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遠小口棗”原產(chǎn)于甘肅省靖遠縣石門鄉(xiāng)小口村,以果大、肉厚、核小、甜脆清香而聞名遐邇。其果肉綠白色、質疏松、汁少、味甜,為優(yōu)良的鮮食和制干兼用品種。
生長結果習性
樹勢強健,發(fā)枝力強,樹體較大,干性強,樹姿開張,外圍枝下垂,樹冠呈自然圓頭形。1年生枝紫紅色,葉橢圓形、濃綠色、較厚。聚傘狀花序,自花授粉能力強,但配置授粉樹能明顯提高坐果率。每個棗頭一般抽生6~10個二次枝,棗股壽命8~14年,每個棗股抽生棗吊3~10個,以3年生棗股結果最好,產(chǎn)量最高。早實豐產(chǎn),一般定植后2~3年開始結果,6年后進入盛果期。坐果率較高,產(chǎn)量高而穩(wěn)定,盛果期一般株產(chǎn)50公斤,最高株產(chǎn)200~250公斤。
果實經(jīng)濟性狀
果實圓柱形,梗洼平或凹,果頂圓整,頂洼小而中深,果肩平圓,果面稍有突起。果皮中厚、紫紅色、油亮,果點較大、分布密。果肉綠白色、質地疏松、汁液少、味酸甜,品質上等。經(jīng)甘肅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農(nóng)業(yè)測試中心檢測,鮮棗平均單果重21.82克,可溶性糖含量28.4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3.50%,蛋白質含量2.12%,脂肪含量0.77%,維生素C含量1305微克/克;干棗可溶性糖含量64.4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68.90%,蛋白質含量3.88%,脂肪含量0.77%。棗核中等,可食率94.6%,出干率58.6%以上。不裂果。
物候期與適應性
在甘肅省靖遠縣,該品種4月下旬萌芽(棗頭比棗股晚2~3天),5月上旬展葉,5月25日左右初花,6月中旬盛花,9月下旬果實成熟,10月下旬開始落葉,果實生長期100天。靖遠小口棗適應性強,耐寒冷、耐鹽城、耐瘠薄,適宜在中性和微堿性的沙壤土或黏壤土上生長。喜光,宜選擇向陽、避風的園地種植(彩圖參見85頁圖1)。(甘肅省林業(yè)科學技術推廣總站 楊斌 郵編:730046 甘肅省靖遠縣林業(yè)技術推廣站 張可靜 郵編:73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