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讀到的第一本書是童話《小布頭奇遇記》,那年我大概5歲。當時是書籍非常匱乏的年代,我們一家住在媽媽工作的機關宿舍大院內,但我們家屬于平民階層,父母的微薄收入每個月用來支付養(yǎng)活我們兄妹三人的生活費已屬勉強,所以指望父母買書是不可能的。所幸的是:第一,大院以及周圍的其他機關宿舍大院里,有一些官家子弟,他們家有書的哦;第二,我有一個大我7歲的哥哥,而且他非常喜歡看書,哥哥年齡比較大,所以就會經常利用他的智力和體力,從鄰居那些家境比較好的小孩子手中或是騙或是搶一些書來看。我推斷,這本書就是這樣來的。
我拿到的《小布頭奇遇記》是一本破損不堪的書,連封面和封底都不見了,還卷著邊,但里面的插圖太精彩了,小布頭畫得好可愛呀,而且,每頁的文字都配有插圖。我立刻撲進了這本可愛的書里。從此,我迷戀上了書里的世界。
小學三年級以后,因為學會了很多字,我愛上了閱讀大部頭的長篇小說,其中印象極其深刻的一本是《青春之歌》。
這本書的由來,也要交代一下。在我的鄰居中,有很多是在機關里做官的,其中有一個官家的女兒,暫且叫她非吧。非比我大一歲,為人很豪爽,我們之間也還算談得來,我最喜歡跑到她家去玩。因為她家的樓上,有一個很大的書架,書架上有很多的書。長大以后的我,還會夢到自己小心翼翼地來到非家去找她,她讓我自己上樓去找書看,我噌噌噌地跑到樓上,面對著書架上的書,興奮得要死。《青春之歌》就是這樣被我發(fā)現(xiàn)的。
那是一本很破舊的書,掉了書皮(奇怪的是,那年頭沒有書皮的書怎么那么多)。所以我看到的第一頁就是寫林道靜媽媽被地主欺負的情節(jié),現(xiàn)在看來,素材屬于少兒不宜,但作者描寫得很含蓄,所以對幼小的我的心靈并未造成絲毫毒害。
看了好幾天,拿去還書的時候,恰好非的爸爸在家,他看到我把書遞給非的時候,就當我面沖著非大發(fā)雷霆,大意是說,你怎么隨便把書借給別人看?你看看,把書弄成了什么樣子!我站在那里,心里感到羞愧萬分。
在我上了高中以后,家里的經濟情況有了一些好轉,媽媽就慷慨地允許我買雜志讀了,那是雜志盛行的年代,一下子涌現(xiàn)出很多好雜志,令我目不暇接。在放學的時候,路過郵局書報亭,我經常買的雜志有《收獲》、《當代》等。
其實那時候,哥哥和姐姐都在外地讀大學,雖然那時讀大學的學費基本是免的,但花費也蠻大的,所以媽媽這么縱容我花錢,完全是因為母愛吧。記得有一天和媽媽一起上街,我一口氣讓她給我買了90多元的書刊,這筆錢在那時算不少了,但媽媽一點也沒猶豫就全部替我買了下來。
大概是因為閱讀很多而且很廣的緣故,我寫作文一點也不費事,每次大大小小的賽事,我總是無一漏網地拿到最高獎。
我覺得閱讀對我最大的意義,是令我安全度過了青春期?,F(xiàn)在看到有專家說,青春期是一個人的一生中急風暴雨的時代。我的青春期雖然談不上是急風暴雨,卻也是郁悶連連,這是個喜歡自己制造郁悶的年齡,而閱讀,成了我的一個安全的出口。當時的父母,都忙于生計,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精神狀態(tài),而社會也沒有今天這樣的人文關懷,我唯一能借助的就是讀書。
現(xiàn)在我成了一個心態(tài)健康、心靈豐富的人,感謝那時的閱讀。感謝我的母親。
伍美珍知名青少年書籍品牌“花衣裳”創(chuàng)始人之一。共出版60余部校園題材作品,代表作有《同桌冤家》、《做好學生有點累》等。少男少女的成長是她所有小說中關心的主題,她以女性作家特有的敏感、細膩、體貼和善良,走進了少男少女的情感和心靈世界,幽默和深情兼具。
最喜歡:簡單和真誠,留戀童年和青春
最擅長:寫故事
最不擅長:認路
個人網站:花衣裳青少年文學網(www.hyst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