中分校身患絕癥的初三學生石光遠讓其父親代表他捐獻了1000元;順義區(qū)楊鎮(zhèn)中心小學身患絕癥的于穎老師,帶頭捐助了2000元;延慶縣第二小學一(7)班的劉欣航同學,患有腦癱疾病,生活不能自理,仍在阿姨的攙扶下來到學校,捐款200元;京源學校的王國強老師,除了自己捐款,還替已經(jīng)去世的母親捐了一份,他說:“如果母親在世,她也一定會捐的?!?/p>
愛,沒有終結 ——做好援助后續(xù)工作
緊急救災之后,四川災區(qū)將逐漸進入恢復、重建階段,為了在新階段中發(fā)揮各自力量,繼續(xù)為災區(qū)人民盡一點兒綿薄之力,北京市中小學師生都以自己的行動,延續(xù)著自己的愛心與資助。
北京市西城區(qū)研修學院李佟慧老師參加完信息技術部的抗震救災緊急會議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給信息技術部領導發(fā)來短信說:“我沒有什么語言能夠表達一位老教師看到學生被毀滅的心情。我覺得捐一點錢不足以分擔我黨面臨的這次巨災,如果有可能,我愿認養(yǎng)一位孤兒。”如今,很多個人甚至學校都在聯(lián)系定向資助事項,希望能長期資助孩子以后的生活與學習。
北京市西城區(qū)教委決定,本學期西城區(qū)中小學將接收四川災區(qū)的適齡青少年到校借讀,學校免收學生借讀費,并免費提供學習所需的教材。
北京市崇文區(qū)教委為受災地區(qū)在京務工子女提供了心理調適輔導。教育研修學院心理教師馬成奎以\"勇敢面對現(xiàn)實,努力調適心理\"為主題作了心理調適講座,并為家中失去親人的打工人員提供了個案輔導。
北京市海淀區(qū)萬壽寺中學和都江堰市的聚源鎮(zhèn)中學在2007年11月份就建立了手拉手互助關系。在這次地震中,聚源中學的一棟教學樓垮塌,部分學生被廢墟掩埋。從地震發(fā)生后至現(xiàn)在,萬壽寺中學校長就一直通過短信和聚源中學校長保持著聯(lián)系,并積極策劃幫扶活動。
北京市京源學校委托區(qū)紅十字會幫助學校聯(lián)系一所在四川災區(qū)的學校,以便今后長期幫助災區(qū)學校的重建。
附:一個爸爸在抗震一線的孩子的心聲
爸爸,我為你驕傲
北京市豐臺區(qū)第五小學劉躍勍
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fā)生了里氏8.0級地震,這次強烈的地震,給災區(qū)的人民帶來了極大的損失。我的爸爸作為中國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的副總隊長,臨危受命,第一時間乘坐軍用飛機趕赴四川災區(qū)。
發(fā)生地震的第二天,爸爸打來了電話,向我們說了他在四川的情況。那時他在都江堰聚源鎮(zhèn)小學,他和那些救援的叔叔們在悲痛中救出了19名還有生命體征的小同學。爸爸對我說,地上躺的全部是死去的小同學的尸體,他邊走邊對那些尸體說:“小朋友,對不起,叔叔沒有辦法!”爸爸說到這些的時候,聲音有些哽咽,我感覺到他在哭。他說:“在廢墟里的小同學全部是像我這么大的孩子,他們喊著:‘叔叔救我!叔叔救我!’”我聽到爸爸說的這些后,眼淚一下子就流了下來。當我得知爸爸從地震那天到13日這一天多的時間里,一口飯都沒有吃,一分鐘都沒有睡時,我特別擔心。我讓爸爸去睡會覺,爸爸說:“那怎么行!時間就是生命,多工作一分鐘,就能多救出一條生命!”現(xiàn)在,每次爸爸給我打電話,我的聲音都會哽咽,但我跟爸爸說話的時候,總會讓自己堅強一些,盡量不讓爸爸擔心。但每次打完電話后,我都很擔心爸爸的安全,會跑到自己的房間大哭一場,我還怕被媽媽看到,讓媽媽擔心。
昨天,爸爸又打來了電話。他說他救出了一個映秀鎮(zhèn)被埋了146個小時的女子,我感受到了爸爸的偉大,他不愧為“生命的使者”。5月16日那天,中央電視臺的法制頻道,報道了爸爸救援的情況。我是在網(wǎng)上看到的,爸爸在接受采訪的時候,當?shù)匕l(fā)生了余震,爸爸站都很困難,讓我十分揪心。看著爸爸在電視上搖晃的身影,我的眼淚又情不自禁地掉了下來。
“爸爸,你是好樣的,我為你驕傲!”
隨著日歷一頁頁翻過,\"5·12\"噩夢會漸漸淡出一些人的記憶。但是,抗震救災不是一時的事,災區(qū)重建,不僅需要救災那樣的高度熱情,還需要打持久戰(zhàn)的意志和耐力,它將以更高的難度考驗我們與災區(qū)人民同甘共苦、同舟共濟的決心,考驗我們對災區(qū)人民的真心、愛心,考驗我們的責任感,也考驗我們的毅力。值得安慰的是,萬眾一心的中國人有準備戰(zhàn)勝任何困難。在地震后的第一時間,北京已經(jīng)有幾所學校委托紅十字會在四川地區(qū)尋找學校,建立\"手拉手\"的伙伴關系,以便幫助他們重建和長遠發(fā)展。今后,必定還會有更多的人、更多的學校、更多的群體,以更多的形式,幫助災區(qū)學校度過難關。
讓幸存的人活得更好,是逝者的心愿,也是我們的心愿。
所以,活著的中國人,加油!用我們的行動,告慰逝者的在天之靈,讓汶川不再哭,讓中國不再哭!
汶川,讓我們一起選擇堅強!
(真誠感謝北京市各區(qū)縣教育工委和教委迅速、及時地為本刊提供信息和圖片。)
編輯 王雪莉杜 銳付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