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學(xué)家蒲松齡,字留仙,因為家鄉(xiāng)有一眼泉水名叫柳泉,他就依此給自己取了一個別號叫“柳泉居士”。柳泉邊有一棵大樹,蒲松齡在下面搭了一個茶棚,看到這里,也許大家會想:難道這位作家要棄文從商了嗎?非也。蒲松齡是要在這里收集素材。一有行人路過,他便熱情地邀請對方坐下,然后端上一碗茶,不求銅錢半文,只求對方講個故事,或者說段路上奇聞。久而久之,人們都知道了柳泉邊有個愛聽故事的奇人。后來,人們便紛紛前來為他講述奇聞軼事,不少人還將故事寫進信里寄給蒲松齡。蒲松齡的茶棚,沒有收獲一文銅錢,卻收獲了一部不朽的傳世名著《聊齋志異》。
博士丁的話:
雖說“百聞不如一見”,但渺小的我們又怎能一一親歷大千世界呢?善于吸取別人的生活經(jīng)驗,可以積累更為廣博的間接材料。蒲松齡困頓鄉(xiāng)間,卻能寫出收集了近500篇文言短篇小說的《聊齋志異》,這得力于他善于從別人口中搜集素材。我們也一樣,一定要多聽多搜集廣博的材料,那樣文章才會寫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