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教師們關于課堂上講多講少褒貶不一:有人認為,新課改就要徹底擯棄傳統(tǒng)的“滿堂灌”,把學習主動權放給學生;也有的說,不多講學生如何能夠理解、如何能夠取得理想的成績?一時間,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歷史故事,宋朝對遼、金作戰(zhàn),講究布陣,而陣圖往往在京城里事先擬好的,將帥必須按陣布防,不得違背,這種不適合戰(zhàn)場瞬息萬變的作戰(zhàn)方式,怎能不吃敗仗?而岳飛用兵能夠打破常規(guī),他說:“陣而后戰(zhàn),兵法之長,運用一妙,存乎一心”。其意思是說,要根據(jù)戰(zhàn)場千變萬化的特點,采取靈活機動的作戰(zhàn)方式。岳飛正因為打破了按陣圖布防和出擊的常規(guī),才能屢建奇功,令敵軍聞風喪膽。這和我們當前的爭議何其相似,“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道理對我們把握課堂中講的分量和時機,很有啟發(fā)意義。
首先,要正確的領悟新課改的內涵?!耙匀藶楸尽笔切抡n改的實質。因而關注人的個性差異、發(fā)展成長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例如我在講《失蹤的森林王國》一課,我打破常規(guī)的教法,先是把全班學生分成兩組讀課文,一半學生認真去體味老國王的做法,另一半學生認真去品味新國王的做法,通過對比,學生很顯然就明白了新國王以毀滅森林重建新王國的做法不對。為了更形象地展示兩種截然不同做法所產生的不同效果,我利用遠程教育資源以課件的方式向學生們展示,生動的畫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把學生們引入到保護環(huán)境這一中心上來,最后要求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說說現(xiàn)實生活中有那些破壞環(huán)境的行為,并說出在保護環(huán)境方面自己作為一名小學生應該怎樣去做。同學們在暢所欲言中明辨了是非,達到了這節(jié)課的教育教學目的??梢哉f,這節(jié)課,我講得很少,而是領著學生去讀、去說、去體會。而不是單純地找?guī)讉€成績好的學生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全班學生在集體參與中快樂的學習,照顧到了學生的個性差異,他們怎能不滿懷信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其次,要遵循教育規(guī)律,一切從實際出發(fā)。講多講少完全依據(jù)學生情況來把握。在寫《家鄉(xiāng)的小河》這篇作文時,我一改教師單純講,學生單純聽的做法,帶著學生來到河邊,面對嘩嘩的流水,孩子們的勁頭甭提多高了。我?guī)е鴮W生認真去觀察,河的形狀、水中的魚兒、石頭,河邊的野花、小草……教學生在觀察中如何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飾手法,如何把所觀察的景物寫得栩栩如生,在此基礎上教會學生如何把自己對家鄉(xiāng)小河的愛融入到寫作中去,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梢哉f,這節(jié)課,我講得多,從內容到情感整整用了40分鐘,但學生聽得很入神,爭著向我問著問那,嘰嘰喳喳的議論,河邊不時地傳來師生的歡笑聲,引來了不少行人駐足觀看。接下來,學生們或坐或爬地打起作文草稿來,不到一堂便打好稿。我在改作文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不少優(yōu)秀作文,抱著試一試的心理向《作文指導報》投稿,《我愛家鄉(xiāng)的小河》很快就發(fā)表了,成了我班爆炸性的新聞。
由此我想到了著名特級教師方利民說過的話,那種籠統(tǒng)地認為教師不講或少講,讓學生隨心所欲地“感悟”、漫無邊際地“體驗”的做法,是錯誤的;而那種越俎代庖、庖丁解牛式的煩瑣分析,搞一言堂的做法,也是錯誤的。教師的言語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講在關鍵處,點在憤悱時,化在激勵中。
實踐證明:面對新課改的大潮,教師不要拘于一隅,而是要結合課文的知識點進行延伸和輻射,以“面”馭“點”,以“點”拓“面”,充分體現(xiàn)課堂教學的開放性,講與不講,講多講少,關鍵是把握好度的問題,要防止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教師的講并非天馬行空式地隨意發(fā)揮,也不是呆板的邯鄲學步式的講授,應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內容地講解,不能脫離學生的實際。新課改不是對傳統(tǒng)教育教學方法的完全拋棄或打碎重建,而是對因材施教、以人為本新課改理念的大力宣揚。新課改推行的過程也是學習和探索的過程,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高瞻遠矚,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拿出自己的聰明才智,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學方法和措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更好地服務于教學,這才是面對新課改應有的心態(tài)。
(作者單位:河南南陽市內鄉(xiāng)縣馬山口鎮(zhèn)花北小學)
責任編輯蒙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