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人類教育發(fā)展史,每一項新的教學技術的應用,都給教學活動提供了新的發(fā)展空間,使教學活動在整體上得到豐富和提升。 教學活動的具體過程、組織方式以及質量效益等都和教學活動中使用的工具密切相關,隨著社會發(fā)展而不斷更新教學設備、優(yōu)化教學技術是教學發(fā)展的歷史規(guī)律和客觀要求?!吨袊逃母锖桶l(fā)展綱要》第十一條明確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并對這種應用的立足點作了明確的闡述:“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薄俺浞职l(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筆者在地理教學中,根據學科的特點及學生的年齡特征利用多媒體優(yōu)化設計,從而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就會勤奮,而勤奮往往和踏實自信緊密聯系。傳統的地理教學使課堂顯得枯燥、呆板,學生沒興趣。如果利用地理課件展示問題將又是另外一番情景。如在教授《澳大利亞》一課時,筆者先播放了一段澳大利亞風光短片,旖旎的風光和輕柔的音樂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熱情。然后,我因勢利導“假如你去澳大利亞旅游,你會選擇什么交通方式,去哪些地方?澳大利亞有哪些礦產資源?它有哪些稱號?是如何形成的?旅游回來你會給大家?guī)裁炊Y物?這樣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運用多媒體技術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地理教學中有許多重要的地理現象和地理過程是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如果借助于多媒體制造模擬的運動現象,化不可見為可見,化抽象為實象,化靜為動,使學生接受視覺的沖擊,再配之以精練的講解,可以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最近發(fā)生在四川汶川的5·12大地震,學生在沉痛的同時也有疑惑:地震是如何形成的?如果僅憑“一塊黑板和一支筆”,很難講清地震的原因。而通過多媒體課件,可以充分展示地球板塊構造和模塊運動積壓過程,使學生輕松地理解了地震的真正原因。
運用多媒體技術培養(yǎng)學生識圖、析圖和用圖的能力
地理教學中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是學生貫于始終的基本技能,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對地圖的認識,而且能幫助學生建立形象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會學生通過閱讀地圖對各種地理現象進行概括判斷推理也是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的基本要求。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識圖、析圖、用圖乃制圖的能力。如講《俄羅斯》一節(jié)時,筆者先制作一幅空白地圖并分別制作了行政區(qū)劃、地形地貌、氣候、礦產、工業(yè)區(qū)和工業(yè)中的農業(yè)帶等多幅投影底片。講課時根據不同的問題,在底片上復合相應內容的投影片。課前提問,課堂訓練時可立即變成空白圖。通過讓學生互動,進行圖表理解,添圖訓練,學生的識圖、填圖能力得到了訓練和強化,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運用多媒體技術增大信息容量,豐富教學內容
傳統的教學過程,教師在授課中局限于課本上的知識點,課堂教學容量有限,很難進行宏觀對比。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快速呈現多種信息,豐富教學內容,開拓學生的眼界。如在講《我國礦藏》時,除了介紹礦產分布外,還利用多媒體介紹了我國對礦藏的開發(fā)利用情況,并且與國外先進國家進行對比,同時顯示開發(fā)時所帶來的環(huán)境破壞,及我國實施的各種環(huán)保措施,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愛國意識。又如在《眾多的人口》一節(jié)教學中,筆者布置了一項作業(yè):我國人口分布現狀是否合理?學生通過網絡,旁征博引地引用地理資料,全面分析我國人口分布現狀的自然人文地理成因,還論述了我國人口眾多,實施計劃生育國策的必要性,思想認識上得到了升華。
盡管多媒體技術具有極大的優(yōu)勢,但是也不能代替的教師的主導作用。多媒體只是一種技術,無論多先進,它在課堂教學中所起的作用只有一條:幫助教師達到教學的效果。英特爾#8226;貝瑞克博士說:“計算機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師才是真正的魔術師。”因而,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心理特點、教學內容、學生實際等諸多因素,科學地有針對性地設計多媒體,適量地運用多媒體這種教學手段,才會起到“動一子而全盤皆活”的作用,才能發(fā)揮多媒體的最大功效,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作者單位:河北省巨鹿縣辛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