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自80年代末開始構建的以獎學金、學生貸款、勤工儉學、特殊困難補助、學費減免和綠色通道為主體的、多元化的大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在幫助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入學,確保每一位貧困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等事業(y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隨著對貧困大學生資助行運的不斷深入,現(xiàn)行大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逐漸顯現(xiàn)出來。要解決這些問題,應從健全貸款擔保機制、加大違約懲罰力度、強化助學資助的教育功能、建立學生信用信息管理系統(tǒng)等方面入手,使我國大學生資助政策朝著與我國社會主義經(jīng)濟體制相一致的方向發(fā)展。
〔關鍵詞〕大學生;資助政策;運行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8-2689(2008)01-0140-05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高等教育規(guī)模得到了迅猛發(fā)展,至2006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已達23%,高等教育已進入了大眾化教育時代。面對迅猛擴大的辦學規(guī)模,由學生及其家庭承擔部分教育成本——向學生收費,成了高?;I措教育經(jīng)費的重要手段,學費占高等教育經(jīng)費的比例大幅度提高。由于我國地區(qū)間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不平衡和社會結構的二元性,高等教育學費對處于收入偏低的群體而言存在著巨大的經(jīng)濟壓力。因此,如何體現(xiàn)教育機會均等,構建大學生的資助制度,成了我國政府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
大學生助學貸款制度是目前我國大學生資助政策的主體。大學生貸款主要包括三種貸款形式,即國家助學貸款、高校利用學校資金對學生辦理的無息借款、一般性商業(yè)助學貸款,其中以國家助學貸款為最主要的貸款資助方法。學生貸款制度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自立自強、誠實守信的觀念,有利于鞭策學生勤奮學習、努力上進,有力地推進了高校學生素質教育的改革;為學生獲得公平、公正的教育機制,提供了社會保障機制。學生貸款制度是我國資助高校貧困家庭學生的最主要措施之一,它已成為我國全日制公辦普通高校資助貧困家庭學生政策體系的主體。自1999年開展國家助學貸款工作7年以來,全國申請助學貸款累計總人數(shù)395.2萬人,銀行審批人數(shù)240.5萬人;申請貸款累計總金額305.6億元,銀行審批金額201.4億元。7年間,240萬學子在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幫助下,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一、現(xiàn)行大學生資助政策運行機制存在的問題
經(jīng)過國家、高校和金融機構的不斷探索和努力,大學生資助工作雖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尤其在我國東南沿海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大學生資助工作無論在資金投入還是資助覆蓋面上,均使絕大多數(shù)貧困大學生得到了及時有效的資助。但在全國范圍而言,由于地區(qū)間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不平衡,現(xiàn)行大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在具體的運行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資助供給明顯不足
