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光 譯
這是一所能看到大海的地勢較高的中學,上課時從教室就能看到變化無窮的大海。
那年約有80名新生入學,其中大多數(shù)是那些與大海搏擊的漁民們的子弟。
那是我給新生上第一堂課的事情。
“起立。”
大家都站起來了。因為是新生,所以都很認真,教室出現(xiàn)瞬間的寂靜。
但是,有一名學生?;^,未起立。
“站起來,剛?cè)雽W就是這種態(tài)度可不行!”我的語氣頓時嚴厲起來。
這時,傳來一個聲音:“老師,我站著呢!”
是的,他,A君站著,但是由于他個子太矮,我看著像是坐著。
糟糕!我做了對不起A君的事。
我為自己的粗心感到不安,一時竟不知說什么。如果在此時道歉,反而會傷了A君的自尊心。于是,我當時只說了聲“對不起”。周圍的學生都笑起來。A君的心情一定很難受,我意識到A君以后也許會因為這件事受他人的欺侮。
下課后,我本想向A君道歉,但忙亂之中竟把此事忘了。晚上,我猶豫著是否給A君打電話。但打電話道歉太不禮貌,于是只好作罷。
第二天,天空晴朗無云,春天的大海碧波蕩漾。我給A君的班上第二堂課。
“起立?!?/p>
又是瞬間的寂靜。這時,忽然傳來一個洪亮的聲音:“老師,我站著呢!”
是A君,他站在椅子上,微笑著。
從A君的微笑中,我看出他這樣做并不是諷刺,也不是抵抗情緒的表露。我感到了“老師,我不在意,不要為我擔心”這樣一種體諒,我的心口感到一陣疼痛。
晚上,我懷著復(fù)雜的心情給A君撥了電話。
“老師,別在意,別在意!”對面?zhèn)鱽鞟君爽朗又充滿稚氣的聲音。
我期盼明天的天空還是晴朗無云,大海還是碧波蕩漾。
【學寫作】
這是一篇擇取日常生活中細小事件述說一個動人故事的精彩之作。短短的篇幅,沒有強烈的情節(jié)起伏,沒有復(fù)雜的人物形象,但卻富有不可言喻的故事內(nèi)涵。
作者運用第一人稱的敘述角度,以簡潔明快的對話敘述,讓讀者擁有親切逼真的閱讀感覺,因而故事極易進入讀者心中,引起讀者共鳴。雖然相較于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稱敘述方式,它只能講述敘述主角所知道的事情,視角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正是由于這種局限性,可以使讀者更愿意參與到故事中來,不自覺地與敘述主角融為一體,引起情感的共鳴。但凡使用第一人稱作為敘述角度,都是以回憶的口吻去述說一件難以忘懷、激起心靈浪花的事情,這樣的事情通常會擁有這些特點:貼近生活、印象深刻、感人肺腑等。作者往往通過述說一件“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從而獲得一份美好的情感、深刻的哲理、藝術(shù)的啟示。當然這里的“親身”經(jīng)歷不一定就是作者本人曾經(jīng)親自經(jīng)歷過的事情,也可以是作者把聽來的、看到的事情進行改造,讓自己成為這個事件的主角,以“我”的身份和口吻把這件事情說給大家聽。如本篇作品中的“我”就并不一定是菊池哲哉本人,因為他可能從來就沒有當過教師,有過A君這樣的學生。
這篇作品具有極強的感染力,這除了得益于作者根據(jù)題材的特點恰當?shù)剡x用了第一人稱的敘述角度外,還在于作品使用了藝術(shù)夸張的手法。故事的開始,“我”就誤會了A君,以為他沒有起立,于是我就用慣性思維認為A君一定是個調(diào)皮搗蛋的孩子,于是訓(xùn)斥了A君,但意想不到的是A君竟然是因為太矮而看似“沒有站起來”,生活中這么矮的人可能極少遇到,這里是作者運用了一次藝術(shù)夸張的手法,創(chuàng)造了一個誤會,形成了故事進展的原因和人物的矛盾沖突。再到第二天上課時,A君一站起來就主動大聲地說:“老師,我站著呢!”如此自信、懂事、善良的孩子在生活中或許是極少存在的,作者在這里又一次運用了藝術(shù)夸張的手法,孩子的自信、懂事和善良的品質(zhì)也在此刻瞬間深深地打動了讀者,讀者此刻就成了“我”,為“自己”有這樣一位可愛的學生而自豪,同時自己因誤會了A君而內(nèi)疚萬分的心情也得到了釋然,一份美麗的情感就此在讀者的周圍流動。藝術(shù)夸張的手法,往往能讓作品讀來具有極強的感染力,給予讀者美妙的心靈享受。但我們必須要注意,這種藝術(shù)的夸張必須來源于生活,有真實的基礎(chǔ),切忌過于夸大和說教,否則不但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反而會讓讀者產(chǎn)生厭惡情緒。
【懂人生】
理解與寬容是世間最美好的一種情感。生活在社會這張大網(wǎng)中,難免會發(fā)生碰撞。當我們無法對身邊的人和事釋然時,不妨多一份寬容,多一份理解。善待他人,會讓我們時時都能擁有一份好的心境,一個豁達的人生。
(劉天平 執(zhí)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