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嗣宏
應中國副總理王岐山邀請,俄羅斯副總理伊戈爾·謝欽于7月26至27日訪問中國,在北京參加中俄能源論壇后,又訪問上海。雙方對這次論壇成果表示滿意,同時就能源和其他大型專案取得一致意見,為今秋中俄兩國總理定期會晤做準備。中俄雙方都對新的核電站專案表示合作意向。
中俄就能源問題進行磋商,其意義遠遠超出經濟范疇。中俄能源的主要問題是價格難以拍板,以及輸油管未能按期建成,其原因既有國際的,也有俄羅斯內部利益集團的斗爭,包括對華態(tài)度的分歧。
中俄的能源合作前景極為廣闊,這是中俄戰(zhàn)略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涉及中俄兩國利益,而且牽動全球態(tài)勢。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之一,去年產油達4.9億噸。
同時,俄羅斯又是能向中國提供核工業(yè)技術的國家。中國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是全球能源消耗大國之一,包括核電能。所謂能源問題互補即體現在這里。俄羅斯采取能源出口市場的多元化,以控制價格和服務于俄羅斯的全球戰(zhàn)略。中國采取能源進口多元化,從全球各地采購能源,以保中國能源供應安全乃至國家安全。雙方在這些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換句話說,雙方手中都有一些牌可用。因此,需要更多磨合。俄羅斯負責這方面工作的就是副總理謝欽。
謝欽大學畢業(yè)后就跨入俄羅斯知識精英集團,無愧于俄羅斯當前領導人高學歷團隊。他出任圣彼得堡市政府外事廳主任時,普京任分管外事和外經貿的副市長,是謝欽的頂頭上司。
其后,謝欽隨普京進入克里姆林宮,不斷晉升。謝欽2004年起出任新組建、市值490億美元的俄羅斯石油總公司董事長一職,更加重他在能源領域的影響力。謝欽手握俄羅斯能源大權,應是中國歡迎的人物,也是中國在這個問題上的主要對手和伙伴。
近來就北京中俄能源論壇一事,俄羅斯媒體透露,俄羅斯領導層在對外政策重點問題上有不同的看法,尤其對向東方傾斜的做法意見并不統一。謝欽則是主張加強中俄合作,共同對抗單邊主義。因此,俄羅斯媒體稱他是“知華派”的領軍人物。這些人的意見是俄、中、中亞應當聯合起來,因為三方的戰(zhàn)略利益是一致的:保持這個地區(qū)的安定與發(fā)展勢頭,打擊分裂主義、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
美國和北約在中亞地區(qū)的軍事基地任務不輕,打擊阿富汗的塔利班分子未必是其唯一任務,并不排除有個風吹草動就會轉化成針對中俄和中亞非親美國家的橋頭堡。中俄都擔心美國會把反導彈系統擴大到這個地區(qū)以監(jiān)控中俄的軍事活動。
中俄能源合作,有利于加強上海合作組織的政治作用,協調兩國立場,提升這個國際組織的政治力量,為應對中亞發(fā)生意外事件做準備。
謝欽作為普京的親信和左右手,作為俄羅斯石油總公司的董事長,對于順利解決中俄能源合作中遇到的問題,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通向中俄邊境的輸油管建設遇到不少阻力,據俄羅斯媒體透露,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俄羅斯一些親西方公司從中作梗。建成投產期一再后延,就是西方一些公司擔心俄羅斯向中國和亞洲地區(qū)擴大能源出口會導致對歐洲供油供氣量的減少,造成價格上升和提高俄羅斯的叫價能力。美國則擔心中俄在本區(qū)地緣政治力上升。普京大力譴責這些利益集團破壞執(zhí)行中俄協定。
至于俄羅斯內部還有一些人對中俄經濟現狀不滿,“能源向東走,成品向西跑”,相信在中俄雙方努力下,這個問題能找到雙贏答案。而謝欽正是順利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人物之一。
(責任編輯程華玲)
海外星云 2008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