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課程改革不斷推進、持續(xù)深化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遇到了不少困惑,產(chǎn)生了一些疑慮,同時也在積極地反思和研究。本文就如何實現(xiàn)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對具體課例的分析出發(fā),提出了感悟生活、自主探究和關(guān)注社會三大主要教學策略。
關(guān)鍵詞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6148(2008)2(X)-0012-3
新課程一路走來,教師的教的行為、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和關(guān)系正發(fā)生著巨大的轉(zhuǎn)變。課堂教學由“沉寂”到“熱鬧”,又由“熱鬧”到“常態(tài)”,不斷地更新,不斷地轉(zhuǎn)化。在這過程中,新課程的廣大實踐者始終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困惑:以前的課堂上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也很辛苦,最后學生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而如今課堂上“鶯歌燕舞”,學生學得很輕松,結(jié)果學生的發(fā)展同樣收效甚微,這課改到底應該怎樣繼續(xù)下去?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人們越來越關(guān)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何提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全面、有效、持續(xù)的發(fā)展?筆者認為:感悟生活、自主探究和關(guān)注社會是具有實質(zhì)性作用的三大有效策略。以下筆者結(jié)合課例初二物理“壓強”的教學過程,談個人的一些實踐體會。
1 感悟生活 觸摸隨處可見的物理
【片段一】
上課時,老師出示一只生的雞蛋,將其放在手心中,然后使勁地握住它,再使勁地捏,雞蛋沒有被捏碎。
教師:也許老師用的力不夠大,請一位力氣最大的男同學上來試試。
一男同學上前,握住雞蛋,非常用力地使勁捏,試了幾次還是沒能捏碎雞蛋?!斑祝俊睂W生們覺得奇怪了,印象中雞蛋是非常容易碎的呀!
這時,教師拿起雞蛋,往燒杯的邊沿上輕輕地“啪”一下,雞蛋就碎了。
“雞蛋剛才還顯得那么堅固,怎么一會兒又這么不經(jīng)打?”問題一出,立即引起了學生們的熱烈討論。
【片段二】
教師打開多媒體課件放映幻燈,如圖1所示,學校生活區(qū)外墻的頂部插滿了碎玻璃。
教師:墻上為什么要插那么多的碎玻璃?
學生討論,回答:可以御防小偷,防止壞人翻墻進來。
教師:碎玻璃是怎樣防小偷的呢?
學生七嘴八舌開始相互討論。
教師繼續(xù)播放多媒體課件,如圖2所示。
教師:知道這是什么嗎?
有幾位學生舉手了:是盲道,它專供盲人走的路。
教師:請大家仔細觀察,盲道與一般道路有何不同?盲人眼睛看不見道路,他們是根據(jù)什么來辨別道路的呢?
學生又開始熱烈討論了。
……
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往往過于強調(diào)知識的系統(tǒng)邏輯性,而忽視了生活性和現(xiàn)實性,使物理教學游離于學生的生活,斷開了物理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使許多學生對學習物理望而生畏。
追求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學,首要的策略就是要積極地創(chuàng)設一個真實的物理情景,讓學生去經(jīng)歷、去感悟、去思考,而這真實的物理情景,最直接最可靠的來源便是學生親歷的生活和身邊的事物。其實,物理學本身就是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一門學科,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筆者強調(diào)讓學生感悟生活、觸摸隨處可見的物理,不僅是指教學內(nèi)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關(guān)注自己的生活世界,關(guān)注生活的細微之處,從生活中尋找、發(fā)掘?qū)W習的素材,進而在情感上體驗和感悟平凡生活的豐富與多彩。上述教學片段中,將小實驗“雞蛋的碎與不碎”、“圍墻上的碎玻璃”、“人行道上的盲道”等學生日常生活現(xiàn)象引入課堂,一下子拉近了物理與生活的距離,為學生找到了物理的“生活原型”,使學生覺得“原來物理就在我們身邊”。學生以這些生活經(jīng)驗作為支撐,接下來安排學生的科學探究與自主學習,就成了順水行舟之勢。
2 自主探究 關(guān)注三維目標的達成
【片段三】
教師打開多媒體課件播放幻燈,如圖3所示,一個武警戰(zhàn)士躺在滿是釘子的木板上,身上再壓著一塊巨大的石板,另一戰(zhàn)士舉錘擊打石板。
學生看了后驚嘆不已。
此時,教師馬上拿出早已準備好的一塊帶有許多釘子的木板,一塊只帶一個釘子的木板,以及氣球、砝碼和一個支架,如圖4所示。
教師:我們來研究一下剛才看到的畫面中的情景。猜測一下,氣球放在一個釘子上和放在許多釘子上,用相同壓力往下壓時,哪次更容易被刺破?說說你的理由。
學生甲:放在一個釘子上容易破,因為受力比較集中。
學生乙:放在許多釘子上容易破,因為許多釘子一起刺,刺破的概率就大。
學生議論紛紛,看法不一,彼此都說不服了對方。
教師隨即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
【片段四】
教師:你認為壓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有怎樣的關(guān)系?
學生猜想:
1、與壓力的大小有關(guān),力越大效果越明顯。
2、與受壓的面積有關(guān),受壓的面積越小效果越明顯。
實驗桌上準備好了用釘子做腿的小桌、海綿、砝碼、木板、盛有適量水的礦泉水瓶和裝有沙子的容器等。
學生設計實驗,進行探究實驗……
學生交流實驗結(jié)果,猜想1、猜想2都正確,分別得到了驗證。
這時,學生丙突然舉手發(fā)言:壓力的作用效果還與受壓物體的材料、質(zhì)地有關(guān),質(zhì)地越軟,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教師:請你說說你是怎么得到這個結(jié)論的?
