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以后,白話文有長足進展,北大教授劉半農(nóng)(復)筆鋒最健,罵古文是死人的文學,白話文才是活人的文學,說林琴南寫的小說,是桐城派文章的借尸還魂。這個說法,轟動一時。他提倡一種“俗文學”,認為文字越通俗越好,而且在《北京晨報》副刊上,登了一段征求“國罵”的啟事。先征求全國各省各縣市的地方性“罵人”的語詞,然后搜集起來選出一種最通行的語詞,稱作“地方罵”和“國罵”。
這種征求方法很新奇,大家感到異常有趣。當天語言學家趙元任博士跑到劉氏宿舍里,進門就把桌子一碰,指著劉氏大罵:“他媽的,你這個小子真無聊透了!”接著就操著安徽話罵他“×××”,湖南話“×××”,四川話“×××”,大罵了一陣,拂袖而去。接著周作人也來了,一口紹興話:“仰東入×!”罵得劉氏啞口無言。后來劉半農(nóng)去上課,一個寧波學生也指著他罵“娘×匹”,一個廣東學生跟著就罵“丟那×”。劉半農(nóng)覺得這事未免過火,深悔多此一舉。事后胡適之勸他,現(xiàn)在國語運動剛剛展開,你來一個“俗文學”的罵人語匯,勢必騰笑士林,后果堪虞。劉半農(nóng)這才偃旗息鼓,沒把征求到的罵人語詞匯編成冊。
(選自《閱世品人錄:章太炎家書及其他》/陳存仁 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