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 琳
殘酷的競技體育有時候也會展現(xiàn)出柔情的一面。每屆歐洲杯結(jié)束,都要評選最佳陣容,冠軍隊會分配到一定數(shù)量的名額(近幾屆保持在四個左右),更多的位置是歐洲杯為失敗者預(yù)留的。正是因為有了這種體制上的懷柔,失敗者,尤其是決賽場上的失敗者,并不見得輸?shù)皿w無完膚、一無所有。
從第一屆歐洲杯開始,這種懷柔的氣氛就做得比較好。一共四支球隊參加了最后的決賽階段比賽,除了兩戰(zhàn)兩敗的東道主法國,前三名都合理地分配到了最佳陣容的名額。其中,冠軍蘇聯(lián)獲得五席,亞軍南斯拉夫獲得四席,季軍捷克斯洛伐克獲得兩席。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歷史上唯一全部由東歐球員組成的歐洲杯最佳陣容。
第二屆歐洲杯,雖然在意識形態(tài)上處于向左轉(zhuǎn)還是向右轉(zhuǎn)的交鋒期,但獨裁者佛朗哥僅僅是對比賽施加了影響,對于最佳陣容卻沒有過多的干涉。西班牙雖然有六人入選最佳陣容,其他名額卻還是公平地分配給了亞軍蘇聯(lián)和季軍匈牙利。蘇聯(lián)人雅辛成為了歷史上兩次入選歐洲杯最佳陣容的球員,上一次入選是因為他不但是冠軍隊的門將,還是第一屆歐洲杯的最佳球員,這一次入選則帶有明顯的安慰色彩。
第三屆歐洲杯,最佳陣容的評選更體現(xiàn)了大眾參與性。冠軍意大利獲得了最多的五個名額,和意大利人連續(xù)打了兩場決賽的南斯拉夫獲得了三席,季軍英格蘭有兩人入選,第四名蘇聯(lián)因為實在是輸?shù)煤茉┩鳎ò霙Q賽對陣意大利時因為猜錯硬幣而出局),也被安慰性地分配到了一個名額。
第三屆的泛民主,并沒有在第四屆中得以延續(xù)。第四屆歐洲杯的最佳陣容評選中,冠軍隊西德史無前例地有七人入選了最佳陣容,亞軍蘇聯(lián)雖然輸了一個歐洲杯最丟臉的決賽比分0∶3,但還是有三人入選,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三人全部來自后防線:兩名后衛(wèi)加上守門員魯達科夫。剩下的一個名額留給了季軍也是該屆歐洲杯的東道主比利時。
在相對集中后,第五屆歐洲杯的最佳陣容評選又恢復(fù)了泛民主。前四名球隊都有球員入選最佳陣容。第六屆歐洲杯因為決賽階段擴容的緣故,球員選擇的余地更大,最后依然是前四名球隊包攬了11個名額,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雖然僅收獲了第四,但在最佳陣容中占據(jù)了四席,考慮到意大利是該屆歐洲杯的最大奪標熱門和東道主,這樣的結(jié)果安慰色彩更濃。同樣的情況,在16年后的第十屆歐洲杯上又重復(fù)了一次,第十屆歐洲杯的東道主英格蘭在賽前也被認為是奪標大熱門,最后卻止步半決賽,所以,既然不能給予東道主錦標,就只能在最佳陣容里盡可能多地安排位置:最佳陣容揭曉后,英格蘭成為大贏家,有四人入選,冠軍德國和亞軍捷克的入選人數(shù)分別只有三人,只不過,從該屆杯賽開始,最佳陣容的名額從11人變?yōu)?8人。此外,第十屆歐洲杯也是安慰獎發(fā)得最多的一屆,連小組賽就遭到淘汰的意大利也有一人入選(馬爾蒂尼)。
第七屆歐洲杯是普拉蒂尼的歐洲杯,也是法國鐵三角的歐洲杯。在評選最佳陣容時,組委會無法忽略鐵三角的威力,歷史上第一次將一個成型的戰(zhàn)術(shù)組合位移進了最佳陣容里,此前對于最佳陣容各個位置的選擇僅僅是依靠對于球員個人能力的挑選。第八屆歐洲杯沿襲了第七屆的脈絡(luò),另一個成型的戰(zhàn)術(shù)組合——荷蘭三劍客集體出現(xiàn)在最佳陣容里。到了第十一屆歐洲杯,最佳陣容第三次套用成型組合,這一次被選入的是意大利的鏈式防守,托爾多、馬爾蒂尼、內(nèi)斯塔和卡納瓦羅四人入選,而冠軍法國隊同樣在后防線上貢獻了四人。
第九屆和第十二屆歐洲杯,有著過多的童話或神話色彩,平民型的丹麥和比丹麥更平民的希臘分別成為了這兩屆歐洲杯的冠軍,讓很多人大跌眼鏡。在平民球隊奪走了冠軍后,最佳陣容的評選無法繼續(xù)向冠軍隊里的平民傾斜,丹麥和希臘在1992年和2004年分別問鼎時,兩隊分別有二人和五人入選了最佳陣容,最佳陣容里更多的位置被分配給了失意的荷蘭、德國、法國以及葡萄牙。
大浪淘沙,總有數(shù)不盡的英雄人物需要各式各樣的榮譽來安慰和鞭策。當最佳射手只能頒發(fā)給進球最多的球員時,當最佳球員一般只能來自于冠軍時,最佳陣容似乎更能見證失敗者中也有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