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刊2007年第12期刊登的張連之老師的《解讀伽俐略“荒謬的結(jié)論”》一文,對是否存在v∝x的運動進行了有益的探討。該文提及教材介紹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體運動時,猜想落體運動應該是一種簡單的、速度均勻變化的運動。不過,速度怎樣變化才算是“均勻”呢?伽利略考慮了兩種可能:“一種是速度的變化對時間來說是均勻的,即v與t成正比,另一種是速度的變化對位移來說是均勻的,即v與x成正比”。 教材必修1(2004年第1版)提到伽俐略“后來發(fā)現(xiàn),如果v與x正比,將會推導出荒謬的結(jié)論”。但究竟得出什么樣的“荒謬的結(jié)論”?張老師提出用x-v圖像來說明。該文提出,用縱坐標表示位移x,橫坐標表示速度v。如果v∝x,則圖像應該是經(jīng)過原點的一條直線,如圖1所示,并且認為圖像中斜率表示時間t的大小,而從圖1可以看出斜率k是一個常數(shù),即時間是“凝固的,永恒不變的”,這顯然是荒謬的。
原文的推導方法,看似簡單明了,仔細分析卻有疑問。眾所周知,在運動學中,不管物體做什么樣的直線運動,勻變速也好,變加速也好,其位移-時間圖象的斜率(k=dxdt),確實表示物體的速度(因為速度的定義為v=dxdt);其速度-時間圖象的斜率(k=dvdt)也確實表示物體的加速度(因為加速度的定義為a=dvdt)。然而,物體位移-速度圖象的斜率是否就一定表示物體運動的時間?原文作者顯然是這樣認為的。對此筆者卻不敢茍同,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設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不難作出其位移-速度圖象應如圖2所示,為一條垂直于v軸的直線。很明顯圖像各處的斜率k也相同的,并且始終是無窮大,難道說明時間也是凝固不變的?亦或時間始終是無窮大?這些都與勻速直線運動的實際不符,顯然這時圖像的斜率k并不表示物體運動的時間t。
另外,筆者注意到必修1第2版,已經(jīng)把教材中的文字改成“后來發(fā)現(xiàn),如果v與x成正比,將會推導出十分復雜的結(jié)論”。說明教材的編者也意識到了這里存在問題。
原文觀點的關鍵就是x-v圖線斜率k的物理意義,對此有必要詳細分析一下:
在位移-速度圖象中,圖線的斜率k=dxdv,由于dx=vdt,所以k=dxdv=vdtdv=vdv/dt=va,即k=va,將v=∫adt代入k=va可得:
k=∫adta(1)
從(1)式可以看出,只有當物體運動的加速度a為定值時,其斜率k才表示時間t,如果a隨時間t變化,則圖線的斜率k就不一定表示時間t!因為,伽利略在把落體運動猜想成v∝x的運動時,還無法確定該運動的加速度是否不變,只能把a當成t的函數(shù)來看待。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不能把圖1中的斜率簡單地理解為物體運動的時間,因而也就無法得出時間“凝固的,永恒不變的”的結(jié)果。所以原文的說明方法是存在問題的。
實際上筆者在講授本節(jié)內(nèi)容時,有學生甚至提出,伽利略所猜想的所謂“速度的變化對位移來說是均勻的”運動,是否真的可以存在?這確實是個有趣的問題,為此筆者進行了如下的思考:
若物體的運動果真滿足“速度的變化對位移來說是均勻的”,則應有dv=kdx,這里的k為常量。由于dv=adt、dx=vdt、a=Fm,將它們代入dv=kdx并整理可得:
F=(km)v(2)
其中(km)是常量。即只要給物體施加與其速度成正比的外力,則其速度隨位移均勻變化,這樣的運動從理論上講是可能存在的?。?)式即該運動應滿足的力學條件。
