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志:
我衷心感謝各位專家、學者、同行和同志們出席今天這個座談會。
感謝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由陸華同志主編的《賀敬之研究文選》這本書。
感謝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辦這次的出版座談會。
感謝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同志和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王能憲同志到會并講話。
多年以來,特別是近幾年,在不同場合、通過不同方式,我聽到和讀到不少對我鼓勵以至過獎的話語,每次都使我感到愧不敢當,今天的心情更是這樣。
為此,請允許我不揣冒昧向座談會提出這樣兩點建議:
一個是我熱誠地希望對我身上存在的不足、缺點和錯誤提出更多的批評和指正,使我在耄耋之年得以繼續(xù)學習,提高認識,爭取有力所能及的長進。
再一個是,我一向覺得我們更需要回顧和研討的應當是革命文藝和社會主義文藝發(fā)展歷程的全貌,特別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我希望把話題從我個人轉向群體,轉向那些遠比我強、真正能代表革命文藝和社會主義文藝重大成就的前輩、同輩和后我?guī)纵叺淖骷乙约八麄兊闹匾髌?;轉向那帶根本性的理論原則、指導思想和方針政策;轉向那具有深遠意義的實踐活動和歷史性事件,從而在恢復歷史真實面目的基礎上為革命文藝和社會主義文藝發(fā)展歷程中的經驗和教訓作出科學總結起到應起的作用。
對于這個問題,我有一點不成熟的想法,說出來向同志們討教。
首先是它的重要性。應當說這并不是大在《賀敬之研究文選》出版座談會上的講話家今天才感到,而是今天更感到它的重要。我們學習和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我想應當是離不開科學地總結歷史經驗。對于文藝部門來說,如何看待歷史,和別的部門一樣,不僅關系到昨天,同時也關系到今天和明天。特別它不止是孤立的文藝史問題,而是和如何看待中國革命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分不開的。
我們大家都知道,在這個問題上,從新時期開始到現在,一直存在著不同看法,反映出不同的歷史觀、政治觀和不同的藝術價值觀。一面是依據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中央《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和十七大決議精神來評價文藝歷史問題;另一面是依據“救亡壓倒啟蒙”、“馬克思主義封建化”的歷史判斷、和“告別革命、消解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現實訴求,來評價文藝歷史并引導今后。
在這種情況下,能不能這樣說:作為社會主義文藝工作者,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文藝評論家,應持的態(tài)度是,在繼續(xù)增強開放意識的同時,進一步提高社會主義文藝的自主意識。一方面對各種不同意見進一步關注、尊重、研究分析,借鑒和吸取其合理部分,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原則問題上態(tài)度鮮明地發(fā)出自己應當發(fā)出的聲音。
當然,能夠是非明辨、取得共識,不是一兩次座談會、研討會和幾篇文章就可以達到目的的。不過也許可以設想:通過深入學習和踐行科學發(fā)展觀,通過健康的民主討論和積極的學術爭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這個目的終歸可以達到,促進和諧團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大繁榮、大發(fā)展,在這一點上提供應有的助力。
以上的不成熟的想法不知是否有當,敬請同志們批評、指教。
最后,我想再一次向同志們表示謝意和敬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