從教育部2006年9月14日公布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我國大學生資助供給是不足的。2005年我國普通高校在校生為1562萬人,按貧困大學生占普通高校學生20%比例計算,該年我國普通高校的貧困生約有312萬人左右,然而該年資助體系中占主導地位的助學貸款發(fā)放學生為92萬人,僅占貧困學生29.48%,教育部辦公廳于2005年9月發(fā)布的《關于采取措施,進一步推動以國家助學貸款為重點的高校貧困生家庭學生資助工作的通知》,對海南省、天津市、黑龍江省、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青海省、甘肅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等8個省的國家助學貸款工作作了通報批評,指出其所屬的絕大多數(shù)高校都沒有落實國家助學貸款承辦銀行。這從一個側面反映,越是經(jīng)濟不發(fā)達地區(qū),大學生資助供給越顯不足,而那些地區(qū)的資助需求卻越大。
(二)助學貸款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充分體現(xiàn)
從2005年全國助學貸款發(fā)放情況看,學生通過助學貸款獲得資助的途徑同樣存在市場供給不足的問題。助學貸款是商業(yè)銀行的授信業(yè)務,其資金來源于銀行吸收的存款,但商業(yè)銀行的盈利性和安全性目標要求助學貸款的發(fā)放必須遵循信貸資金運行的基本規(guī)律,即在解決貧困生實際困難的同時,也要有效防范信貸風險、保證信貸資金安全。與普通貸款相比,助學貸款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困難學生和家庭大都難以提供有效的抵押和擔保,商業(yè)銀行對助學貸款業(yè)務的風險控制十分有限;助學貸款的周期較長,市場不可預測的因素較多;商業(yè)銀行貸前對貸款學生的真實還款意愿和還款能力處于嚴重的信息不對稱;貸后由于學生畢業(yè)后流動性大、不確定因素更多,商業(yè)銀行催收貸款的難度較大。助學貸款的這些業(yè)務特征決定了商業(yè)銀行對于該類信貸產(chǎn)品由于無法控制風險而缺乏供給意愿。另一方面,助學貸款業(yè)務涉及面廣,單筆金額小,手續(xù)繁瑣,貸前、貸中和貸后都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管理成本高昂。商業(yè)銀行在開展此項業(yè)務的時候既要面臨資金成本高、利潤微薄的問題,也要面對因開展該項業(yè)務而放棄其他較高收益信貸投向的機會成本。雖然財政部出臺了國家助學貸款呆壞帳核銷辦法,允許商業(yè)銀行在稅前核銷,但核銷的也是商業(yè)銀行自己實實在在的利潤?;谝陨显?,助學貸款業(yè)務存在市場短缺和缺乏財務可行性的問題。根據(jù)中國扶貧基金會2005年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在申請國家助學貸款的貧困生中,僅有51.5%的同學獲得了國家助學貸款,有48.5%的同學沒有獲得。從中可以看出,助學貸款在大學生資助事業(yè)中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充分體現(xiàn)。
(三)受助大學生的誠信缺失問題
在大學生通過助學貸款資助方式解決入學困難的同時,貸款學生的誠信缺失問題也有所顯現(xiàn)。按照金融部門現(xiàn)行的不良貸款考核標準,2005年國家助學貸款不良貸款率約為12.88%,違約率普遍高于其他個人信用貸款。一些學生甚至把助學貸款當作免費的午餐,在貸款時就報以無償使用的心態(tài)。一些學生出于占有隱性補助或者利用低利率貸款從事其他投資或消費的目的,在簽訂貸款合同時故意隱瞞家庭經(jīng)濟狀況,盡量提供有利于貸款合同簽訂的信息,獲得國家助學貸款,使資助資源不能得到有效使用。在各個高校的新生報到場所,有時會碰到一些新生,穿著名牌的服裝,陪同的家長穿金帶銀的,手里卻拿著鄉(xiāng)政府出具的家庭經(jīng)濟困難證明,想通過國家助學貸款交納學費,要求通過綠色通道辦理入學手續(xù)。
中國建設銀行某市分行提供的一組數(shù)據(jù)頗能說明助學貸款學生的誠信缺失問題。2005年該行共有信用貸款673筆,其中助學貸款220筆,其他信用貸款453筆,助學貸款違約40筆,其他信用貸款違約1筆;2006年該行共有信用貸款l238筆,其中助學貸款508筆,其他信用貸款730筆,助學貸款違約113筆,其他信用貸款違約2筆。如果按違約個體計算違約率,助學貸款的違約率,2005年為18.19%,2006年為22.24%;其他信用貸款的違約率,2005年為0.22%,2006年為0.27%。2006年助學貸款和其他信用貸款的數(shù)據(jù)對比見圖。
大學生是國家和社會的棟梁之才,是祖國的未來,曾被譽為“天之驕子”,可見社會對他們所寄予的厚望,而助學貸款違約情況卻曝露出助學貸款學生嚴重的信用危機,這是一個需要引起高校和社會關注的問題。
