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精神是現(xiàn)代人理應具備的優(yōu)秀心理品質(zhì)。當今學生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就可以建立一種和諧、友好的學習氛圍,形成一種民主、互助的學習關系,對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
但在音樂教學中,學生喜好音樂的程度不盡相同,所具備的音樂基礎與音樂素養(yǎng)也參差不齊,這勢必會使部分學生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產(chǎn)生不自信、不交往、不主動、不合作等消極行為,使課堂氣氛沉悶,學習效果低下。如何改變這種狀況,我在近幾年的音樂教學中嘗試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體做法如下:
創(chuàng)建和諧關系,營造合作氛圍
在教學中,我嘗試與學生交朋友,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朋友關系,這樣,我發(fā)覺學生更愿意與教師相處,更樂意接受教師的教誨,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是很有幫助的。
在初一的一次音樂課上,學生們欣賞完一段電聲音樂《夜曲》,紛紛談自已的感受,都認為樂曲是表現(xiàn)夜晚舒緩、柔美的景象,突然有一個同學說:“老師,我覺得像是夜晚……?”話還沒說完,立即引起全班的哄笑,我立刻用手勢和眼神及時制止了同學們,并對那位不知所措的同學說:“你的感受很特別,可以再說得具體一些嗎?”這位同學默不作聲,還是不敢發(fā)表自已的觀點,這時我對全班說道:“對于音樂,各人的體會是不同的,有時候我們聽似很古怪的看法倒很有可能是一種獨特的見解,我們應該善于傾聽、討論不同的看法?!比缓笮χ鴮@位同學說:“你的感受是與眾不同的,或許很精彩,你愿意說給我們聽嗎?”這位同學輕輕地開口了:“我感覺這段音樂很柔和,好像午后在和旭的陽光下,人們在草坪上悠然地休息,盡情享受著大自然陽光的厚愛……”同學們被他所描述的景象吸引住了,有些同學還忍不住在一旁補充,課堂氣氛頓時變得活躍起來,為課堂的合作學習做好了鋪墊。
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合作學習
1.課前準備。在上新課之前,我會讓學生自由組合成四人一組,主動查找、收集、整理與所上新課有關的資料,并帶著問題去預習、思考新課內(nèi)容。上課開始用大概5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交流各組準備的資料,使同學互感新鮮與親切,聽得倍加認真,常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課堂展開。在課前準備的基礎上,課堂上同學常常能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學生變得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樂于回答問題,勤于思考問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充分發(fā)揮學生這一特點,更生動、更具體地展開課堂教學。教師是一名引路人,在教學中要“講解精,提問巧、觀察細,”盡量多地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課堂中多講,多聽,多問、多想、多做。在不斷地學習和練習中,使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得到充分體現(xiàn),同時也在學習中得到了樂趣。
3.課后總結。在深入展開教學活動后,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認真及時地總結是非常必要的。在結束每堂課時,我都根據(jù)課堂中出現(xiàn)的情況及學生掌握的程度和學生一起進行課堂總結。可和學生一起回顧本課的學習內(nèi)容,點評課堂中精彩之處,同時也指出課堂中不足之處。爾后,盡量多地與同學進行交流和聊天,在與學生的交談中進一步了解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并積極聽取學生的建議與要求。通過學后反饋的信息及時調(diào)整以后的教學手段。這樣通過師生的雙向總結對提高課堂教學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建立小組活動形式,鼓勵學生參與合作
通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不斷地進行合作學習。為此,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并積極地展開競賽,但如何分組可讓學生自行搭配,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活動的積極性。學生通常都會找自已的好友或合得來的人共成一組,而那些平時比較內(nèi)向,不太合群的同學也試著與別的同學打交道以成一組。在這種自行成組的過程中,無疑也培養(yǎng)了學生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小組成立后,再有組員推薦一名組長,小組成員就在組長的帶領下分工合作,協(xié)調(diào)配合,各盡其職。這樣學生更容易溝通、交流、互相取長補短,并能在與其他組的交流中,建立集體榮譽感,產(chǎn)生強烈責任心,從而在小組活動中能更積極、主動地參與,這對提高活動質(zhì)量,培養(yǎng)合作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小組合作式的學習不僅能增加學生的信息量,拓展學生的思維,同時也讓學生的個人能力,與人合作協(xié)調(diào)的能力得到充分鍛煉。而合作配合,群策群力不僅能使知識技能得到提高,也有利于培養(yǎng)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關鍵在于得法。在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還需不斷的實踐、探討。相信,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定會在我們的音樂教學中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