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紹了一種新的驗證動量守恒實驗的演示板,通過高度與動量(速度)之間的關系,以高度的測量來量度碰撞前后的動量關系,證明了三種典型碰撞過程中的動量守恒。
關鍵詞: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碰撞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6148(2008)8(S)-0056-3
動量守恒的驗證實驗是高中物理中一個重要的實驗,但我們通常在做的這個實驗有:一是利用兩個小球碰撞后做平拋運動,并在地上留下的軌跡來確定兩個小球在碰撞前后的速度,來驗證動量守恒;二是利用氣墊導軌和光電計時裝置來進行驗證。
1 現(xiàn)有實驗方案的缺點
第一種方案操作的過程過于繁瑣,要做多組實驗數(shù)據(jù)的測量,不僅要知道兩個小球的質量,還要測量小球落地點到拋出點的水平距離。不具有直觀性,不適合用于作為演示實驗,最重要的是它無法演示出下滑小球反彈的情況下的動量守恒的情況。
第二種方案運用了傳感器等高科技裝置,但是鑒于現(xiàn)在很多學校都不具備這種實驗裝置,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qū)的高級中學,因此也不可能普及。筆者經(jīng)過思考和多次試驗,設計了一種新的動量守恒驗證實驗演示板。
2 實驗板原理
動量守恒要驗證的是兩個物體在碰撞前后的總動量是守恒的,因此我們就需要知道物體的質量和在碰撞前后兩個物體的速度,或是可以用來間接度量速度的物理量,例如在第一種方案中就是用平拋運動中的水平射程來表達速度大小。而這種新方案中我們利用的是小球擺動過程中保持機械能守恒,在最低點的速度可以決定小球向上擺的高度,即速度決定高度(反過來是高度決定速度)(圖1),如果我們給在最低點的小球一個速度,那么它就向上擺動,在擺動過程中機械能守恒,即:12MV2=MgH
可得:V=2gH(1)
可知小球的速度可以從小球上升的高度H反映出來,如果速度變?yōu)橐话?,?1)式就可知它上升的高度會變?yōu)樵瓉淼乃姆种弧R虼?,我們要判斷小球在最低點的速度變化,可以從它上升的最大高度變化中得到,并能由上式對小球速度的變化進行定量的分析。
用相同長度的不可伸長的細繩栓兩個小球,質量分別為mA和mB,掛在天花板上。把其中的A拉離平衡位置,離最低點高度為H1,靜止釋放后到達最低點的速度為VA,與靜止的B球發(fā)生碰撞,碰撞后可能出現(xiàn)三種情況:
第一種是碰撞后兩球以共同速度VAB一起往上擺,能擺到的最大高度為H2,如圖2所示,根據(jù)動量守恒定理:mAVA=(mA+mB)VAB
若mA=mB則可得:VA =2VAB
因此我們只要能證明:
2gH1=22gH2
即:H1=2H2或H2=H1/4
那么我們就可以通過高度的測量來驗證動量守恒定理。
第二種情況是兩球在撞后并末以共同速度向上擺,而是以不同的速度上擺,那么兩個小球上擺的高度也是不一樣的,若A的高度為H2,B的高度為H3,則應有:
mA2gH1=mA2gH2+mB2gH3
即:mAH1=mAH2+mBH3
就能證明在碰撞過程中的動量守恒。
第三種情況就是當A與B撞后,A被反彈,也可以用反彈的高度來證明動量守恒。應滿足的關系式為:
mAH1=mBH3-mAH2
3 實驗演示板組成:
3.1 演示板一塊
建議大小為120×120cm,白底,一個懸掛點,并標上如圖所示的高度刻度(精確到cm),如圖4所示,以便在實驗中較方便的直接讀出擺子到達的高度H。懸點處兩根等長不可伸縮的細線。
3.2 三對撞球
第一對: 做成正方體,A擺15g,B擺15g,并在每一個的一個面嵌入異性磁體(也可采用加上雙面膠),以使兩擺撞擊時能合二為一,以相同速度一起向上擺。用來驗證第一種情況。
第二對:A球20g ,B球10g,用來驗證第二種情況。這對球可以用無彈性的材料制作。又保證兩球在碰后分開。
第三對:A球10g,B球20g,用來驗證第三種情況。需要注意的是此對球必須要具有比較好的彈性,可用彈性材質做,以使其在碰撞時可產(chǎn)生A球的反彈。所以與第二對球是不能互換的,不同的材料可能要求兩球的重量比不同,但有一點肯定的,即肯定要B球的質量大。
4 實驗的演示
第一種情況(即碰后相同的速度運動)的驗證:取第一對成正方體磁性擺墜擺墜,并告訴學生A、B的質量是相等的。把A擺拉到0.8m的高度,與靜止在平衡位置的B擺墜相碰。先讓學生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及動量守恒定律計算,如果動量守恒成立,應滿足:
H1=2H2或H2=H1/4
即碰后AB整體會擺到的高度為A下擺時高度的四分之一處(圖4),即0.2m??梢灾貜蛶状?。
第二種情況(即碰后以不同的速度運動)的驗證:取第二對擺球,并告知學生A、B兩球的質量比是2∶1,如果動量守恒學生也可以得到應該滿足:
2H1=2H2+H3
在讀出H2和H3時,可以請兩個學生各讀一個,也可采用一個人分兩次讀的方法,當然要保證每次A球由相同位置從靜止下擺,且在小球擺到最高點才讀數(shù),實驗也可以重復幾次。
第三種情況的驗證也存在同時要讀取兩個高度的情況(圖5),也可采用兩人同時讀數(shù)或是分次讀數(shù)的方法。按照兩球的質量可用:H1=2H3-H2這一關系式來驗證動量的守恒。
注意事項:一是要保證兩擺的長度一致。二是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擺球(擺墜)時,在后兩種情況時,兩球的最佳質量比例可能會不同,可以通過試驗確定最佳的質量比例,以達到最好的實驗效果。三是擺球所達到的高度的讀數(shù)時要以擺球的中心為準。
5 本實驗方案的優(yōu)點
(1)此實驗方案用可直觀可讀的物理量來代替本來需經(jīng)過多次測量的物理量,用小球的高度量度了小球的速度(動量),使實驗變得更具演示性。
(2)這個方案不僅可以驗證碰撞后以相同速度、不同速度運動的情況,還可以驗證碰撞后彈情況時的動量守恒,使其更具有普遍意義。
(欄目編輯王柏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