二、對進一步完善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主體的信貸助學機制的思考
利用國家助學貸款對貧困大學生進行資助在保證教育機會均等,維護高校和社會穩(wěn)定,幫助經(jīng)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首先,由銀行參與的貧困生資助事業(yè),相對減輕了社會和政府籌集資助資金的壓力;其二,讓大學生用畢業(yè)后的收入支付教育成本,是教育公平的體現(xiàn);其三,國家助學貸款能增強學生的責任感。但由于國家助學貸款的高管理成本和貸后很高的追償成本和違約損失,及貸款呆壞帳損失的政府擔保缺失,使承擔助學貸款操作的銀行辦理國家助學貸款的商業(yè)驅動力明顯的不足。要使國家助學貸款得到可持續(xù)發(fā)展,在貧困大學生資助工作中發(fā)揮主導作用,需要一套完善和有效的制度。
(一)健全助學貸款風險各方承擔的擔保機制
助學貸款是面向貧困大學生的信用貸款,存在較大的不確定風險,違約率普遍高于其他個人信用貸款,按照金融部門現(xiàn)行的不良貸款考核標準,2005年國家助學貸款不良貸款率約為12.88%。面對助學貸款的還貸不確定性風險,目前我國國有商業(yè)銀行主要憑社會責任和政治覺悟放貸,如讓商業(yè)銀行承擔太多的風險,這項政策可能難以持久。助學貸款可以由商業(yè)銀行運作,但不應該由商業(yè)銀行完全承擔風險責任。
政府應對國家助學貸款提供適當?shù)馁Y金擔保。幫助貧困大學生是一項利國利民的重要政治任務,政府在這項任務中應承擔其應有的責任。對確實因不可避免原因造成的呆壞帳,如學生在校或畢業(yè)后因患重病、負重傷,至嚴重殘疾、長期病休和死亡者等,國家應為其代付助學貸款的本息。對國家助學貸款呆壞帳的核銷應制定非常嚴格的審核程序,以防政府重蹈助學金、學費減免等“贈予性資助”的覆轍。政府對國家助學貸款的擔保體系可由各級政府的相應部門提供,中央政府的相應部門對其進行再擔保,如我國現(xiàn)有的各級“助學貸款管理中心”可以代政府行使這一職責,資金則可從財政和高校提供的助學貸款風險保障金中解決。這樣可以鼓勵商業(yè)銀行發(fā)放貸款,讓助學貸款這項民心工程在貧困大學生資助工作得到長足的發(fā)展。
高校應在國家貸款中提供追討擔保。《中國人民銀行助學貸款管理辦法》規(guī)定了在校生申請助學貸款時“須同時有同班同學或老師共兩名對其身份提供證明”,證明貸款學生的家庭經(jīng)濟狀況和學業(yè)狀況,但對證明人未提出任何責任義務,其提供的證明在其后的還貸管理中不產(chǎn)生任何作用。雖然在中國人民銀行、教育部、財政部發(fā)布的《關于國家助學貸款的管理規(guī)定(試行)》規(guī)定,由學校負責向“上級學生貸款管理中心和有關經(jīng)辦銀行提供學生的變動(包括學生就業(yè)、升學、轉校、退學等)情況”,但隨著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市場化程度的提高,畢業(yè)生離校后的去向不確定性在增加,學校向銀行和上級學生貸款管理中心提供的畢業(yè)生信息有效性,將隨著畢業(yè)生信息的不確定性增加而降低,這也是造成較大的助學貸款不確定風險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國家助學貸款還貸管理中,高校應提供追討擔保,應將提供證明人改為提供貸款學生去向的擔保人,國家助學貸款是“無擔?!钡男庞觅J款,通常意義上的“無擔?!笔侵覆怀袚€款連帶責任,由于助學貸款的特殊“不確定”性,應由兩名老師為其提供“去向擔保”,雖然不承擔還款的連帶責任,但需負責擔保貸款學生聯(lián)絡信息的準確性,以此來降低國家助學貸款的不確定風險。
(二)加大學生違約的懲處力度
貸款者的還款意愿除了受道德水平制約以外,主要受違約成本的支配。目前我國助學貸款的違約成本是很低的,新助學貸款制度雖然做了不少規(guī)定,但對違約者的懲罰措施仍然停留在道德懲罰的層面,只是對“違約貸款金額計收罰息,并將其違約行為載入金融機構征信系統(tǒng),金融機構不再為其辦理新的貸款和其他授信業(yè)務”;對違約者在新聞媒體、全國高校畢業(yè)生學歷查詢系統(tǒng)網(wǎng)站公布名單等。由于目前我國的個人信用體系并不十分健全,個人征信系統(tǒng)的開放范圍只限于金融領域,對違約者的就業(yè)、商業(yè)領域里的信譽并無太大的約束力。因此可以說,對助學貸款違約行為的軟弱懲罰,使助學貸款的違約成本處于非常低的水平。
