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這篇博文出來之后不久,不出所料,老美出場了?!稌r代》駐北京記者西蒙·愛勒根特給出了最好的,恐怕也是最貼切的英譯文,“Zhongguo Jiayou!Go China!” 也就是說,最準(zhǔn)確的譯文應(yīng)該是兩個:一個是拼音“Jiayou”,另外一個叫“GoChina”。換言之,這是兩個譯文,解說著同一個“加油”的意思。我們既可以只喊“Jiayou”(拼音發(fā)出來的聲音),也可以用英文喊“Go China”。這讓我這個學(xué)習(xí)了二十幾年英語的人,心中稍微有些釋懷。畢竟,我們得到了最準(zhǔn)確的英譯文。至于其他中國人的翻譯,甭管是“中式英語”,或什么式英語,都顯得不重要了。
值得提到的是,很多中國人看到“加油”不可翻譯成英文,才發(fā)現(xiàn)原來中國文化的獨(dú)特性與惟一性,并與我一樣,為這種獨(dú)特性與惟一性感到無比驕傲。事實(shí)上,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實(shí)在太大,也正因?yàn)檫@種巨大的文化差異,才有我這種人的存在價值與必要:為中西文化搭建一座浮橋,也只能是浮橋,而不會是具有堅(jiān)實(shí)橋墩的橋梁,也只是起到讓東西方文化簡單碰面的作用,而不可能使兩種文化深入交融。
從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的著名詩句的英譯,您就可以明白我的意思了。在中國人,哪怕是中國小學(xué)生的眼中,都知道李白的“三千尺”不過是個虛數(shù),是一種比喻,是一種氣勢磅礴的比喻,并不具備用尺丈量的實(shí)際功效。但也正是這種“虛數(shù)”,這種“氣勢磅礴”,這種“不具備實(shí)際功效”的詩句,卻在整個西方引起不小的誤解。西方人認(rèn)為,如果是三千尺的話,那一定不是三千一百尺,而只能是三千尺。他們的這種小兒科式的一句話,立馬會引起我們中國人的嘲諷與感慨:怎么,連“飛流直下三千尺”都不能理解,還要把三千尺真理解為實(shí)際上的三千尺?于是,自然而然地,就會有人向我們這些所謂的英語大家問到,怎么,難道連這么有名的詩句都不能準(zhǔn)確地翻譯到英語中去?是的。是不能傳神地翻譯過去的。有太多的文人墨客已經(jīng)嘗試過N次了,但都失敗了。也就是說,太多這種極具中國文化的東西,在洋人面前,卻成了一堆垃圾,至少成了一堆不可理解的東西而被無情拋棄。
由此看來,我們也就沒有什么理由責(zé)怪“中國加油”不能被準(zhǔn)確地翻譯成英語的事情了。今天,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qiáng)(這不是恭維話,是事實(shí)),我們終于看到,連純粹的老外,純粹的漢語通的老外,也開始關(guān)注中國文化的向外傳播了。他們看到“加油”不能被很好地翻譯過去,于是,親自上陣,用“拼音”加“英語”,把“加油”翻譯成了英語。呵呵,由此也可以理解,中國文化符號,中國文化現(xiàn)象,幾乎沒有什么可能被全面翻譯到英語中去的。也因此讓我想到,又怎么能指望著洋人從真正意義上理解我們的文化,及我們的以文化為依托的整個舉止行為呢?
我們還記得拿破侖描述中國的話吧:“La Chine dorme. Laisse la dormir.Quand la chine s'éveillera, le mondetremblera”。中譯就是“中國正在酣睡,那就讓它在那里睡吧。當(dāng)它醒了的時候,也就是它將震動世界的時候?!爆F(xiàn)在應(yīng)該是中國文化蘇醒的時候了。我們應(yīng)該不僅僅要用成功舉辦奧運(yùn)會來向世界推廣我們的文化意涵,更要用中國文化去震撼整個世界,讓整個世界自覺地弄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真正含義。讓整個世界自覺地體會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總之,“中國,加油!”有了最準(zhǔn)確的譯文。一是用拼音:“Zhongguo,Jiayou!”,另個是用英語,叫“Go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