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
現(xiàn)階段,雖然外語教學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仍然存在著“費時較多,收益較低”的現(xiàn)象,所花時間和代價與教學效果不相適應等諸多的問題,這就催生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學生,他們只能看的懂而聽不懂更說不出來。隨著CET新題型的進一步推廣,傳統(tǒng)的“照本宣科”、以測試為目標的教學法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強調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因此深化外語教學改革刻不容緩。
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模式落后。多年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一直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法。教師作為課堂的主角,無論在教學內容的計劃上,還是課堂言語活動的時間分配上,都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而學生則被動地聽講,死記硬背。這種單向溝通的教學模式,忽略了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的角色勢必影響對英語的興趣。大學英語教學非但沒有淡化應試教學的色彩,反而有朝著“考研是目標,四、六級考試是關鍵,60分是硬道理”方向發(fā)展的趨勢,最終導致了英語教學目標的喪失,致使眾多大學生應試能力強,應用能力差。
2.教學手段落后,學生主體意識淡薄。大學英語教學一直以來還是依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黑板、粉筆和課本,采用“以教師為中心”,實施“滿堂灌”的單一而陳舊的教學手段。由于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和條件跟不上,教學中很少應用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加上缺少有效的輔助設置,教師只能在課堂上講,學生在下面記,教師很難開展全班學生的互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高中階段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學生在外語學習的聽、說、讀、寫四種能力方面發(fā)展不均衡,外語能力、文化素質、知識水平相差得十分懸殊。一些大學生自我約束、管理能力不強、態(tài)度不端正不積極、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被動接受知識和儲備信息,不善于靈活運用知識,缺乏變通和創(chuàng)新精神。這些因素給外語教學增加了難度。
3.大學英語教師師資緊缺,教學重心傾斜。由于高校的不斷擴招,教師緊缺的局面在許多高校頻頻出現(xiàn)。同時,學校對教師進修的政策不寬松、資金幫助少、老師的待遇差等眾多原因造成教師隊伍不穩(wěn)定、教學熱情不高、缺乏敬業(yè)精神。大學英語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運用能力。然而,這種局面在大學仍然難以展開。由于教學設備的限制,大學英語教學忽視聽力以及寫作的練習,學生的聽說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一年兩次的四、六級全國統(tǒng)考,它的規(guī)模大、影響深,許多高校把四、六級考試成績與教師的評優(yōu)、評職以及學生拿學位證掛鉤,導致眾多教師把四、六級考試當作指揮棒,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應試能力,造成教學重心傾斜。
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思考
1.更新教學觀念、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學理念導致知識積累與語言運用脫節(jié),語言教學局限在單一的講授模式中,學生個體特征差異和整體素質發(fā)展等方面很難得到考慮?;趥鹘y(tǒng)教學觀念、教學方法的弊端,大學英語教學應建立新的教學觀念、教學思想。新的教學思想,要摒棄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思想,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育思想體系。例如對于英語中的俚語、習語和諺語的學習,教師應采取啟發(fā)式、研究式、討論式、辯論式的方法幫助學生分析、理解英語習語和諺語的翻譯技巧,并通過一些游戲、智力測驗和情景對話等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積極參與各種教學活動,以期達到鍛煉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目標。
2.借助現(xiàn)代信息教育技術,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傳統(tǒng)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存在著很多問題,它把大學英語作為知識來講解,忽視了英語作為交流工具的作用,導致大量學生聽不懂,說不出,有的甚至不敢學英語,害怕學英語,缺乏學習自信心。教學模式改革應在傳統(tǒng)課堂講授的基礎上,根據(jù)外語教學形勢發(fā)展的需要,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教師應借助現(xiàn)代化設備、教學光盤、電子課件等進行教學。在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和吸收現(xiàn)有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充分體現(xiàn)合理繼承的原則。筆者認為新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應以課堂教學與在校園網(wǎng)上運行的英語教學軟件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為主要發(fā)展方向。
3.拓展教學內容,優(yōu)化課程結構。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包括傳授語言知識、訓練語言技能等。不僅要學生記憶單詞和語言點,更要讓他們了解外國文化、習俗、生活方式等等,全面的培養(yǎng)學生。因此要增設選修課和英美文化知識,民俗介紹等專題講座,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活動,使學生獲得豐富的課外知識的,從而實現(xiàn)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提高。調整課程設置,重視第二課堂教學,以實現(xiàn)“適應需要,分項突破,帶動全面發(fā)展”。這要求學生把英語滲透到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應當組織學生進行各種課外活動,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外語教師素質。要放寬教師進修學習的政策,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師培養(yǎng)計劃,采取在崗輪訓制度、導師制、短期培訓、深造學習、參與科研等形式提高教師的業(yè)務水平,保證每位上講臺的教師具備較高的基本素質。同時積極采取措施,加大財力物力投入,支持教師開展教學研究,努力提高教師待遇,優(yōu)化穩(wěn)定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的教學動力。
[1]張同樂.跨文化交際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導入模式[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2007,(6).
[2]韋文皓.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現(xiàn)實對策分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