市場經(jīng)濟是信用經(jīng)濟,大學生群體應是高素質群體,其對社會信用應具有強烈的內(nèi)在需求,建立有序的社會信用供給體制應從當代大學生開始,從他們開始營造一個信用社會。解決助學貸款違約問題,除加強誠信教育外,加大違約成本是提高學生守信度的一種有力手段。對助學貸款學生的信用管理應從借款學生辦理助學貸款開始,對辦理助學貸款過程中學生的不誠信行為和離校時未及時確認或變更還款計劃的學生要視同違約行為。要定期將助學貸款的違約信息在固定媒體進行公告;大學生信用資源應向社會各個領域開放,培養(yǎng)國民的信用意識,由社會對大學生的信用狀態(tài)進行監(jiān)督;要允許用人單位通過一定渠道了解錄用大學生的信用狀態(tài),通過信用資源的有效使用,來規(guī)范學生的信用行為;必要的話,要對違約者進入法律程序。通過加強對違約學生的懲處力度,來教育學生按時還款的經(jīng)濟、法律義務。
(三)積極拓展生源地助學貸款
生源地助學貸款是在學生生源所在地由金融機構對學生或其父母發(fā)放的助學貸款,它是相對于在學校所在地由金融機構對學生發(fā)放的助學貸款而言的。目前農(nóng)業(yè)銀行和農(nóng)村信用社是生源地助學貸款業(yè)務的主力軍,大部分農(nóng)村信用社對生源地助學貸款的管理按支農(nóng)貸款進行,助學貸款的發(fā)放方法主要為抵押和擔保貸款,缺乏貼息等相應的政策支持,該項業(yè)務的發(fā)展呈現(xiàn)亦步亦趨的特點。一是生源地貸款的規(guī)定脫離實際,一般生源地貸款在農(nóng)村具有實際操作意義,但是農(nóng)村信用社的貸款政策規(guī)定,助學欠貸款可以不用財產(chǎn)擔保,但必須提供大學錄取通知書、身份證、以及錄取大學的證明。還沒有去上大學哪里來的錄取院校的證明啊?另一個原因是生源地貸款利率與學校所在地助學貸款的利息差,生源地助學貸款的利息只比銀行原有正常貸款的利息少浮動10%,也就是在六厘左右,只比正常貸款少了一厘左右,相比之下,學校所在地國家助學貸款的利息有國家補助100%。因此利息高也是制約生源地助學貸款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國家應積極拓展生源地助學貸款,讓生源地助學貸款成為資助貧困大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源地助學貸款更能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應。其優(yōu)勢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由于學生家長相對穩(wěn)定,就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學生就業(yè)或工作單位變更后發(fā)生違約逾期不還貸款而無追繳線索問題,能相應減輕銀行的放貸風險壓力,從而進一步調動經(jīng)辦銀行的積極性;能增強貸款學生及其家長信守合同按時償還貸款的意識與責任,增加制約因素;助學貸款問題解決在學生入學前,有利于高校的穩(wěn)定,也有利于減輕貧困學生的心理和精神壓力。國家應盡快出臺生源地助學貸款實施辦法,讓生源地助學貸款享受與學校所在地助學貸款一樣的政策待遇。鑒于我國經(jīng)濟區(qū)域間發(fā)展的極不平衡性,減輕經(jīng)濟不發(fā)達地區(qū)的財政壓力,生源地貸款的各項財政補助可以由國家通過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等方式進行解決。
(四)強化助學資助工作的教育功能
大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構建初衷在于保障貧困生公平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保證每一位貧困生都能夠成為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大才。因此,高校作為貧困生資助體系的教育主體,應當自覺從教育人、培養(yǎng)人的角度出發(fā),以教育為起點和歸宿,保障廣大家庭貧困學生全面發(fā)展,成人成材。助學貸款是一種建立在學生信用資源基礎上的信用貸款。只要學生遵循履約守信、等價給付的原則,學生就可以利用自身的信用資源融通資金完成自己對高等教育的投資。從信用收益角度來看,借助學生信用資源,可以解決政府、高校、學生及其父母面臨的共同困境。但學生還貸與否是一個博弈過程,他們會根據(jù)自己的效用函數(shù)權衡守信和失信所產(chǎn)生的效用大小,依據(jù)自身行為效用最大化原則來選擇自己的策略。如果不守信行為得不到應有懲戒,選擇不守信就會成為貸款學生博弈的效用最大化行為。
(五)建立高校學生個人信用信息管理系統(tǒng)
高校助學資助工作是一項牽涉面很廣的工作,尤其是國家助學貸款存在著面廣、人多、單筆金額小、對貸款的審批、調查和催收等管理成本高、大學生群體畢業(yè)后流動性非常大等特點,不利于學校和銀行對學生進行貸后跟蹤與管理等諸多工作難點。應加快高校學生個人信用資源信息化建設,建立高校學生個人信用信息管理系統(tǒng),加強對大學生個人信用資源管理。
