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鱷魚
最近,我正在從事尼羅鱷的研究,它們生性殘暴,平均身長約4米,最長可達6米。為了近距離觀察尼羅鱷,我來到了它們的棲息地之一的坦桑尼亞。那里正是氣候干燥的旱季,尼羅鱷大都群居于河岸的泥巴洞穴中,層層疊疊擠在一起。
為了這次臥底行動成功,我特地配制了一套行頭,偽裝成一條鱷魚。身體部分是一個鋁制防護框,上面覆蓋著一層混合纖維材料的鋼板。金屬框架外還裹著帆布,帆布上厚厚地涂抹了一層河馬糞便,用來遮住我身體散發(fā)出的氣味。
遭遇河馬
臥底可是一件危險的差事,盡管我偽裝得幾乎能亂真,但如果稍不留神露出馬腳,就可能喪命。
我穿上行頭,悄悄地爬著向鱷魚目標靠近,但是還沒接近鱷魚,就被一對河馬母子盯上了。它們用審視的目光好奇地打量著我這條與眾不同的“鱷魚”。或許是被我身上河馬糞便的氣味吸引吧,逐漸地越來越多的母河馬把目光投向了我。慘了,它們一定是把我當成公河馬了。它們紛紛向我求愛,千萬別看出來我不是??!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禱著。上帝一定聽到了,因為得不到回應的河馬最終走開了。我長出了一口氣。
險遭巨鱷夾擊
擺脫了熱情的母河馬們,我慢慢地挪動雙手和膝蓋,緩緩朝河岸上的一群鱷魚爬去。當我試圖靠近其中最大的一條鱷魚時,我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不是仿照鱷魚緩慢爬行而是快速移動了一下。這引起了大鱷魚的注意,它猛地轉(zhuǎn)過身來,把頭湊到我跟前,直直地盯著我,我甚至都可以看到它的眼屎。我低聲在麥克風中向跟隨的拍攝人員說:“天啊,這個大家伙正朝我走來。它盯著我,我非常緊張,我要趕快返回?!?/p>
但是,當我轉(zhuǎn)身想退時,卻發(fā)現(xiàn)身后又來了另一條鱷魚,嚇得我汗流浹背,趕緊詢問攝像人員:“后面那條鱷魚離我多近?”
“就在你右腿旁邊?!睌z像人員回答。
“那么我現(xiàn)在能不能直起身,趕快逃跑?”
“絕對不能!”
我只好趴著耐心等待兩條鱷魚從身邊離開。
安裝數(shù)據(jù)記錄器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潛入一個鱷魚洞穴,把幾條鱷魚的尾部系上數(shù)據(jù)記錄器。這次臥底任務成功完成。
附記
據(jù)科學家估計,目前1/3種類的鱷魚已瀕臨滅絕。全世界僅存23種鱷魚。
巴爾說,他此次冒險旨在喚起人們關(guān)注身處困境的鱷魚。巴爾的這次經(jīng)歷被拍攝成紀錄片,并作為“危險相遇”系列片的開場戲,于2007年6月18日在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