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今有所屬。見素抱撲,少私寡欲,絕學(xué)無憂。
《老子·第十九章》
玄一和抱樸在田間除草。玄一迎著日頭緊鋤慢鋤,鋤到地頭競高興起來。
玄一說:“抱樸啊,一鋤一鋤,這簡簡單單的日子有多好!”
抱撲問:“人難道不該有智慧,習(xí)仁義,學(xué)機(jī)巧嗎?”
玄一問:“為什么呢?”
抱樸說:“書上說,智慧令人聰穎,仁義令人孝慈,機(jī)巧令人得利。難道不是這樣嗎?”
玄一說:“正好相反。棄絕賢能與智慧,百姓將百倍地獲利。棄絕仁義,百姓方才恢復(fù)孝慈。棄絕機(jī)巧不尚功利,方才杜絕盜賊。你想一想,難道不是我說的這樣嗎?”
抱樸問:“如果你來執(zhí)政,你就制定這樣的法度嗎?”
玄一說:“僅僅有這三點(diǎn)來作為法度是不充分的,因此還要人們有所歸屬?!?/p>
抱樸問:“歸屬到何處?”
玄一笑笑說:“歸屬到你。”
抱樸見玄一的笑,以為是在打趣他,誰知玄一矢口否認(rèn)。
玄一說:“不是玩笑,的確要?dú)w屬到你,也就是要?dú)w屬到抱樸,見素。人只有樸素了,才能少私心,減欲念。你名為抱樸,如何不懂樸素的好呢?”
抱樸將自己的名字想了想,心頭一動。他不再發(fā)問,低頭又去除草。
(選自《小說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