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微風。
道路伸向天涯……
一條蛇蜷縮在余溫未盡的柏油路上,享受著陽光溫情的撫摸。這時,摩托車筆直地駛過,“啪”地一聲,冷血的蛇再也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
次日,一只知更鳥發(fā)現(xiàn)了自己喜歡的蛇肉午餐,停下來準備飽餐一頓,它伸長了脖子??墒牵惠v轎車迎面撞來。它從此只能拖著殘廢之軀行走江湖。
太陽又輪回到了頂上,餓得發(fā)暈的烏鴉看到路邊垂垂欲死的知更鳥,一個“超膽俠”似的漂亮俯沖。卻倒霉地碰上了拐彎處的大貨車。它天使似的到天堂報到去了。
——這連環(huán)命案就發(fā)生在英國的鄉(xiāng)村公路上。據(jù)英國一項調(diào)查表明:每年喪生于英國車輪下的動物有數(shù)百萬之多。美國地大物博,動物們在車輪下喪生的更加可觀僅僅是公路上,每天死亡的動物就高達100萬只。而在美麗的中國,據(jù)專家們冬季(動物們出沒最少的時候)考察:100公里長的路上,共發(fā)現(xiàn)了61處被壓死的動物留下的“血案現(xiàn)場”,有白兔、尖刻的刺猬、隱士般的獾、各種鼠類……
“交通死亡動物”日漸成為一個流行的動物保護用語。
流血的死亡只是對動物直接的謀殺,更可怕的是四通八達的道路阻膈,讓物種遺傳多樣性降低,同一物種基因出現(xiàn)不同的特征。棲息于德國和瑞士南部森林帶的一條四車道高速路兩側(cè)的堤岸田鼠,相互間雜交的機會微乎其微,以至于道路兩側(cè)原來是同種的田鼠,如今已出現(xiàn)不同的基因特征。
老外們開始設計野生動物過馬路的通道。在美國的佛羅里達州,魚類及野生動物保護委員會在46號公路上建立了第一條“黑熊通道”——公路被架高,給“熊瞎子”提供一個明亮的視野,減少它們對黑暗狹窄通道的畏懼心理。在公路一側(cè)種植成排的松樹,引導熊瞎子走入通道。而魚類的通道更復雜,華盞頓魚類及野生動物保護部門在2000年編寫了一本魚類通道設計手冊??紤]到各種魚的個體大小、喜好的流水速度、通道形狀、水流大小、魚的行為及特征,對不同的魚類度身打造不同通道,有的要設計成階梯式,有的要在水底鋪上卵石,有的甚至要設計成小瀑布……
歐洲山區(qū)的公路上,有一種專供流氓兔與米老鼠們通過的天橋——它不是金屬或混凝土建造的冰冷路面,它上面有花有草有樹,與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一樣,讓童話的主人公們快快樂樂地過馬路。德國勃蘭登堡公路下方則有許多直徑近1米、長度小于30米的涵管,讓青蛙公主們過馬路去找恐龍哥哥。考慮最周到的是柏林到科隆的鐵路,在它經(jīng)過的河流上,專門為水獺等水陸兩棲動物量身定制通道,在通道兩側(cè)拉起防護網(wǎng),阻止動物們上路面。中國的道路設計師也為穿越自然保護區(qū)最多的青藏鐵路設計了多種動物通道:橋梁下方通道、隧道上方通道、路基平交緩坡通道、復合通道。
設置通道的效果非常明顯,“吃肉公路”(TransCanada Highway)從加拿大班弗國家公園穿過,每天車流量達1.4萬輛,自從在公路上加設24處動物通道后,“動物交通事故”減少了近80%。
“動物為什么要過馬路?”答案是:因為馬路切斷了動物們原來的生活區(qū)域。
摘自《山居心情》,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
編 輯 王文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