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成功的教育取決于眾多因素,而如何在師生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人與人的溝通是一方有效地表達自己的信息之后,另一方對那份信息做出回應,而有效的雙向溝通是指我有效地表達自己的信息,而對方的回應是我所祈望的。因此在師生之間的溝通中,與學生進行有效的心靈溝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產(chǎn)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關鍵詞:溝通;前提條件;傾聽;效果
2002年帶新班,我的班主任經(jīng)驗有限,但干勁十足,對學生管理工作充滿了豪情壯志。當時有位學生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很差,經(jīng)常出些狀況:上課紀律差,不是講話就是睡覺;住校卻天天早自修遲到;寢室衛(wèi)生不做,衣服浸在桶里一個星期,發(fā)霉發(fā)臭了也不洗;教室的值日更不用說,著著看其他人同學做得差不多了就閃人。老師同學對他的怨聲不斷,我也是三天兩頭找他談話,可每一次的談話都沒什么效果,記得有一次我和他“談”(實際上是我一個人在說話)了將近半個小時,完了我問他:你聽明白了嗎?這位學生的回答幾乎讓我暈場。他抬起頭一臉的無辜,說道:你說什么?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自己站在講臺上熱情地向學生傳遞知識、價值觀和各種行為要求,而他們卻毫無興趣,得到的更多是低度的學習動機、注意力不集中、厭學、抗拒、甚至直接的反對。這樣的回饋讓自己也充滿了失敗感,然后對教育失去信心?!皽稀闭咔?,“通”者連也,“溝通”本身的意思是借助某種渠道使雙方能夠通連。如何在教學中與學生有效溝通,筆者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做了些探索。
1 溝通的前提條件。
1.1 有效地表達自己的信息。
表達信息的方式有很多種,對話、書信來往、傳真電郵,包括吵架對罵、不理睬對方也是溝通方式之一,只要有著關聯(lián)的兩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方式去表達信息。
1.2 建立和諧的氣氛。
在一個和諧的氣氛里,我們的大腦會更活躍,更能發(fā)揮其功能,才能導致良好的雙向溝通效果。在日常教學里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教師的心情往往會決定一堂課的上課效果。如果教師的心情很好的話,他上課時必然會情緒高漲,他的表情豐富,講話的語言表達順暢,而學生就會在這樣一個氛圍里像海棉一樣地吸收知識。所以學生的學習成長來自教師的行為和情緒,而不是教師的指令?!敖獭焙⒆硬恢匾购⒆印皩W”到了才是重要。
1.3 給別人一些空間。
一個人不能控制另一個人,也因此不能推動另一個人,每個人都只能推動自己。我們老是強調自己說得怎樣正確是沒有用的,重要的是學生收到的訊息對他來說是什么意思。所以自己說什么不重要,對方聽到什么才是重要。很多時候因為行為問題和學生聊天時,我們總會苦口婆心,更會強調自己的大道理是為了他的前途著想,而他不僅要明白自己所講的話,更要希望他們遵循這樣的方式去做。卻沒有發(fā)現(xiàn)學生已經(jīng)向我們發(fā)出了不想溝通的訊號,他們對我們的話不感興趣。因為道理他們都懂得,中職生長期生長在不斷被說教的環(huán)境里,大道理已經(jīng)聽得多了,如果這些話有用就不會接二連三地犯原來的錯誤。結果而想而知,這樣的溝通一定會失敗。因此我們要做的只有伸出邀請的手,而無法勉強對方接受。我們可以讓學生知道我們想溝通的意愿,讓他們選擇適當?shù)臅r候再與我們溝通。
1.4 學會傾聽。
“”,古人造字就是精華,要用什么樣的方式去傾聽?十目一心!多用眼睛去觀察,用一顆心去感受,才能成為真正的王者。當溝通用非語言的方式進行時,傾聽需要用眼睛完成;當溝通用語言的方式進行,則傾聽將需要同時用眼睛和耳朵進行。有了足夠的傾聽,我們才能清楚準確地了解信息發(fā)出方的意思,因而才能夠做出最正確的分析、感受,并且做出最符合所需的回應。
2 是什么決定了溝通的效果?
2.1 語音語調和身體語言對溝通的影響。
“我說的一點都沒錯,你怎么就是聽不進去呢?”許多老師這樣抱怨自己的學生。他們一直強調自己說得怎樣對,只是學生就是聽不進去,不愿意改變。其實溝通是兩個人的事,如果沒有好的效果,說過的話又有什么意義可言呢?對方走開了你仍在說,說得再對也沒用,即使對方?jīng)]走開,但就是聽不進你所說的,依然是說得再對再有道理也沒有用。
一位美國心理學家多年前發(fā)表過一份他的研究心得。他認為溝通效果的來源是:
文字意義7%
語音語調38%
身體語言55%
文字意義是說話用字的內容;語音語調包括了說話聲音的高低、強弱、粗細、快慢及各種語氣;身體語言包括面部表情、頭與身軀的姿勢、手勢等。
他的數(shù)字引起一些學者的爭議,其真實性受到質疑,但我認為在某種意義上他的看法是成立了。做個測試:同樣用“早上好”三個字,用不同的語調,不同的身體語言來說,大家測試效果。很明顯,文字雖然重要,但是決定它的效果是語音和身體語言。
2.2 語言技巧在溝通中的運用。
學會復述,就是重復對方剛說過的話里最重要的文字,加上開場白。復述表面看來很簡單、很平凡,而事實上是很有效果的技巧,它可以使對方覺得你在乎他說的話,你想很準確地明白他的意思,同時使對方自己清楚自己所說的話,以避免錯誤,或者加強對方說話的肯定性,待后重得時對方容易記起。它還可以含蓄地修正對方說話中的困境。
要學會感性的回應,就是把對方的話加上自己的感受再說出來,就是先附和對方的觀點,然后才帶領他去你想去的地方。曾經(jīng)有個學生因為上網(wǎng)被學生處老師處罰,心里不平衡來我這里做咨詢。一進來就說:“老師啊,上網(wǎng)有什么錯啊,我用的是自己的錢,花的是自己的時間,關學校什么事啊?!蔽倚α似饋恚卮鹚f:“是的,上網(wǎng)是沒有錯,還可以鍛煉我們的腦心手的合諧應用呢。嗯,父母給我們的錢你會怎么合理開銷呢?你如何利用課余的時間?會花多少時間上網(wǎng)?”當我感性的回應與對方分享,他會感覺到我在接受他,這樣很容易把話題展開。
學會假借,就是把想對他說的話化為另一個的故事。當我想對學生說一些道理的時候,然后這些道理大家都是明白的,光講道理人家不愿意去聽,或者很多人都已經(jīng)聽過太多次了,這時,就可以用另一個人的故事把內心的話說出來,這樣,學生會更容易接受,因為這樣就感受不到威脅和壓力。
作者簡介:趙嬋(1979-),女,浙江溫州人,溫州機電高級技工學校講師,主要從事心理健康教學、計算機平面設計教學、校知心吧心理咨詢工作。