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間,陜西蒲城果區(qū)蘋果套袋結束后,在果農中談論最多的話題是套袋果的落袋問題。為此,筆者進行了詳細調查,找到了落袋原因,并提出了減輕落果落袋的預防措施。
1 套袋時間偏早
近年來,由于出外打工者逐年增多,致使蘋果套袋時缺少勞力,雇工工資不斷上升,于是一些果農便將套袋時間提前在謝花后20~30 d(天)開始。此時果個普遍偏小,噴藥補鈣次數僅有1~2次,果柄的木質部和纖維層尚未形成,適應能力差,提前套紙袋,容易引起落果落袋。根據生產實際探索,本地區(qū)套紙袋時間應在花后35~40 d(天)為好。此時,選大果、好果、下垂果、果形端正的果套袋,一般不落果落袋。
2 落袋與刮風有關
我縣蘋果產區(qū)位于縣城北部,多屬半山區(qū),每年5~6月刮風頻繁,套袋偏早和樹冠高大的植株,極易遭受風的襲擊,引起大量落袋。為了預防風害,必須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1)建園時,園址選擇要盡可能避開風口和冰雹帶,并設置相應的擋風障礙物(栽樹或打土墻)。
2)冬季整形修剪,對大冠超高樹,要盡快進行落頭,樹高一般不超過行距的80 %,同時回縮部分超長枝,將樹的高度和冠徑控制在特定的設計范圍以內。
3)多風的山坡地果園和落頭不到位的果樹,套袋時注意外圍處多套塑膜袋;平川果園,樹冠的中下部及背風面多套紙袋。
4)適當推遲套袋時間,避開刮風時段,但最遲不能推到6月底以后。
3 套袋方法不規(guī)范
部分果農在套袋時求快,不是袋子鼓不起,就是用力過大,將鐵絲卡在果柄上或不小心損傷了果柄,導致落袋。正確的套袋方法應該是:套袋之前,先把袋口潮濕軟化,然后先用手將袋撐開,使袋鼓脹,張開兩邊底角的通氣孔,然后將幼果放入袋內,使果柄置于袋口縱向開口基部,勿將葉片及副梢套于袋內,再將袋口左右橫向折疊,最后用袋口處的鐵絲彎成“V”形夾住袋口。應該提醒的,一是要防止幼果緊貼紙袋,造成日灼;二是注意鐵絲不要扭在果柄上,而要夾在紙袋疊層上,以免損傷果柄,造成落袋。另外,套袋時還應掌握先樹冠上后樹冠下、先冠內后冠外、先大枝后小枝的順序逐枝進行。做到好果一個不剩,爛果一個不套,不碰前撞后,確保套袋質量良好。
4 肥水供應不足
生長期肥水不能均衡供應,也是造成落果落袋的一個原因。2007年陜西4~6月初出現近90 d(天)的高溫干旱、少雨多風天氣,致使果園干土層達30~40 cm,養(yǎng)分供應不足導致果樹長勢衰退,套袋果自疏現象加劇。為此,筆者建議果農在開花前后至套袋以后,一定要抓好果樹的肥水供應:一是天旱時及時澆水,深鋤保墑或覆草,使果園土壤里的含水量保持在60 %~80 %之間;二是開花前后至套袋前10~15 d(天)連噴3次800~1 000倍液天達—2116,增強果樹的抗逆能力,促進幼果發(fā)育,預防早期落果落袋;三是開春沒有追肥的,此時應趕快追施復合肥或專用肥,也可涂干加噴葉面肥;四是對掛果超載的樹,再行疏果,以保證所留果養(yǎng)分的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