為對獲得助學貸款的學生進行有效管理,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yè)指導中心nnnn著手建立了國家助學貸款學生個人信息查詢系統(tǒng),供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和金融機構網(wǎng)上查詢。大學生是未來社會中的一個重要的儲蓄和消費群體,無論他們現(xiàn)在是否有經(jīng)濟實力。向貧困大學生提供助學貸款是基于對大學生群體的潛在信用資源的認同。因此,要建立健全我國的個人信用體系,信用信息管理不能只從助學貸款學生這一群體開始,國家應從全體在校大學生出發(fā),建立全面的高校學生個人信用信息管理系統(tǒng),為建立健全中國個人信用體系與制度尋求突破和基礎,并促進大學生提高金融意識和個人信用素質。
〔參考文獻〕
[1]國家助學貸款經(jīng)歷“7年之癢”[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06年9月7日.
[2]黃維,沈紅.論國家助學貸款的制度創(chuàng)新:功能金融理論的分析[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
[3]司曉悅,王起敏.全面推行生源地國家助學貸款的對策分析[J].理論界,2007(1).
[4]薛文治.進一步完善大學生國家助學貸款制度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7(1).
[5]孫英雋.完善國家助學貸款機制的再思考[J].中央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7(3).
[6]楊東平. 2005年:中國教育發(fā)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7]馬經(jīng). 助學貸款國際比較與中國實踐[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
[8]張民選.理想與抉擇——大學生資助政策的國際比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責任編輯:郭德俠)
Study on Student Financial Aid Policies and Their Operative Mechanism
LOU Shi-zhou WU Min-yan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321004, China)
Abstract: The student financial aid policy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scholarship, student loan, working paid for learning, special difficulties subsidy, fee remissions and green channels, runs effectively to a certain extent in helping the students from poor families to complete their schoolwork. However, more and more problems became marked in the present student financial aid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funding the students. Based on improving the system of loan-aided learning Mechanism with country's loan remaining dominant, this article tries to examine the approaches on how to perfect the student financial aid policy system and its operative mechanism in our country, and ensure that it can move in the direction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tructure.
Key words: students; financial aid policy; operative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