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 耕
我們的學校,多么像一座斯巴達式的軍營!
這是一個從電視上看來的故事。
一個讀初中的男孩,自幼迷戀汽車,假期,他來到了鄉(xiāng)下爺爺家。比較而言,爺爺要比父母更嬌寵孩子,于是男孩開始嘗試著實現(xiàn)他多年的夢想:自己組裝一臺汽車。你得承認,男孩很幸運,他有一位不錯的爺爺,因為爺爺無條件地支持他,很像一位伯樂。于是祖孫二人四處采購,其實是到廢品收購站買些零部件,價格很低。當然,并非所有的零部件都有現(xiàn)成的,比如傳動和制動部分,很多就是男孩自己設計的,于是要委托加工。你別說,男孩的動手能力很強,他真的組裝了一臺汽車,雖然看上去更像臺手扶拖拉機,但卻貨真價實地開到了馬路上。
這件事引起了小小的轟動,于是男孩作為特邀嘉賓走進了電視臺的直播室,另一位嘉賓是他的媽媽。我一直非常注意這位母親的表情,從走進演播室的那一刻起,她的臉上沒有欣喜更沒有驚喜,而是有一種很深的憂郁揮之不去。后來,她的“夫子自道”印證了我的直感:她更希望兒子認真讀書,中考時考個重點中學。言外之意自然是:鼓搗這些玩意兒畢竟是旁門左道。
那一刻,我感到一種深深的悲哀,為這個可愛的孩子和他可憐的母親,當然,也為更多的孩子和母親。我想,如果我是重點中學的校長,會破格錄取這個孩子,哪怕他的考試成績非常之差;我又想,如果我有這樣一個兒子,我會虔誠地感謝上蒼,因為所謂天才,根本的質(zhì)地是天生的,你無法通過后天的努力,去培養(yǎng)一個愚鈍的人成為藝術家或者哲學家。比如這個男孩,他的父母只希望他考上一所名牌大學,他們的夢想和“預算”中沒有汽車。
顯然,如果男孩的父母足夠明智的話,在他們的呵護下,男孩會成為一流的汽車設計師和專家。
在主持人的祝福和現(xiàn)場觀眾的掌聲中,節(jié)目結束了,我燃起一支煙,想像著這個男孩的未來。我不懂周易八卦,但根據(jù)咱們的教育體制,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個天才少年會有這樣幾種命運:一是父母尊重孩子的興趣和選擇,甚至可以不念大學,等他在實踐中感覺自己理論水平太低而想讀大學時,再讀也不遲,因為只要有內(nèi)在的動力,30歲也可以讀大學;二是男孩在父母的勸誘下“金盆洗手”,從此心無旁騖研讀“圣賢書”,考進了一流的中學和大學,成為一位高分低能的工程師或者白領;三是男孩魚和熊掌兼得,既考進了一流的學校又沒耽誤研究汽車,最后卓然有成;四是在父母的打壓下,男孩對汽車的興趣難以為繼,又沒興趣啃書本,于是先進網(wǎng)吧后進酒吧,最后在渾渾噩噩中了此一生。
人生不是設計的,一切皆有可能,所以我們也只能為這個可愛的少年祈禱。幾乎中國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他們忽略了一個基本的統(tǒng)計學事實:龍和鳳的數(shù)量非常少。那么,什么樣的孩子會成為龍和鳳呢?顯然,熱愛是最好的老師,笑在最后的,會是那些有所執(zhí)有所愛的人。所以,如果你想培養(yǎng)龍和鳳的話,唯一的選擇是尊重孩子的興趣,給他更多的自由,繼而使興趣發(fā)展成為一種來自生命深處的熱愛與執(zhí)著。
其次,如果你的孩子注定“泯然眾人”,又如果你真的希望他幸福,那么最重要的不是分數(shù),而是健康的身心,是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因為沒有興趣的學習,是效率最低下的學習,更是一種可怕的苦役。
看看我們的學校吧,它多么像一座斯巴達式的軍營!那么多孩子一頭扎進了網(wǎng)絡而不能自拔,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便是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都是無趣的,他們被囚禁在一座荒涼的古堡中,只有自由的網(wǎng)絡令他們樂不思蜀。時下,網(wǎng)絡令所有的家長聞之色變,但他們要明白這樣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孩子離自由越遠,離有趣的書本和課桌越遠,離魚龍混雜的網(wǎng)絡就越近。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五四之后,尤其是批林批孔之后,在人們的印象中,孔子是一副郁郁寡歡的倒霉蛋形象。其實呢,孔子不僅是偉大的思想家,也是成功的教育家,而他最大的成功,首先是做人的成功,因為他有夢想,也很快樂——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這是一個多么幸??鞓返睦项^!
在孔子和他的弟子那里,學習是快樂的。所以《論語》開篇第一句便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我們與真實的孔子和真正的學習,久違了。
wugengwang@163.com
(編輯:烏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