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貓正在玩轉泱泱中華符號帝國,而耐克前幾天又在上海耍了一把中華功夫符號,讓羅納爾迪尼奧和少林十八銅人踢球過招,桑巴足球大戰(zhàn)功夫足球,這種吸引眼球的創(chuàng)意實在高明。阿迪達斯如果想比創(chuàng)意,可以讓貝克漢姆和女子十二樂坊或芳華十八一起踢一踢香艷繡球。
我沒有貶抑這些春色無邊的民樂佳人的意思,誰不喜歡看琵琶女的纖手尤其是粉腿呢?女子十二樂坊做過日本的內衣廣告,芳華十八也曾在報紙上登廣告尋客戶,這都說明她們的老板或經(jīng)紀人市場定位準確:為消費社會為流行文化提供養(yǎng)眼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符號。然而難道她們不養(yǎng)耳嗎?沒錯,她們是音樂團體,而且似乎還是民族音樂團體甚至高雅音樂團體,但是認真說到創(chuàng)作,她們其實并不如S.H.E或Twins。那只是借用了民族文化符號(民樂+旗袍)的流行音樂服務機構。這沒有任何不對,應當祝女子十二樂坊和芳華十八生意興隆。
但如果把這樣的美女團奉為中國音樂乃至中國文化的代表,是不是太搞笑了?然而,張藝謀4年前的“雅典8分鐘”模仿的,恰恰就是女子十二樂坊式的民樂粉腿路線,這似乎已經(jīng)成為中國當代文化的經(jīng)典符號。要的不是文化的創(chuàng)造,而是符號的創(chuàng)意,雖說人多力量大,雖說重復就是力量,但你總不能把女子十二樂坊變成女子二零零八樂坊吧?
我一位歐洲朋友在廣州觀看了專門舉薦給他的中國音樂拳頭代表芳華十八之后,困惑地問我:“我很尊重你們的熱情,也尊重那些女孩的表演,但是你們的政府難道不知道這跟音樂創(chuàng)造沒什么關系嗎?我在中國生活了二十年,了解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音樂非常有力量非常豐富。但他們給外國人推薦的卻盡是那些東西,難道他們真的以為那些能代表中國音樂和中國文化嗎?”
我回答說:“對沒文化的人來說,那確實就代表了中國文化,或者說,代表了中國的沒文化。另外,也可能把你們當成傻老外,只不過向你們推銷一些中國旅游紀念品?!?/p>
芳華十八是為歐洲貴客真彈真拉的,這已經(jīng)很不錯了。我是說,其實她們很習慣假拉假彈,坐在舞臺上放CD。既然大家就想找?guī)兔琅畞眇B(yǎng)眼,那么誰會關心演奏的真假?
希臘大作家卡贊扎斯基1935年在北平一位士紳家里曾親聆一場“無聲音樂會”:
“大廳深處是由灰色絲綢做背景的舞臺。演奏者到來,鞠躬,坐下。小鼓,中國的七孔笙,中國古老的簫。地上放了一個巨大的有25根弦的琴,他們稱為古箏。兩個男孩擎著兩根長長的笛子。年老的主人張開雙手,作鼓掌狀,但雙手沒有合掌。那是無聲音樂會開始的信號:樂手舉起鼓槌,嘴唇湊近笛子,沒有吹。手指卻在笛孔上迅速動起來。一片寂靜。鼓槌在空氣中上下飛舞,卻不接觸鼓皮;古箏手埋首于古箏,手指在動,偶爾停下,全神貫注,諦聽無聲之聲。什么也聽不見。好像音樂會是在遠處,很遠處,在陰影中,在生命的彼岸舉行,而你只能看到他們在演奏,鼓槌在絕對的安靜中上下擺動。所有人眼盯著樂器,沉浸在無聲的和諧里。每個人都遵循樂師的節(jié)奏,自己補充韻律,音樂的無聲無語在腹內翻騰?!?卡贊扎斯基《中國紀行》)
原來我們早就有假拉假彈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這場無聲音樂會本應寫進音樂史乃至哲學史,讓約翰·凱奇也坐在卡贊扎斯基身旁。鄰座的中國文人告訴希臘文人:“對一雙久經(jīng)考驗的耳朵來說,聲音是多余的。解脫的靈魂無須行為,真正的菩薩沒有身軀?!?/p>
但對未經(jīng)考驗的耳朵來說,聲音更是多余的。眼下正是大音失聲的時代,正是失聰?shù)闹袊?/p>
如果芳華十八的CD突然放不出來,或者音響出故障出不了聲,那么那些美女們就可以一舉再現(xiàn)1935年那場偉大的無聲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