另外,將dx=vdt代入dv=kdx并整理得1vdv=kdt,解此微分方程可得v=e(kt+C),其中C為常數(shù)??紤]初始條件:設t=0時物體的初速為v0,代入上式可求得常數(shù)C=lnv0,再將C代入v=e(kt+C)可得這種運動的速度v隨時間t變化的規(guī)律為:
v=v0ek t(3)
如果物體所受外力方向與初速方向相同,即(2)式中的k>0,物體做加速運動,根據(jù)(3)式可作出物體運動的v-t圖象如圖3(甲)所示;如果物體所受外力方向與初速方向相反,即(2)式中的k<0,物體做減速運動,則物體運動的v-t圖象如圖3(乙)所示。由于物體的速度均隨位移均勻變化,所對應的x-v圖像則分別應如圖3(丙)、(丁)所示。需要注意的是在圖3(丙)、(丁)中,其斜率k雖是常量,但卻并不表示時間t。
再有,將(3)式對時間t求導,即可得到這種運動的加速度a隨時間t變化的規(guī)律為:
a=kv0ek t(4)
從以上(2)、(3)、(4)式可以看出這種運動實際上是十分復雜的變加速運動。中學階段究竟是否遇到過這樣的運動呢?答案是肯定的。下面舉一例以說明。
相距為L的兩水平光滑金屬導軌,左端用電阻R連接,一質(zhì)量為m的金屬棒PQ垂直置于金屬導軌上,整個裝置又處于向下的磁感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中,如圖4所示?,F(xiàn)給金屬棒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不難分析,金屬棒在此后的運動過程中將受到向左的安培力作用,其值為F=BIL=B2L2vR,由于B2L2R是常量,即金屬棒所受外力滿足(2)式,因此可以判斷金屬棒的運動就是速度隨位移均勻變化的運動。
再有,金屬棒速度從v0減速到v的過程,由動量定理得-∑BIL#8226;Δt=m(v-v0),由于∑I#8226;Δt=q,所以上式可變?yōu)锽Lq=m(v0-v)。另外,根據(jù)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可得到此過程通過金屬棒的電量q=ΔR=BLxR,其中x是金屬棒的位移,代入BLq=m(v0-v)可得到:
x=mB2L2(v0-v)(5)
從(5)式也能看出,金屬棒在減速運動過程中,其速度的變化確實與位移成正比!位移-速度圖象應與圖3(?。┧疽恢隆*?/p>
當然對于高一學生來說,要理解以上分析顯然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教材將“荒謬的結(jié)論”改成“十分復雜的結(jié)論”是非常有道理的。不過筆者仍然遇到不少學生在追問:自由落體運動為什么不是這種“速度的變化對位移來說是均勻的”運動?這個問題學習了牛頓第二定律后自然十分簡單,但本節(jié)內(nèi)容卻在牛頓定律之前。對此,筆者認為可從邏輯推理的角度給學生以簡單的解釋:物體在落體運動的初始時刻速度為零,位移也等于零。如果物體的速度與位移成正比,則它將無法獲得速度,因為它開始就沒有任何位移。而物體如果不獲得速度,則它也就不會有下落的位移,結(jié)果是初速為零的物體永遠不會運動(而不是原文所謂的時間是“凝固的,永恒不變的”)!這顯然與落體運動是實際情形不符。這一點從本文的(3)式v=v0ek t也可以得到印證:若物體初速v0=0,則在任何時刻物體的速度v=v0ek t=0,即物體不能下落。由此可見,既要滿足初速為零,又要滿足速度隨位移均勻變化的運動確實不存在,因為它無法解釋物體從靜止到運動的過渡。
綜上所述,可以得到以下結(jié)論:物體位移-速度圖象的斜率并非一定表示時間;伽利略所猜想的“速度的變化對位移來說是均勻的”運動是可能存在的;但初速為零并且“速度的變化對位移來說是均勻的”運動確實是不存在的。以上觀點是否正確,敬請批評指正。
(欄目編輯羅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