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以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已在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一場信息化浪潮。20多年前有人曾預言:“隨時隨地都有一臺具有計算天才的電子計算機伴隨著你的社會”,即信息社會,現(xiàn)在已經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引起了教育領域的深刻變革。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信息技術的作用日益彰顯,已經成為了當代課程與教學的基本要素。信息技術極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時空界限,空前地提高了人們學習的興趣、效率和能動性。多媒體教學、計算機教學軟件、遠程教育等應運而生。先進的信息技術使教育資源共享的原則得以貫徹,人們在各個不同地點同時聽取世界高水平教授課程的要求已經或正在實現(xiàn);現(xiàn)代教育科學、心理科學和信息科學技術的綜合和相互滲透,已成為教育發(fā)展和改革的強大動力;傳統(tǒng)的教和學的模式下在醞釀重大的突破,教育面臨著有史以來最為深刻的變革。這就要求中小學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質。
目前,我國中小學在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中,加強了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施力度,強調在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信息技術。教師是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關鍵因素。但是,由于教師本身的一些原因,阻礙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施,致使信息技術不能充分地發(fā)揮其在學科教學中應有的作用。
傳統(tǒng)教學思想和觀念的影響
多年以來,“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觀念和“傳遞——接受”教學模式已經根深蒂固。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思想來看待和實施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如同“穿新鞋走老路”,很難發(fā)揮其真正的價值。具體表現(xiàn)為教學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的主動性無法發(fā)揮;重視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忽視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教學內容照本宣科,缺乏對課程標準的研究和理解等。
信息水平的制約
由于教師對信息技術的了解和使用能力有限,產生了諸多阻礙因素。一些學科教師要借助信息技術教師才能完成課件制作,致使教師對課件不熟悉,課上操作不熟練,在制作課件時缺乏對認知規(guī)律的考慮,存在構圖配色不合理,文字多等不足;有的教師對硬件設備和操作平臺以及相關軟件的使用不熟練,比如在網絡教室中不知道如何來監(jiān)控學生機,遇到類似于死機等技術突發(fā)事件無所適從等。這些問題都會干擾教學的正常進行。
缺乏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實施教學的能力
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教學過程中要素、教學評價、教與學的方式都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有很大的區(qū)別,有的教師雖然也在教學設計的時候考慮到了這些變革因素,但是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以下不理想的地方。一是重活動形式,輕活動效果。在有的整合課中,雖然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利用了信息技術,也完成一定的任務,但是由于在學生活動之中缺乏教師足夠的調控,致使學生活動看似生動活潑,卻沒有達到教學目標。二是重探究結果,輕探究過程。比如有的教師在上課時,刻意地引導學生遵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急于讓學生得出下確答案,而無法體現(xiàn)信息技術作為學生認知工具、研發(fā)工具的作用,缺乏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三是缺乏對評價的思考。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教學評價方式和內容都發(fā)生了改變,不能套用以前的評價標準來評價現(xiàn)在的整合課。
作為教師,在積極參與課程改革的同時,應及時地對教育觀念、教學過程進行反思,積極學習信息技術,以適應新課程目標的要求。
1.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教師需要變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樹立新的教育技術觀念,并融入到學科教學中,轉變傳統(tǒng)的知識觀和人才觀,樹立素質型人才觀;轉變傳統(tǒng)的師生觀;改變傳統(tǒng)的學習和教學觀;轉變傳統(tǒng)的課程觀;轉變傳統(tǒng)的媒體觀。
2.教師要提高信息素養(yǎng)。在意識與態(tài)度方面,教師應該自覺地使用各種信息工具應用于教學工作之中,善用網上豐富的信息資源:如調用合適的教學軟件、優(yōu)秀教案,查閱教學資料和文獻,不斷挖掘信息技術在教育中應用的潛力。同時樹立終身學習的學習觀,積極學習信息技術。
3.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
(1)理論知識方面:深刻理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要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新的教學環(huán)境中,重新對教材教法進行深入地分析,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多個方面研究信息技術對課程的影響,找到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結合點。
(2)教學設計方面: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模式,能夠設計出符合新課程標準的、以信息技術促進學生學習的教案。對于不同的學科、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學生,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方式不盡相同,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進行設計。
(3)教學實施方面:在教學過程中能合理有效地在恰當的時候使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能夠把握好課堂的氣氛和節(jié)奏,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同時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在整合過程中也得到有效的鍛煉。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知識和信息急劇膨脹的時代,教師只有不斷學習,終身學習,才能跟得上時代的節(jié)奏和步伐。
作者單位:河北省柏鄉(xiāng)縣固城店學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