學生丙:用同樣的砝碼,一次放在海綿上,一次放在沙子上,結(jié)果砝碼放在海綿上就陷得深,壓力的作用效果更明顯。
底下馬上就有同學發(fā)表不同的看法:不對,書上只有兩個空格,填“壓力”和“受力面積”就正好了。
(教學中教師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景,很突然,學生們的觀點分成了相反的兩派。)
教師:丙同學的實驗很有獨特性,很有創(chuàng)意,大家不妨用實驗共同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最后經(jīng)過師生共同研究、討論,一致認為:相同面積上受到相同壓力作用時,不同物體所產(chǎn)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同學們?yōu)檫@課本之外的“重大發(fā)現(xiàn)”興奮不已,紛紛送給丙同學熱烈的掌聲。
……
轉(zhuǎn)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注重探究性教學,已成為廣大物理教師的共識。追求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學,其中一條十分重要的策略便是積極推進學生的自主探究,讓學生親歷探究的全過程,去體驗、去質(zhì)疑、去摸索、去求證,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實現(xiàn)教學的三維目標。對于學生的自主探究,筆者有幾點實踐體會。其一,自主探究不是學生的任意探究、盲目探究,而是目標指向十分清晰明確的探究活動。教學片段三中,學生對氣球哪一次更容易被刺破有著截然不同的兩種看法,處于激烈的認知沖突之中,教師緊緊抓住了這一機遇,緊隨其后的學生自主探究活動,其方向就直指探究活動的目標與問題的核心。其二,學生的自主探究,有時需要教師保持“無為而教”的自我克制,只要學生探究的方向不發(fā)生偏離,教師就不必過多的干擾學生的自主探究空間,讓學生去充分探究、主動探究、有效探究。其三,探究性教學是一個開放的、變化的、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教學片段四中,當丙同學發(fā)表了獨到的見解時,教師趁勢給全班學生增加了一個自主探究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討論和交流來解決這一問題,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馬上被有效地調(diào)動起來了,更為學生在三維教育目標上達成和落實作了巧妙、精彩的詮釋。
3 關(guān)注社會 體驗學以致用的價值
【片段五】
教師:大家是否了解在建造鐵路時,鐵軌是不是直接鋪在地面上的?
乘過火車的同學踴躍發(fā)言:不是的,鐵軌下面有枕木。
教師打開多媒體課件,放映幻燈,如圖5所示。
教師:為什么鐵軌下面要加枕木?如果鐵軌直接鋪設在地面上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
學生運用剛學過的壓強知識,討論,交流……
教師接著放映多媒體課件的一段視頻:工人操作著壓路機在平整路面。截圖如圖6所示。
教師:剛才大家看到了新修公路時,壓路機碾過的路面,就象電熨斗燙衣服一樣,原本七高八低的路面一下子變得很平整了,誰能說說其中的道理?
學生們熱烈討論著,交流著,爭相發(fā)言。
【片段六】
教師打開多媒體課件,放映幻燈,畫面上出現(xiàn)一輛坦克及思考題:
(1)一輛坦克質(zhì)量為20t,每條履帶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2m2,問:坦克行駛時對地面的壓強有多大?
(2)一個中學生站在水平地面上,提起一只腳,并踮起另一腳的腳尖,估算一下這個中學生對地面的壓強有多大?
(3)比較一下結(jié)果,你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兩位學生被請到黑板前板演,其他學生在下面運算。
運算結(jié)果很快出來了:
坦克對地面壓強為5×104Pa;中學生對地面的壓強約為(4.8~6)×104Pa。
“咦,怎么差不多大?”許多學生覺得奇怪,開始議論了。
教師就勢發(fā)問:“坦克為什么要裝兩條寬寬的履帶?”、“你能否產(chǎn)生比這輛坦克還要大的壓強嗎?”
學生的思維大門瞬息之間充分被打開了。
……
追求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學,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策略是要引導學生關(guān)注社會,運用物理知識、物理規(guī)律去解釋和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充分體驗到學以致用的樂趣和價值,體驗到揭示種種奧秘時帶來的成功與喜悅。
物理知識在學生的日常生活、科學技術(shù)和社會生活中有著廣泛應用,可以說,人類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都與物理學的發(fā)展和進步息息相關(guān)。要實現(xiàn)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學就必須圍繞著學生的生活、科學、技術(shù)和社會來展開,使學生在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了解它們的實用價值,懂得在社會中是如何運用的。從了解、掌握物理知識與技能,到運用它們?nèi)ソ鉀Q實際問題,對同學思維來說是一個質(zhì)的飛躍,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地去搭建這樣的平臺,幫助他們順利地實現(xiàn)這種思維上的飛躍。上述教學片段中,當學生運用壓強知識揭示了“鐵軌要鋪在枕木上”、“壓路機可以輕松地壓平路面”,以及“坦克上要安裝兩條履帶”的科學道理時,帶給他們的是久久洋溢在心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關(guān)注和探討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學,緣于課程改革實踐過程中,許多教師面臨的一些困惑,以及對這些困惑的思考。筆者相信,實現(xiàn)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學,實施的教學策略可以各取所長,各顯其能,最終都將落實到學生在三維目標上是否得到全面發(fā)展和持續(xù)發(fā)展。筆者愿與廣大師生共同努力,探索一條有效的、充滿活力的物理教學改革之路。
參考文獻:
[1]普萊斯頓·D·費得恩,王錦等譯,《教學方法:應用認知科學,促進學生學習》,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
[2]余文森,吳剛平,《新課程的深化和反思》,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