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jié)婚的頭兩三年,浩和瓊總愛吵。
在家里吵,在外面也吵,毫無顧忌。吵得兩個人先分頭睡,后又分開睡。吵得瓊跑回娘家——好歹娘家離她單位不遠。瓊自以為找到了避風(fēng)港。人是暫時可以分開,但憂愁和煩惱卻和瓊結(jié)伴而行,影形不離。
婚姻讓浩更痛苦,痛苦的時候浩就想到了離婚。而瓊不離,卻不依不饒。瓊想:好你一個浩,你不讓我高興,我也不會讓你快活。
別人都笑話他倆:豬都會鬧別扭,何況人。趕緊磨合吧,磨合期過了,就好了。
浩是一名大學(xué)生。因為窮,他只好委屈讀了一個不要錢的師范。也因為窮,沒有錢送禮,身為優(yōu)秀大學(xué)生的他卻偏偏被分到市里最偏僻的農(nóng)村中學(xué)。因為窮,因為偏僻,心愛的姑娘飛了,愛情之舟擱淺。在浩最傷心的時候,在好心人的撮合下,瓊認識了他。
那時,瓊在一家糧食部門工作——這在當(dāng)時是一個很火的單位。瓊的家庭也不錯,兩個哥哥都在糧食部門工作,父親也是糧食部門的一個小頭目,有些實權(quán)。遺憾的是,瓊相貌平平,又沒有什么文化。那時,瓊的嫁妝早已準備,萬事俱備,只欠東風(fēng)了。
在媒人的撮合下,浩和瓊見面了。浩雖穿著樸素,也不那么風(fēng)流倜儻,然而掩飾不住他的儒雅與溫厚。第一見面,瓊就被浩的氣質(zhì)和儒雅風(fēng)度徹底征服,而瓊給浩卻沒有留下深刻印象。一段時間交往后,浩雖沒有找到愛情的感覺,卻被瓊的一次次“非你莫嫁”的山盟海誓感動得一塌糊涂。瓊輕而易舉的攻下了浩的感情堡壘。
真正地走到一塊,瓊才發(fā)現(xiàn),愛情并不像書上寫的那么美妙。幾番磕磕絆絆,瓊痛苦,浩也開始絕望。浩想,最好的辦法就是離婚。不過,在作出決定之前,浩還是回家去看看,雖然浩知道,一旦鐵了心,沒有任何人能動搖他的決心。
浩的憔悴和突然回家并沒有讓父母感到意外。因為,父母早已聽到一些風(fēng)言風(fēng)語。
傍晚,為了一點小事,母親又在絮絮叨叨。在這之前,浩一直沒有留意,而今天,也許是心緒不佳,浩第一次感到母親的嘮叨有些心煩。
浩笑了笑,不經(jīng)意的問父親:“爸,不心煩?”
“習(xí)慣了!”父親還沒有說完,母親就嘮叨開了,父親趕忙拉浩出去。
“小子,媳婦任性,你就應(yīng)該遷就她一下,慣她一下。更何況她是富貴人家小姐,任性一點,嬌氣一些也很正常。”
“你看,你媽喜歡嘮叨,假如我不理不睬,或頂撞她幾句,你這個兒子在家里還呆得住嗎?”
浩心里一顫。心有所悟。
“小子,婚姻就像穿鞋,關(guān)鍵要看是否合腳。你看,你穿皮鞋很舒服,而我穿皮鞋就很別扭。當(dāng)然,鞋要合腳總得有個磨合期,但你總不能說,這雙鞋不合腳,就換一雙。更何況,換媳婦可不像換鞋那么容易!”父親意味深長地說。
“說真的,有時出了門,少了你媽的嘮叨,還怪不習(xí)慣呢!”說完,父親孩子般狡詰地笑了。
從此,浩試著改變自己,瓊?cè)沃宰訒r,他不再針尖對麥芒。也不知從什么起,原來很少理會柴米油鹽的瓊,也開始關(guān)心浩的口味。悄悄地給他織毛衣。在浩心情不好的時候,她想方設(shè)法逗浩開心。
后來,浩才知道,當(dāng)岳母知道她腦子里“你不讓我高興,我也無法讓你快活”這根弦時,點著她的腦門說:“傻女子,你現(xiàn)在是他的婆娘了,怎么事事都由著你的性子?你想想,浩身上有你織的毛衣嗎?你弄的菜合浩的口味嗎?傻女子,要想栓住男人的心,得先栓住男人的胃!”
以后的日子里,一路雖也有磕磕絆絆,但他們彼此之間懂得了承讓,也慢慢適應(yīng)。如今,浩也算得上一個成功人士了。說來不怕你笑話,沒有了妻子有韻味的呼嚕,浩睡覺都不踏實。
世俗喧囂,紅塵滾滾,如今的婚姻也變得異常脆弱。離婚,不再是一件見不得人的事,不少人一點不適就瀟灑地分手。然而夫妻之間感情缺少一點柔和,少了一些寬容與承讓,差了一些彼此的磨合和適應(yīng)。我們努力與時俱進,唯獨在我們最親近的人兒上缺少適應(yīng),缺少包容,包括我們那已經(jīng)非常脆弱的婚姻。
(作者單位:湖北宜都外國語學(xué)校)
責(zé)任編輯蒙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