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中國文化中最大的誤解和謊言。對于孔子連篇累牘的敘述早已將孔子的本樣掩埋了。每一個視角、每一個聲音后面都潛伏一個尚未展開的話語系統(tǒng)。沒有“我”,也就談不上孔子的存在。孔子在改變我們的生存方式上面究竟發(fā)揮了多大作用是難以計算清楚的,孔子并沒有強(qiáng)迫我們,催趕我們的恰恰是我們自己的理解。
歷史是一種感覺,文化是一種形象。在人們的記憶中,孔子是一個遙遠(yuǎn)的背影。這個記憶與發(fā)黃的典籍無關(guān),與無休止的朝拜無關(guān)。無論是帝王還是車夫,官吏還是隱者,強(qiáng)盜還是狂人,他們各自以他們獨有的方式來與孔子相呼應(yīng)。人們眼中的孔子各不相同,因為孔子只與他們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有關(guān)。將“我”置于孔子之前,這既是敘述者的自信,也是敘述者的權(quán)力。
孔子所代表的人類早期的智慧是功利色彩較淡的童年記憶。童年不但是已經(jīng)失去的一段時間,而且也是一種形而上的、意象化的記憶。童年是不可回返的,它只屬于特定的人,正如歷史只在個性化的言說中顯現(xiàn)??鬃拥哪J交从跀⑹稣咄暧洃浀膮T乏。對圣人的解構(gòu)是輕而易舉的,只需輕輕戳破那層窗戶紙便足夠了??鬃拥纳衩匦栽从谡`解的加深和記憶的淡漠。天然的孔子早已無處尋覓,我們其實都是密謀者,盡管我們所持有的話語各不相同,但異曲同工。以孔子為符號的話語系統(tǒng)具有鮮明的權(quán)力性質(zhì),它常常把人逼向絕境,使之成為無力的發(fā)言者。這種苦頭是我們自找的。在別人的宮殿里面,無論怎樣享受心里都是不踏實的。
孔子的思想不僅滿足了世俗的需要,而且也為我們提供了不盡的話題和無邊的想象。兩千多年,我們把妙不可言的“詩云子曰”轉(zhuǎn)化為吃人的殘暴文字,仁義道德成為骯臟心靈的遮丑布。孔子的意義依賴于我們的存在。生者與死者、圣賢與俗人、歷史與現(xiàn)實是界限不明的。集體記憶與個人感受重疊在一起,無邊想象與有限的理解匯集在一起??鬃拥膶挻蟊秤罢谧×嗽S多人的視線,但是,孔子沒有終結(jié)對世界的闡釋。意義在闡釋中凸現(xiàn)??鬃邮且粋€對已有的事物能夠不斷做出闡釋的人,拒絕闡釋即是拒絕智慧。一切理解都是針對自我的,這不僅是一種價值認(rèn)同,而且也是一種內(nèi)在于心靈的對話。海德格爾認(rèn)為正是這種對話關(guān)系支持了我們的存在??鬃拥挠绊懸彩且蛉硕惖?。彈琴者感受到叛逆,斷足者體會到孤獨,孩子們則看到圣人的尷尬,而對于捕蟬老人來說,一切都等同于不曾發(fā)生過。
反諷化的語言擴(kuò)大了敘述的空間,從而容納了更多的個性和聲音。價值選擇并不總是源于理性,它常常是順手拈來中產(chǎn)生的,或者說是水到渠成的結(jié)果。真理是可以觸摸的。在體驗者那里,真理是不可肢解的,也是無法言說的。美國漢學(xué)家稱孔子的語言是寓言的語言、講故事的語言,是“隱喻的交流”。用大師的光芒驅(qū)散內(nèi)心的黑暗,讓隱匿的事物發(fā)亮,隱喻式的寫作與記憶中那種隱秘的秩序恰好是呼應(yīng)的。從實在中提煉虛無是一場精神歷險,詩意總是在深刻的痛楚之后。
選自《山東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