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展主題活動(綠色家園)時,有個故事教學活動《垃圾箱皮皮》讓我印象很深刻。那天,我結(jié)合圖片,完整地講述了一遍故事——“垃圾箱皮皮”。然后,為了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還進行了一系列的提問。
由于幼兒在聽故事時比較認真,所以在回答問題時,都說得很好。尤其是在討論“怎樣使我們的城市變得干凈整潔”這個問題時,每個孩子都積極舉手,踴躍發(fā)言。有的孩子說:“我們不能亂扔垃圾?!庇械暮⒆诱f:“看到地上有垃圾把它揀起來?!薄沙尚∨笥寻咽峙e得高高的,小臉也漲得通紅,當我請到他時,他說:“讓一個人躲在垃圾箱旁邊,看到有人亂扔垃圾,就把他抓住?!?意外,完全在預(yù)設(shè)之外的意外。)小朋友都笑了,我也微笑著點了點頭,孩子們頓時來了興趣,“老師,把扔垃圾的人送到警察叔叔那里去。”……看到孩子們?nèi)绱吮憩F(xiàn),我心里不禁暗自高興。
接著我開始第二遍講述故事,沒想到,還沒講完,就聽到下邊有個孩子在輕聲地說:“老師,你剛才講錯了?!蔽依懔艘幌拢R上停下來。孩子們見我不講了,都抬頭看著我。我問:“老師哪里講錯了?”
“開始的地方?!?/p>
我仔細想了想,沒有什么不對勁呀,就繼續(xù)問:“哪里講錯了,你說清楚些,好嗎?”
只見瑤瑤小朋友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你,你剛才講到‘納悶’。現(xiàn)在,現(xiàn)在講‘奇怪’了?!?/p>
她一說完,有幾個小家伙也叫了起來,“老師,老師我也聽到過了……”
聽孩子們這么一說,我頓時想起來了,確實是這樣。于是,我說:“今天瑤瑤小朋友上課認真聽講,還幫老師檢查出了講錯的地方,真棒!”
我的話音剛落,就聽到有幾個小朋友在不停地說:“納悶、納悶……”,于是,我又問:“那誰來說說一一納悶是什么意思呢?”孩子們都搖搖頭表示不知道,我說:“剛才老師突然不講故事了,你們感到怎么樣,”——感到很納悶,對不對?其實納悶就是感到很——(還沒等我說完,孩子們幫我接了下去。)奇怪的意思。我再看看小朋友們,只見他們個個臉上神采飛揚。
課堂是由教師和幼兒共同創(chuàng)造的。如何使課堂教學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這一方面要靠教師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才能,努力調(diào)動幼兒的積極性,創(chuàng)設(shè)和諧的氛圍;另一方面,讓幼兒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大膽質(zhì)疑,敢于發(fā)表見解。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行是知之始,學非問不明”。那么,如何達到這種效果呢?
首先,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引領(lǐng)者,應(yīng)建立平等的師生關(guān)系。切忌使用話語霸權(quán),讓幼兒感覺教師是在對他們發(fā)號施令,無形之中拉開師生的距離。幼兒在課堂中想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但是往往不敢把意見說出來,怕說錯,了被同伴笑,被老師笑,這種情況在課堂中并不鮮見,所以,本案例中的那個孩子就顯得難能可貴。
“老師,你剛才講錯了?”如此質(zhì)疑,從教以來我還是頭一次聽到。此時,倘若以勢壓人:“你怎么會這樣說,坐下!”“老師哪里講錯了?你有沒有認真聽啊?”這樣的語言攻擊勢必會造成幼兒心靈的傷害,封閉其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真實的困惑。于是我順勢引導(dǎo),原本單向的獨白變成了互動的對話,幼兒通過探究學習,他們的潛能得以開掘,情感得以催發(fā),使他們變得更加聰慧,更加靈動,更加生氣。
其次,教師要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F(xiàn)在的我們必須學會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有時蹲下來,撫摸孩子的頭,傾聽他的理由,不僅可以縮短教師與幼兒間的空間距離,而且可以縮短教師與幼兒間的心理距離,讓孩子覺得我們之間是平等的。
本案例中,當幼兒輕聲提出質(zhì)疑時,教師能停下來,注意并耐心傾聽幼兒的對話,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講錯的地方,支持幼兒的質(zhì)疑,并加以進一步引導(dǎo)。陶行知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fā)出來,才能打到心靈的深處?!薄懊裰鞯慕處煟仨氁校?一)虛心;(二)寬容;(三)與學生共甘苦;(四)跟民眾學習;(五)跟小孩子學習?!蔽覀兯珜?dǎo)的就是這種民主平等、雙向建構(gòu)、共同成長的師幼關(guān)系,而要避免的是灌輸、導(dǎo)演、裁決、包辦代替的固定模式,要力圖讓自己在恰當?shù)臅r候以恰當?shù)姆绞酱龠M幼兒恰當?shù)陌l(fā)展。
第三,教師要珍惜教育時機,讓幼兒成為課堂的主人。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只有把幼兒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才會有利于他們的發(fā)展。“讓一個人躲在垃圾箱旁邊,看到有人亂扔垃圾,就把他抓住。”“老師,把扔垃圾的人送到警察叔叔那里去?!碑斢變捍竽懓l(fā)表自己的意見的時候,教師切不能加以遏止,要珍視幼兒,對他們這種敢于表現(xiàn)自我、積極思考的行為要加以認可甚至鼓勵,從而使他們敢說、會說、樂說。
任何教學活動不可能完全按照某個人的想法進行。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經(jīng)常會有各種情況產(chǎn)生。面對這些臨時出現(xiàn)的情況,教師不僅要觀察孩子的外部活動和表現(xiàn),還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動。要把握時機,加以引導(dǎo),切不可置之不理,更不能粗暴對待。教師還應(yīng)珍視孩子的意外表現(xiàn),因勢利導(dǎo)地啟發(fā)、引導(dǎo),分析行為發(fā)生的動機,將幼兒引導(dǎo)到正確的探究活動中去。
教學活動中,幼兒會經(jīng)常出錯,而教師也會出錯。每一個錯往往都蘊藏著一個很好的教學時機。如果我們對幼兒的錯橫加指責,對自己的錯含糊其辭,那么不光會錯失教學時機,而且會拉大師生的心理距離。
最后,讓我們共同來品味這樣一句話:“讓幼兒享受學習,就意味著尊重,尊重幼兒的個性,尊重幼兒的獨特體驗;讓幼兒享受學習,就意味著平等,平等相處,平等參與;讓幼兒享受學習,就意味著自主,自主獲得,自主合作。讓學習成為幼兒的一種享受,這是我們每個幼兒教師的美好期待和永恒追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